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2
- 24
- 3
- 1
- 10
- 7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仁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17卷5期 389-394页ISTIC
【摘要】 <篇首> 双束支主干阻滞依双束支传导速度、阻滞程度、传导比例、是否同步可产生多种复杂的心电图表现;同一心电图表现可以是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程度的阻滞:同一双束支阻滞可由于心率变化或逸搏干扰出现不同的心电图表现.上述情况常给诊断带来困惑.现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佟润国 《心脏杂志》 2006年18卷1期 118-11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9岁,发作时头昏,心悸半月,晕厥3次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昏、心悸、恐惧感、伴恶心、呕吐,晕厥1次,约10 min后症状自行缓解.入院前1 d上述症状复发.16:00再发并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上午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15卷4期 287-297页ISTIC
【摘要】 <篇首> Lenegre病由法国学者Jean Lenegre于1964年首先报告,其报告的1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有双束支阻滞,逐渐又发展为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其中10人有晕厥病史.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除双束支纤维化外,该组患者心脏传导系统都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珍 王永权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15卷5期 360页ISTIC
【摘要】 <篇首> 双束支主干二度阻滞在体表心电图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双束支呈非同步的传导可使左、右束支阻滞图形显示.患者男65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左室明显增大,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后壁心肌搏动明显减弱.心电图(图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凌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2年31卷4期 293-294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72岁.因反复头晕、头痛、心悸.分别于2019年12月11日与2022年2月16日收入我院住院治疗,临床确诊为冠心病,高血压.图1为2019年12月11日记录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9次/分.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晋丽 周军荣 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10卷3期 278-279页ISTIC
【摘要】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主因“劳力性胸闷气短2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1℃,脉搏18次/min,血压134/75 mmHg(1 mmHg=0.133kPa),身高173cm,体质量55kg,心率50次/min.二尖瓣、三尖瓣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群 李大公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17卷2期 132-133页ISTIC
【摘要】 <篇首> 通常把心率≥100bpm,QRS波时限≥120ms的持续性心动过速总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约80%是室性心动过速,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器质性或功能性)等心室内传导障碍或旁路前传的病例也不少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兴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15卷8期 626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脏起搏器主要适应于那些因严重心跳过缓同时又伴有头晕、胸闷、身体乏力、心绞痛昏厥发作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去医院进行检查,患者之心动过缓经用阿托品试验后仍不能升至每分钟90次,或心电图出现显著的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颤又伴有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原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5卷2期 94页
【摘要】 患者女,35岁,因反复心悸就诊并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给予60次/min的S1S1刺激,停止刺激后同步记录体表与食管导联心电图(A图),患者出现与平素相同的心悸症状.心电图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率140次/min左右,RR间期不等,Q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珊珊 王春琦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6卷11期 1071-10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1病历报告患者,男,7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5年.以"阵发性心慌15d,加重3d"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R 16/min,P 60/min,BP110/70mmH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凤兰 薛霞 《陕西医学杂志》 2003年32卷5期 465-46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1例均为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本科住院患者,年龄69~90岁,平均69.1岁;男106例,女85例;心脏病史:冠心病91例(47.64%),其中有心肌梗死史者15例,风心病32例(16.75%),高血...
