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99
- 15
- 7
- 5
- 955
- 317
- 281
- 145
- 142
- 125
- 113
- 93
- 78
- 6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立国 梁龙 等 《中医杂志》 2020年61卷6期 542-5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证候规范化研究、证候疗效评价研究、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三个方面对膝骨关节炎(KOA)中医证候研究进行述评,总结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已有的KOA证候诊断标准较多,但一致性相对较差,证候诊断标准主要来源于专家共识意见而缺乏足够的文献以及流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哲 霍桂桃 等 《药物评价研究》 2020年43卷2期 187-192页ISTICPKUCA
【摘要】 网络和系统基础设施是GLP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的基本构架,其验证和管理工作对计算机化系统在GLP机构中的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可在计算机化系统的系统生命周期中被验证,也可独立验证.基础设施验证应全面考虑其特殊方面如基础设施配置、规模和复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娜 王信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9期 2210-2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桂枝茯苓方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妇人癥病,是目前治疗妇科血瘀证的首选基础方药.从古籍入手,针对桂枝茯苓方及其方中单味药,查阅中外文献对桂枝茯苓方方证、治疗妇科血瘀证物质基础进行归纳整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广利 孙晖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16期 3729-37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质量是影响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复方应用的特殊性,现今的中药质量标准存在难以保障临床疗效的问题.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和基本属性,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整合了中药血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雅 曹煌 等 《中草药》 2016年47卷16期 2797-28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中药五味中咸味的中医药内涵、咸味药基原的分布特征以及咸味与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关联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咸味味觉受体、味觉表达及物质基础研究进行阐述.最后,概述了咸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咸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琦 赵宏伟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41卷15期 2901-29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利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肾阳虚证密切相关的代谢物、代谢通路,鉴定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检测大鼠血清常规生化指标以及观察组织形态,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40卷1期 13-1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该从方剂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爱华 孙晖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40卷4期 569-5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煌 张静雅 等 《中草药》 2015年46卷24期 3617-36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为酸味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卞庆来 刘娇萍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9期 3199-32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核心环节,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点之一,而病证结合是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文章阐述了病证结合的历史源流、主要模式,分析病证结合在中医证候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认为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贺红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40卷21期 4313-43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层面揭示中药“药素”属性,揭示别于西药药理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建庆 何建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年33卷5期 1065-10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帕金森病中医证侯的客观物质基础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现状作简要分析,以便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周逸群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39卷8期 1534-15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归纳总结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可能的超分子形式,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所存在问题,旨在阐述超分子化学对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殊作用.与传统的由原子间化学键构成化学相比,超分子化学是以多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化学,体现出分子间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琰 韦姗姗 等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10期 829-8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中医学关键科学问题和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历经数十年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尚无实质性突破.异病同证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阐发其生物学机制是揭示证候现代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此外,异病同治与现代医学的共性发病机制具有通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 闫滨 等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24期 2075-20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针对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应借鉴转化医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目标,加强中医方证、复方物质基础和临床疗效再评价研究,切实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涛 杨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42卷3期 282-283页ISTIC
【摘要】 胃肠乃人体吸收精微的重要器官。六邪皆可直犯胃肠致病,运用中药从胃肠祛除外感邪气多可获效,可见证治与治疗表证有相似之处;且胃肠在解剖基础与功能上,亦体现了属表性质。由此可知,胃肠亦是人体抵御、祛除外邪的重要器官,具有属表之功能,临床不可忽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蔚 陆志强 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年29卷1期 26-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础率验证是找寻并验证基础血糖代谢所需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基础率的过程.本研究5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赖脯胰岛素CSⅡ治疗,CSⅡ剂量调整至血糖平稳,行基础率验证.结果显示,CSⅡ治疗后血糖整体水平和稳定性得到改善.基础率验证前后,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盼盼 王彦刚 《中草药》 2013年44卷22期 3236-32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不同医家对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从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药效-药动学相关研究等3方面,总结其研究进展,进一步肯定其临床使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华 孙晓波 《药学学报》 2012年47卷6期 696-7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有着几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使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遇到困阻.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国际上兴起,它融合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成阳 李泽庚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24期 2137-214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就肺气虚证的实验室动物造模,肺气虚证的宏观研究、微观辨证及肺气虚证的肺生理研究等几个基础研究领域,总结进展、分析现状、思考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可 王阶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5期 361-3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经验基础论是中医学蕴藏的一种特异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是中医理论结构、发展模式的实质内涵.该特征强调中医理论的形成、运用、发展均以经验基础为依据,凸显了方证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读经典、做临床”模式在中医科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敏娜 贾英杰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2期 166-1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总结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后,对目前肺癌中医证型本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明确肺癌的主要病机和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应用统一的证候分类标准,反映肺癌的本质特征,突出中医肺癌诊疗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肺癌疗效是有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明芳 《现代预防医学》 2012年39卷24期 6544-654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对比探讨EBM+PBL在外科理论学习教学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11年2月参与外科理论学习的学员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实验组)行EBM+PBL联合教学,45例(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方法.随访1~2月,采用...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循证医学;外科理论教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华 刘平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8期 631-6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以指导中医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现阶段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及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论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马家驹 等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9期 804-8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八纲是中医重要理论,八纲辨证是临床最基础和适用范围最广的辨证方法.但近来医家多认为八纲确立于近代,八纲一名虽然始自近代祝味菊先生,但历代已对八纲进行了论述,并已明确指出八纲的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从中医理论源泉的<黄帝内经>中可见大量的对八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词松 诸毅晖 《中国针灸》 2011年9期 831-8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内经》有关经络理论,提出建构具有针灸学科特色的辨证体系应遵循系统构成原则和生理功能原则.根据系统构成原则来确立经络辨证的整体框架结构,根据生理功能原则来确立每一个证型的症状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光耀 刘敏丰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1年38卷2期 218-22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索中医"有证无病"、"有证有病"和"无证有病"的现代病理学基础.方法:取225例脾虚证患者胃黏膜和42例平素无临床症状的志愿献血者的胃黏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组织化学染色和即用型非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光耀 刘敏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年25卷12期 2156-21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中医"有证无病""有证有病"和"无证有病"的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取188例脾虚证患者胃黏膜和42例平素无临床症状的志愿献血者的胃黏膜,在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胃黏膜超微结构、细胞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峰 李建生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12期 1113-11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3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学与社会学3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证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景辉 李勇华 等 《中医杂志》 2009年50卷12期 1065-10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微观辨证正式提出已20余年,但至今尚未找到证的特异性指标,认为应当从"微环境"的角度出发,借鉴"黑箱"理论,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加强证候的病理生理学及中药复方(治则治法)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这样才能动态联系地研究微观物质的变化,更符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