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5
- 3
- 3
- 15
- 5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哲 《校园心理》 2023年21卷2期 88-9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成人依恋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2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及成人依恋量表(AAS)的测量.结果 ①39.9%(155/288)的调查对象属于手机依赖者,不同依恋类型的手机依赖得分差异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岚 王可欣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19卷31期 3850-385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亲密关系满意度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上海市某3所高校抽取恋爱中的男女大学生180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招募恋爱中的男女大学生报名参加,共发放问卷360份(180对),回收有效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瑞玲 王靓 等 《中华护理杂志》 2015年50卷5期 537-540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由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1]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他指出依恋行为应该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连续过程[2].1982年Kolb[3]将依恋理论应用到慢性疼痛领域,从此开始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 李梦鸽 等 《校园心理》 2021年19卷6期 511-51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对同伴依恋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青少年感知父母婚姻冲突量表和青少年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对汝州市39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青少年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不能直接预测青少年同伴依恋;②青少年母子依恋在感知父母婚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娜 周梦菲 等 《校园心理》 2021年19卷6期 485-488页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对其同伴依恋与共情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自我概念量表、同伴依恋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河北省某高中30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发现,同伴依恋与共情呈正相关,同伴依恋与自我概念呈正相关,自我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晋广 童靓瑛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29卷7期 6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依恋是一种心理结构或过程,依恋模式的类型会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对人格形成、个体发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甚至持续终生.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不仅包括生物学因素,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心理、行为因素.
【关键词】 客体依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认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红军 MENG Xian-zhang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08年24卷14期 2410-241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精神疾病的客体关系特点,为临床中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客体关系自主同一性量表(MOA)测量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正常成人、32例分裂症(偏执型)患者、30例抑郁症(单相)患者及31例躁狂症患者客体关系水平.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华 雷雳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29卷5期 454-4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北京市4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213名、女生191名),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自我认同量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进行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彦章 魏世平 《中国学校卫生》 2007年28卷3期 240-2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索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及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人际依恋风格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某大学学生854名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逃避依恋风格上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薇 《中国学校卫生》 2007年28卷7期 635-6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职生依恋风格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高职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关系测量问卷及孤独感量表对滨州市360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 高职生4种依恋风格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2.3%,冷漠型占18.6%,专注型占16.3%,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薇莉 刘协和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14期 18-2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社交焦虑障碍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04-06/2005-03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的社交焦虑障碍住院和门诊患者以及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流行病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同归 李楠欣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46期 47-4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6-03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员工33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成人依恋测量问卷(由关系问卷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组成)、社会支持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秀红 静进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40期 152-15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性情绪的反映,在个体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婴幼儿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其联系密切的人.目的:了解广东省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性质及影响因素.设计:抽样调查.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同归 赵丽霞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1年30卷6期 440-4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的依恋类型、抑郁状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176例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妊娠妇女依恋类型的分布情况是:安全型57.2%、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