-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5
- 4
- 32
- 11
- 6
- 3
- 1
- 22
- 8
- 7
- 5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航 凌云鹏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年16卷5期 452-45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报道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急性胸痛就诊于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通过左胸壁2个切口获取双侧乳内动脉并吻合成为Y 型桥,然后分别将左、右乳内动脉远端吻合至前降支和中间支,手术...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双侧乳内动脉; 杂交技术;
【中文期刊】 黄信生 顾承雄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年16卷4期 254-25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165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中远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
【中文期刊】 于洪泉 任华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2年9卷4期 240-24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使用双侧乳内动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材料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4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的方法、适应证和乳内动脉的选择应用. 结果共完成83个乳内动脉吻合,同时使用桡动脉吻合56个,平均每例患者...
【中文期刊】 朱鹏雄 赵强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45卷1期 5-7页 ISTIC
【摘要】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 动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高于大隐静脉, 多支动脉桥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疗效.双侧乳内动脉、桡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均可作为动脉桥血管.该文介绍了各种动脉桥血管的特点、临床疗效、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
【中文期刊】 成楠 杨明 等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 2020年1卷1期 43-49页
【摘要】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获取双侧乳内动脉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机器人辅助左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5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中29例为机器人辅助...
【中文期刊】 郭义龙 王小啟 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43卷3期 422-42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60~75岁)糖尿病患者接受双侧乳内动脉(BIMA)搭桥手术的早期(3月)疗效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总结针对该类患者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我科接受BIMA搭桥术的64例老年患者,将其按是否...
【中文期刊】 石践 蔡振杰 等 《西部医学》 2010年22卷3期 499-501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骨骼化乳内动脉桥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 对52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6例右乳内动脉与其它分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 全组...
【中文期刊】 黄奔 魏来 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2期 56-60页
【摘要】 为什么选择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ACR)?因为在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具有同样的围术期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1%~2%)的前提下,TACR 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大可能的长期获益。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双侧乳内动脉; 全动脉;
【学位论文】 作者: 黄奔 导师:王春生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心外科)(博士) 2014年
【摘要】
第一部分: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的全动脉化OPCAB和常规OPCAB:手术资料和围术期结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的全动脉化OPCAB和常规OPCAB手术资料和围术期结果,分析两者在手术过程,围术期死亡率、并发...
【关键词】 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 全动脉离泵冠状动脉旁路术;
【中文期刊】 瞿建宇 饶辰飞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34卷5期 513-516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是CABG最常使用的桥血管,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联合使用左、右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即双侧乳...
【中文期刊】 赵舟 高俊雪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33卷7期 690-69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分析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的吻合的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LIMA桥的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15-2016年间于我院心外科接受CABG的患者94例,男性75例(79.8...
【中文期刊】 许志锋 凌云鹏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33卷2期 143-14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及评估左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应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多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2015-05 至2017-01 连续入选在我院接受经左前外侧小切口获取双侧乳内动脉行多支CABG 的患者38 例(...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疗效; Minimal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中文期刊】 吴松 凌云鹏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33卷5期 424-42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乳内动脉(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05至2017-05期间在我院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治疗...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站式"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文期刊】 畅怡 王小啟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32卷11期 1080-108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右乳内动脉(RIMA)桥血管流量分析,初步探讨动脉桥流量特性.方法:2015-12至2016-07选择在我院年龄<65岁、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患者52例,男46例,平均年龄(5...
【中文期刊】 宋凯 陆树洋 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7年44卷4期 472-475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探讨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40岁于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
【中文期刊】 王思云 胡志辉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年28卷5期 825-82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文期刊】 安君 王巍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年18卷5期 476-47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大血管手术后胸骨感染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7月8例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胸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30~60岁(44.8±10.9).8例患者均采用彻底清创,包括清除坏死皮缘...
【中文期刊】 武忠 陈保俊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年17卷1期 62-6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的应用经验,以减少术后脑卒中的发生. 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1....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
【中文期刊】 陈鑫 沈振亚 《中国循环杂志》 2007年22卷2期 110-11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治疗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53~83岁,平均69.1岁.有脑中风史13例.双支...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 升主动脉钙化;
【中文期刊】 熊利华 华平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7年14卷4期 252-25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277例接受CABG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33例)在术中分离乳内动脉的过程中,仅使用剪刀和钛夹来分离乳内动脉,即不附带任何周围组织的skelet...
【关键词】 乳内动脉; Skeleton取材法;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文期刊】 邓勇志 孙宗全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5年12卷1期 56-5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π型桥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 方法 1994年9月到2002年8月对2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解剖特点选用π型桥进行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即3支血管病变合并对角支/中间支中段病变时,采用由左侧乳内动脉小Y型桥与前降支和对角...
【关键词】 心肌血运重建/全动脉化; π型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文期刊】 袁建军 鲁豫 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17卷8期 578-58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乳内动脉的超声检查方法和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在前肋间检测双侧乳内动脉,并测量其内径和多普勒血流指标。结果:单纯二维超声显像乳内动脉的显示率为77%(57/74),寻找血管平均耗时(79±31)秒;彩色多普勒显...
【中文期刊】 仲肇基 郑哲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0卷7期 816-81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中文期刊】 赵强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卷5期 263-264页 ISTIC
【摘要】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内镜及微创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心脏外科领域,最早是由 Benetti 完成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至左前降支 的 左 胸 小 切 口 微 创 冠 状 动 脉...
【中文期刊】 齐弘炜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年36卷5期 559-563页 ISTICCA
【摘要】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常采用一支乳内动脉加一支或多支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大隐静脉会逐渐粥样硬化而闭塞,动脉的通畅率远高于大隐静脉.左乳内动脉已常规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应用双侧乳内动脉相比,左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被认为是远期死亡、心脏...
【中文期刊】 雷军荣 刘锋锋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42卷6期 685-686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OPCAB 5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30例全部采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患者搭桥数目3~5(4.1±0.9)根,乳内动脉桥521根,双侧乳内...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外科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方法;
【中文期刊】 荆朝辉 荣晓松 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31卷2期 157-159页
【摘要】 目的:探究骨骼化与非骨骼化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于术后胸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了单中心共321例采取双侧乳内动脉作桥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资料.根据动脉桥血管获取技术的不同,分为骨骼化组与非骨骼化组.结合文...
【中文期刊】 雷军荣 张华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41卷10期 1329-1330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双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7例,29例为3支病变,8例为左主干病变,13例术前有心梗,2例合并室壁瘤.3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例由OPCAB转为体外循环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外科学;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吻合术/方法;
【中文期刊】 田小丰 方良伟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5卷19期 68-69,7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 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 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