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2
- 15
- 1
- 1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兰 肖智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8年33卷4期 733-736页ISTICCSCDBP
【摘要】 从海南五指山的大绿臭蛙Rana livida膀胱内检获多盘科Polystomatidae双睾虫属Diplorchis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种名命名为大绿臭蛙双睾虫Diplorchis lividae sp.nov..新种以肠支侧突明显而区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有强 乔梁 等 《动物学杂志》 2011年46卷2期 144-1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9年8~9月及2010年7月,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家堰镇采集两栖类标本,其中,部分臭蛙标本被鉴定为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属湖北省新纪录.要确定中国大绿臭蛙各居群的关系、澄清其分类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资源考察和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秀丽 导师:张方 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生活在同一栖息环境下的凹耳臭蛙(Odorranatormota)和大绿臭蛙(Odorranagraminea)都具有丰富多样的鸣声曲库和复杂的鸣声频谱结构,高噪音的溪流环境使它们进化出独特的环境适应策略。凹耳臭蛙和大绿臭蛙都能发出超声且鸣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寒玉 导师:陈晓虹 陈卓 河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博士) 2023年
【摘要】 物种形成过程中种间基因流十分普遍,使得物种进化模式违背二歧分化,而表现为网状进化。广义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 sensu lato)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东南亚,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然而,该物种存在核-质系统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包家辉 导师:张方 安徽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繁殖期的大绿臭蛙存在明显的合唱行为,且会出现不同的合唱潮期。为探究大绿臭蛙不同合唱潮期下的鸣叫策略,随机录取不同合唱期大绿臭蛙群体水平的鸣声,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录制标记个体水平的鸣声。2020年5-6月,在黄山浮溪随机采集了群体水平下1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汪金梅 导师:张方 安徽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大绿臭蛙是继凹耳蛙之后,发现的具有丰富多样的鸣声曲库及复杂鸣声频谱的又一种溪流蛙,其特殊的鸣声是否与雌性大绿臭蛙的配偶选择相关,目前尚未可知。为探究雌性大绿臭蛙的配偶选择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5-6月,在安徽浮溪地区开展了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宁宁 导师:陈晓虹 陈卓 河南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由水上陆的重要过渡类群,该类群首次出现中耳,且内耳产生了真正的听觉。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被证明是第一个能产生并检测超声信号的非哺乳类脊椎动物。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婆罗洲岛的涧蛙(Huia cavity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秋亚 导师:陈晓虹 陈卓 河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臭蛙Odorrana是一类生活在山涧溪流环境、体表有臭味的两栖动物,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到目前为止,臭蛙属全球已知有效种为60种,中国记录分布的与38种,是蛙科动物中已知物种数量最多的一个属。臭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谷子文 导师:陈卓 陈晓虹 河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两栖类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而免疫适应是两栖类起源和适应辐射过程中应对环境病原微生物剧烈变化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二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和疾病等因素,全世界两栖类多样性及种群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寒玉 导师:陈晓虹 陈卓 河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基于线粒体12S、16S基因构建的系统关系和形态学研究显示,中国境内的大绿臭蛙不是单一的物种,而是包含卢氏臭蛙(O.chloronota)、大绿臭蛙(O.graminea)和龙头山臭蛙(O.leporipes)3个有效种的大绿臭蛙复合体(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媛媛 导师:张方 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是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和凹耳胡湍蛙(Huia cavitympanum)之后,又一种能够进行超声通讯的蛙类。本次研究选取了分布于安徽黄山浮溪的大绿臭蛙的雄性个体作为研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翟晓飞 导师:陈晓虹 陈卓 河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大绿臭蛙复合体(Odorrana graminea species complex),隶属于蛙科(Ranidae)、臭蛙属(Odorrana),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关于大绿臭蛙分类地位和分类阶元一直存在争议,前期的分析显示中国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海艳 导师:傅金钟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为揭示峨眉山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新建种群的地理起源,本研究采用基于AFLP的微卫星位点快速分离法(FIASCO)分离筛选出13个绿臭蛙微卫星位点,这些位点均可以在大绿臭蛙中通用。利用13个微卫星位点,对峨眉山及其周围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存宝 导师:赖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能够有效清除来自于生存环境或者自身代谢产物的有毒活性物质对所有的生物机体来说都非常重要。对有氧呼吸生物来说,自由基特别是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等的形成是需氧呼吸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正常生理状况下线粒体完成有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为荣 导师:沈钧贤 戚智 厦门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声通讯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无尾两栖类动物(蛙与蟾蜍)在进化上处于鱼类与羊膜类动物的中间,是最先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四足动物之一。无尾两栖动物的叫声种类较少、形式固定,而其听觉系统又与其他脊椎动物具有诸多类似的特点;所以无尾两栖类,特别是蛙类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