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
- 17
- 12
- 6
- 6
- 2
- 11
- 8
- 7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明娣 梁冠军 等 《康复学报》 2023年33卷6期 515-520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局部振动(LVB)治疗对偏瘫型脑性瘫痪(HCP)儿童下肢痉挛、平衡功能和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HCP儿童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人龙 张洪蕊 等 《中国康复》 2022年37卷2期 109-112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卒中后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局部振动疗法.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琴英 程冰苑 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28卷2期 210-21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痛性强直痉挛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14例NMOSD合并痛性强直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予局部振动治疗,干预时间为12 min,频率60 Hz.治疗前,治疗后6h、24 h均采用Penn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昉 李福亮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7卷29期 119-1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局部振动治疗仪对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三维步态参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患者(病情稳定且处于康复期)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建明 门薇 等 《中国康复》 2019年34卷8期 411-413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前给予局部肌肉振动治疗对偏瘫患者的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康复组(对照组,n=25)和振动结合常规康复组(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书源 肖登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卷18期 121-12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脉冲振动和俯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俯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局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亚琴 何成奇 等 《中国康复》 2015年4期 271-273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 Ashw...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蕾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27卷7期 712-71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超短波、电磁热振动联合局部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和手法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电磁热振动;实验组再给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局部注射,隔日注射1次,7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光 何中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卷15期 73-74页
【摘要】 目的:分析局部振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均采取局部振动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SHS评分为(12.2±4.5)分,治疗后为(5.0±1.5)分,治疗后SH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娟娟 王红星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年43卷5期 391-39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及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治疗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俊杰 何川 等 《江苏医药》 2022年48卷12期 1221-12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振动疗法改善迟缓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60例迟缓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增加下肢肌肉局部振动治疗.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改良A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荷 李翔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年20卷15期 2948-2951,29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经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9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祥科 邢莉菊 等 《安徽医药》 2024年28卷1期 45-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志清 陈妙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60卷26期 6-9,2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局部振动治疗组)和试验组(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华德 农飞玉 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40卷5期 854-859页
【摘要】 局部振动(FMV)是一种利用振动设备施加于人体产生重复振动刺激的新型非侵入式物理治疗手段,近年来在神经、运动系统疾病的临床康复中逐步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疗效.该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FMV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卫卫 杨景达 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42卷6期 572-57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肌肉振动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局部肌肉振动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Fugl-Me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封常美 魏然 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11卷10期 50-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小敏 琚红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年24卷8期 938-94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兆丹 许光旭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年32卷8期 890-8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明确振动对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性传导的作用.方法:将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频率7Hz,振幅7mm的振动治疗,B组给予频率14Hz,振幅7mm的振动治疗.通过经颅磁刺激下的运动诱发电位(MEP),记录A、B两组患者在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琼 刘志敏 等 《护理研究》 2016年30卷23期 2900-290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取穴振动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排痰效果。[方法]将98例 COPD 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机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取穴振动排痰治疗,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氧疗等综合治疗,连续干预7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 蔡锦方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年14卷38期 7108-711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对于骨感染的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的敏感抗生素是一切治疗的基础.但现有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目的:制备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评价,观察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对大鼠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仇玉兰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年22卷8期 710-7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微波、低频电三种物理治疗手段在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物理治疗方法的不同施治顺序进行组合治疗,用视觉类比法评估三种治疗顺序的第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年21卷1期 69-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振动疗法在上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一种带式局部机械振动的治疗方法,用VAS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52例患者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 韩德民 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16卷6期 267-2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在喉部支架完整保留状态下,以CO2激光手术对声带多种疾病行不同术式治疗后的嗓音功能改变.方法:以CO2激光对50例喉角化症及白斑病患者行局部病变粘膜切除;对90例声门癌行声带粘膜剥脱30例,声带切除60例.比较不同术式的嗓音声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现代康复》 2001年5卷2期 12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缓解瘫痪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改善局部组织缺血预防压疮。方法26例瘫痪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同时,通过定时振动降温床垫及有关的压疮护理,预防压疮发生。并设对照组。结果26例患者均末发生压疮。结论亚低温降温床垫有预防压疮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军 范剑非 等 《现代康复》 2001年5卷20期 113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为进一步了解毫米波对血肿的康复效果 , 于家兔耳部造成血肿模型后 , 采用毫米波局部辐射 , 观察血肿部位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选用日本大耳白家兔 10只 . 雄性 5只 , 雌性 5只 . 体重 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松花 刘月秋 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25卷2期 1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声带白斑是声带粘膜上皮角化增生性病变,临床上视为癌前病,以往的治疗或是积极治疗切除声带或是一般常规滴喉治疗,我们治疗的目的是保留音声功能的基础上积极预防恶变.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其中40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智君 严隽陶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36卷1期 102-107页ISTICCSCD
【摘要】 振动疗法利用振动因素使人体局部组织或全身发生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化,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其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在康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振动疗法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参数的选择,认为存在一种最佳振动频率(谐振)是提高疾病康复效果的最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磊 张书航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34卷4期 404-4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局部振动仪配合传统手法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问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丹 商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1卷3期 155-1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肌肉关节振动治疗系统(Pulstar)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Pulsta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对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