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5
- 14
- 13
- 9
- 8
- 6
- 19
- 6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冯芮 王晓玉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3卷7期 9-13页
【摘要】 目的:分析局部振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VM治疗仪进行局部振动(200Hz,振动10min后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志清 陈妙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60卷26期 6-9,2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局部振动治疗组)和试验组(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英伦 白玉龙 《上海医药》 2020年41卷7期 3-6,27页CA
【摘要】 振动疗法已被证实可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其中局部振动疗法因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少等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局部振动疗法的镇痛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要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书源 肖登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卷18期 121-12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脉冲振动和俯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俯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局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松 高峰 等 《中国康复》 2018年33卷3期 234-236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81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和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吉保 姚加佳 等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35卷24期 3734-3737页
【摘要】 目的 为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痉挛管理探索新的方法,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可能性.方法 12例受试者为2017年1-10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SCI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蕾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27卷7期 712-71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超短波、电磁热振动联合局部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和手法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电磁热振动;实验组再给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局部注射,隔日注射1次,7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童节 周亮 等 《中国粉体技术》 2023年29卷5期 40-48页
【摘要】 为了研究颗粒系统在外界能量驱动下体系内部的运动与结构变化,采用局部密度判断法和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垂直振动二维圆盘内均值粒径为2 mm的球型颗粒的局部概率密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探究气液相变过程中离散颗粒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力学特征;通过增加圆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封常美 魏然 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11卷10期 50-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小敏 琚红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年24卷8期 938-94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显山 吴建贤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年33卷11期 1370-13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残疾.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园园 潘化平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年28卷12期 1093-1096,11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局部振动刺激,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于正常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的方法探寻局部振动刺激最佳的振动频率与位置.方法:正常男大学生10名,年龄(23.0±1.7)岁,身高(173.5±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强 杨雯雯 等 《医用生物力学》 2012年27卷3期 324-32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刺激过程对肱二头总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利用手臂振动按摩带对12名女性志愿者进行局部振动刺激,用非侵入性近红外光谱仪于振动开始前10 min、振动中10 min与振动停止后15 min采集肱二头肌之总血红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 蔡锦方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年14卷38期 7108-711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对于骨感染的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的敏感抗生素是一切治疗的基础.但现有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目的:制备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评价,观察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对大鼠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仇玉兰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年22卷8期 710-7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微波、低频电三种物理治疗手段在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物理治疗方法的不同施治顺序进行组合治疗,用视觉类比法评估三种治疗顺序的第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昆 李德华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24卷1期 86-8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皮层骨种植对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牙种植体和局部下颌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双皮层骨种植对种植体颊舌向和轴向一阶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双皮层骨种植可明显提高种植体颊舌向和轴向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年21卷1期 69-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振动疗法在上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一种带式局部机械振动的治疗方法,用VAS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52例患者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昆 李德华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21卷3期 356-3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皮层骨种植对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双皮层骨种植对种植体颊舌向、轴向一阶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在模拟的3 种不同骨质类型中,双皮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王彦英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5年21卷2期 171-1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接振家兔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振家兔分别给予L-精氨酸、卡托普利干预,并进行干预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接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曾晓立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5年22卷4期 293-294,2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接振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坐骨神经传导功能(MC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分为接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接振组和干预组进行接振试验,干预组在接振10 d后给予L-精氨酸.于接振试验前后对各组家兔进行SE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 张振军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25卷4期 356-3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在振动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测定不同接振强度和时间的家兔血浆中丙二醛(MDA)浓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振动实验后,实验组血浆MDA、GSH-Px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春之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4年21卷3期 218-22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家兔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低强度组(接振强度3.03m/s2),中强度组(接振强度6.13 m/s2),高强度组(接振强度12.25 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接振10、20、30 d测定各组家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为人 刘成卜 等 《中草药》 2004年35卷4期 375-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水飞蓟宾RRRR对映体分子中存在多个可变的二面角,可以产生许多立体构象,旨在从理论上寻找其合理构象.方法采用二面角系统搜索后,结合AM1方法确定主要构象,以B3LYP/6-31G*方法优化构型后,在B3LYP/3-21G水平计算了振动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现代康复》 2001年5卷2期 12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缓解瘫痪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改善局部组织缺血预防压疮。方法26例瘫痪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同时,通过定时振动降温床垫及有关的压疮护理,预防压疮发生。并设对照组。结果26例患者均末发生压疮。结论亚低温降温床垫有预防压疮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强 等 《劳动医学》 2001年18卷1期 10-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ET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军 范剑非 等 《现代康复》 2001年5卷20期 113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为进一步了解毫米波对血肿的康复效果 , 于家兔耳部造成血肿模型后 , 采用毫米波局部辐射 , 观察血肿部位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选用日本大耳白家兔 10只 . 雄性 5只 , 雌性 5只 . 体重 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强 等 《劳动医学》 2000年17卷1期 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降低更明显.[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松花 刘月秋 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25卷2期 1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声带白斑是声带粘膜上皮角化增生性病变,临床上视为癌前病,以往的治疗或是积极治疗切除声带或是一般常规滴喉治疗,我们治疗的目的是保留音声功能的基础上积极预防恶变.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其中40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建明 门薇 等 《中国康复》 2019年34卷8期 411-413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前给予局部肌肉振动治疗对偏瘫患者的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康复组(对照组,n=25)和振动结合常规康复组(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智君 严隽陶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36卷1期 102-107页ISTICCSCD
【摘要】 振动疗法利用振动因素使人体局部组织或全身发生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化,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其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在康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振动疗法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参数的选择,认为存在一种最佳振动频率(谐振)是提高疾病康复效果的最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