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1
- 72
- 8
- 4
- 64
- 51
- 18
- 10
- 10
- 101
- 30
- 24
- 18
- 1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洪 江洁 等 《中国海洋药物》 2002年21卷6期 42-47页ISTICCSCDCA
【摘要】 综述国内外对褐藻岩藻聚糖的化学组分、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其化学组成以L-岩藻糖和硫酸基团为主,由于来源不同而含有不同比例的糖醛酸和其他单糖组分.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分析结构,L-岩藻糖可以以α-(1→3)、α-(1→2)和α-(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信 李庆霞 等 《家畜生态学报》 2016年37卷6期 75-78页
【摘要】 海藻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昆布多糖和岩藻聚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可溶性多糖,能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本文综述了海藻提取物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肠道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肠道炎性因子表达和刺激粘蛋白基因表达等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安莎 王昭 等 《功能材料》 2014年14期 14021-14025,14030页
【摘要】 针对抗凝血生物材料与血浆关键凝血蛋白质界面作用机制欠缺问题,利用岩藻聚糖改性处理 Ti-O 薄膜材料,结合先进的原位界面表征技术 QCM-D (石英微天平技术)和红外光谱原位研究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的吸附行为,确定其分子吸附及二级构象变化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培 吴斌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卷9期 46-50页
【摘要】 综述了电喷雾离子化质谱的电离原理和多糖的电喷雾电离机理,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在岩藻聚糖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珍 安立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40卷5期 97-100页
【摘要】 褐色海藻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多糖——硫酸化多糖.多年来,从褐色海藻中分离出的硫酸多糖在药物、保健品、化妆品和功能性食物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岩藻聚糖作为褐藻多糖中的一员,其复杂的生物特性已被证明具有开发和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价值,从而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珍鸽 王力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年31卷3期 66-68页
【摘要】 对褐藻中岩藻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多糖的糖类成分进行分析.该多糖由L(-)-岩藻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组成,各单糖含量为40.63%、2.75%、25.89%、22.10%、8.63%(质量分数).并采用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翼翔 刘宗林 等 《食品科学》 2010年31卷20期 1-5页
【摘要】 研究采用螯合剂及超滤技术脱除岩藻聚糖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在提取岩藻聚糖工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EDTA二钠和植酸溶液,对所制备的岩藻聚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及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检测其Mg、Ca、F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永沛 邱晓燕 等 《食品科学》 2003年24卷10期 78-80页
【摘要】 本文报道了福建地产海带提取岩藻聚糖的研究结果.采用0.1mol/L HCl为萃取液,用量为藻体重量的8倍,萃取时间2h,并用70%饱和度乙醇沉淀精制,岩藻聚糖的提取率约为原料的2.1%,产品SO42-含量为20%.本文报道的工艺条件温和,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 宋淑亮 等 《中药材》 2009年32卷2期 314-31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文章介绍了降解岩藻聚糖的一些主要方法,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总结.降解之后的岩藻聚糖具有更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市场开发前景巨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翼翔 吴永沛 《营养学报》 2009年31卷1期 74-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岩藻聚糖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 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提取制备岩藻聚糖(HF),采用DEAE-Cellulose 52分离纯化得到HF1和HF2两个组分.采用HC1水解岩藻聚糖并经膜分离纯化,制备低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凡 郭莹莹 等 《食品科学》 2025年46卷2期 50-56页
【摘要】 以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氧化降解法及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制备纯化得到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F-1和F-2.通过分子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F-1和F-2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解析,探究低分子质量...