【关键词】 心力衰竭,充血性/诊断;老年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雁 《安徽医药》 2001年5卷3期 204-20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遇1例不同步、不同速度的双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短时间内阻滞类型发生改变,转为不全性三分支阻滞伴左后分支交替性文氏周期,因未及时安装起搏器于1 wk后死亡,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伟川 李艳娟 等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2期 1058-1060页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图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旨在为提高飞行人员P-R间期延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飞行人员心电图检查资料及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进行综述。结果①P-R间期延长伴窄QRS波群:以一度房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2年1期 9-10页
【摘要】 疾病概述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前者包括一度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病因注意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长期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敏 谈剑诚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1卷1期 45-46页
【摘要】 患者,男性,83岁,高血压病史20年,1年前体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图略),因胸闷、胸痛1周,加重1天来院急诊.急查心电图(图1)示: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长Ⅱ导联见3次室性异位心搏提前出现,配对间期不等,R5-R7间距1.46s,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敏 刘仁光 等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32卷6期 537-539页CA
【摘要】 分析1例左束支阻滞伴房室阻滞表现“多变”(房室传导8:1→1:1)的心电图,指出房室(束支)阻滞表现(房室传导比例)不仅取决于不应期病理延长的程度,同时受PP间期、逸搏间期和隐匿传导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丽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09卷1期 65,67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电图表现为不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中遇到的符合不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其表现形式.结果 36例患者符合不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其中RBBB+LAFB为24例(66.7%),RBBB+ LPF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宁 杨梅 等 《中外医疗》 2010年29卷22期 7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梗合并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及预防.方法 住院治疗的发生束支阻滞的58例患者,男38例,女20例,年龄42~86岁(平均60岁).对照组:178例,男95例,女25例,年龄46~83岁(平均56岁).对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健 杨扬 《中国医学创新》 2009年6卷9期 91页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介绍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诉:劳累后心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变化为1.2~1.4 s之间(相当于心率43~50 次/min)P-R间期为0.16 s,Q-T间期为0.42 s,QRS波群呈两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鸿远 钟国强 等 《心电学杂志》 2008年27卷1期 83-85页
【摘要】 <篇首> 患者男性,21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0余年就诊.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偶发房性和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间歇性A型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心动过速时心率140~170次/min.彩色脉冲多普勒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磊 王力明 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16卷1期 75页
【摘要】 <篇首> 患者女性,64岁.因一过性意识丧失3h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示:为长V1导联连续记录.P-P间距基本均齐,时限0.84s,频率71次/分,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QR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学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16卷6期 476页
【摘要】 <篇首>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胸闷半年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60次/分,律不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玫 牛玉霞 等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15卷2期 7-8页
【摘要】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及心向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典型心绞痛64例,不典型心绞痛44例进行平板试验及心向量检查.结果 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2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66例.两种方法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1.8%和56....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应用;心向量;冠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秀华 张玉宽 等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2年4卷5期 558-558页
【摘要】 <篇首> 1 病历报告患者,男,80岁.主因间断头晕40年,胸闷憋气2周入院.患者于40年前间断出现头晕,经查体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达220/100mmHg(29/13kPa),坚持服用"复方降压片"治疗.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安安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年11卷5期 309-310页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头昏、胸闷、心悸1周,加重2天就诊.临床诊断:心肌炎.心电图(见附图)示:窦性心律与房早呈二联律.V1导联为连续记录,由上行V1第4~5个窦 P测得窦性频率为75次/分,P-R间期0.13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延玲 《华夏医学》 1999年1期 23页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数天加重1d就诊,体检:精神欠佳,唇色发绀,心电图作V1导联连续记录: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房室比例2∶1传导,且房率>室率(房率75次/min,室率40次/min),R1为提前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永权 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2008年
【摘要】 近年来临床观察与组织学研究确定了大部分的完全性房室阻滞是由双侧束支主干阻滞所引起,而房室结及希氏束阻滞只占少数。因此,双侧束支主干阻滞的早期诊断对预防、治疗和预后判定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该种阻滞的心电图构成形式多种多样,致使心电图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莉苹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32卷3期 50,72页
【摘要】 文章报道心肌炎患者1例,心电图表现及其演变过程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但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未见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相应动态改变,加之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室壁活动度节段性减弱,因此支持心肌炎的诊断,经有效治疗后好转出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 魏小妮 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56卷9期 1132-1135,1138页
【摘要】 目的 对基层医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进行漏诊误诊分析,以降低漏诊误诊率.方法 按指南共识标准对689份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由高资质诊断医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预激心电图错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5例(0.72%),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