【关键词】 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化学组成;结构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孟婧 杨宝雨 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36卷2期 126-133页
【摘要】 本研究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母乳中制备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标准品.母乳首先通过固相萃取柱除去乳糖,再经过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中、酸性低聚糖分离,以分析型液相色谱考察色谱柱、流动相种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英豪 都红芳 等 《食品科学》 2025年46卷6期 47-53页
【摘要】 以仿刺参肠为原料,提取得到粗多糖,经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得到3 种多糖(SCG1~SCG3).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3 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进行分析;采用活化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鑫 肖爱璇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4年40卷2期 221-230页
【摘要】 该文研究了岩藻低聚糖的最佳酶解条件及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效果.采用岩藻多糖酶(专利授权号ZL201210555581.6)降解岩藻多糖获得岩藻低聚糖,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指标探究其最佳酶解条件,并用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探究其降尿酸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雯 吴宁 等 《海洋科学》 2024年48卷9期 34-43页
【摘要】 球参(Phyllophorus proteus)是一种产于印度尼西亚等热带海域,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的低价值海参.本研究利用酶解碱解联用与离子交换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球参中分离到 2 种硫酸化多糖,经理化性质分析,确定 2 种多糖分别为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雨萌 王晶 等 《海洋科学》 2024年48卷7期 33-46页
【摘要】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B(UVB)的照射下会导致皮肤光老化.海藻多糖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海洋酸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寡糖因分子量低、水溶性好等特点,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本文以硫酸化半乳岩藻聚糖(DF)和褐藻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俊 童菲 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63卷5期 55-59,70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利用聚鸟氨酸和岩藻聚糖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对PLGA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方法 首先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阿霉素的PLGA纳米粒,其中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阿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水溶液为水相.其次利用静电作用在纳米粒表面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雪 鞠文明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12期 95-101页
【摘要】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琳 宋晓 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年49卷19期 183-189页
【摘要】 目前海参中的岩藻聚糖与硫酸软骨素的简便分离方法较少,该研究拟建立一种双水相分离方法用于海参中的岩藻聚糖与硫酸软骨素的简便高效分离.以海地瓜岩藻聚糖和海地瓜硫酸软骨素为研究材料,以分配系数、回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盐种类、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垚 王展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19期 34-42页
【摘要】 该研究选用头孢哌酮诱导的艰难梭菌肠炎模型,探究岩藻聚糖对抗生素相关的艰难梭菌结肠炎的预防活性.结果表明,预先服用头孢哌酮期间同时口服300mg/kg岩藻聚糖(重均分子量126.65 kDa)10d,可有效缓解艰难梭菌侵染引起的腹泻和结肠黏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欣仪 殷浩文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6期 13-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SPF)改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小鼠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宝浈 陈建平 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5期 134-140页
【摘要】 [目的]比较半叶马尾藻岩藻聚糖(Fb)和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Fh)的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探讨马尾藻岩藻聚糖的理化性质与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运用超声热水浸提法提取Fb和Fh,进行化学组成和紫外分析,通过红外光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悦 孙闫小凡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13卷18期 6057-6065页
【摘要】 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结构复杂,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不同的原料及其提取分离纯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文君 姚倩倩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13卷22期 7438-7445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母乳低聚糖对肠道LS174T杯状细胞黏蛋白分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人肠道LS174T细胞为研究对象,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3'-唾液酸乳糖(3'-sialyllacto...
【关键词】 母乳低聚糖;LS174T杯状细胞;2’-岩藻糖基乳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岩 贾哲宇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13卷9期 2818-2824页
【摘要】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硫酸化多糖,多来自于褐藻和棘皮动物,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得到广泛研究.有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与其硫酸基团有关,因此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化修饰将有利于提高其生物活性.本文简述了硫酸基团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祺 李学敏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5年1期 87-91,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 SC-FUC)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探究其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情况;中性红法检测吞噬活性;Griess试剂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RT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梦兰 陈财龙 等 《食品工业科技》 2021年42卷23期 408-412页
【摘要】 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消化和免疫功能不全、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肠道耐受性差和细菌定植困难,并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感染性腹泻高度敏感.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益处有赖于母乳中特殊的低聚糖,2'-岩藻糖基乳糖是母乳中含量较高的低聚糖.本文综述了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诗颖 何坤燕 等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2021年3期 22-25页
【摘要】 采用MTT方法考查不同浓度的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脂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和检测ROS含量探讨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0.5~8.0 mg/mL内,HepG2细胞的存活率随着马尾...
【关键词】 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脂;HepG2细胞;抑制细胞增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来宾 王静凤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年27卷6期 835-8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SC-FUC)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肝灵阳性对照组、SC-FUC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珣 王静凤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年27卷8期 1098-11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探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ea cucumber fucoidan,SC-FUC)对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C57 BL/6J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1 d,剥离原位肿瘤和双侧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