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7
- 35
- 4
- 1
- 59
- 12
- 4
- 1
- 1
- 55
- 12
- 11
- 10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向 周伟奇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0期 3586-35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北京市区沿城乡梯度带河流底栖硅藻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在2014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在山区对照溪流、城市上游河道和城市下游河道3个样区,共23个样点进行了底栖硅藻样品采集.分析表明,主要优势种的空间差异明显.在对照溪流,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礼城 韦桂峰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6年24卷2期 197-20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广东省鉴江水系底栖硅藻多样性和时空分布特征,对全流域进行了底栖硅藻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从19个采样点4次采样中共检出底栖硅藻10科52属242种,其中舟形藻属(Navicula)、菱形藻属(Nitzschia)和异极藻属(Gomph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承超 杨晓莹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年18卷3期 217-2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和芦苇湿地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底栖硅藻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湿地共有底栖硅藻28属113种(变种),其中红树林中检出23属95种(变种),明显高于芦苇湿地的21属42种(变种).底栖硅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闵华明 马家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年15卷5期 390-39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属(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鸿洲 康燕玉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年43卷2期 349-3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5种从鲍鱼育苗池中分离获得的底栖硅藻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作为鲍鱼饵料的5种硅藻的C16:0和C16:1含量都很高,达总脂肪酸的40%~80%,是5种硅藻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C20:5的含量均较高,而C22:6含量均很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金利 庄惠如 等 《生物技术》 2010年20卷2期 64-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了从福建连江海域分离得到的一株野生底栖硅藻(Nitzschia.constricta)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方法:测定了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比增长速率、色素,以及不同时期底栖硅藻蛋白和胞外多糖的积累情况.结果:当硝酸氮浓度为900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瑞 高亚辉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16年37卷3期 439-445页
【摘要】 于2005年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对浙江省象山港海域底栖硅藻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底栖硅藻与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硅藻46属179种,硅藻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水民 支崇远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44卷29期 7-9,54页
【摘要】 [目的]探究小车河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5年6月对贵阳市小车河(阿哈水库到南明河段)10个样点采集的30个水样进行底栖硅藻调查。[结果]鉴定小车河底栖硅藻为2纲6目9科22属131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青梅 邹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3年33期 13090-13093页
【摘要】 底栖硅藻作为鲍鱼和海参的主要饵料,对鲍苗和海参的生长、变形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藻体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综述了悬浮培养条件对海洋底栖硅藻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大规模悬浮培养底栖硅藻及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油秋平 支崇远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 347-349页
【摘要】 为了解赤水河底栖硅藻多样性及其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对赤水河底栖硅藻及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并对底栖硅藻多样性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164个底栖硅藻种(包括变种及变型),隶属7目11科30属,其中异极藻属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云 赵宇中 等 《中国环境监测》 2010年26卷6期 80-84页
【摘要】 首次对乌江中上游底栖硅藻和水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系统定量研究.对底栖硅藻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是影响底栖硅藻属种分布的第一显著因子.利用加权平均回归方法,计算出底栖硅藻属种对总磷指标响应的生态最佳值和忍耐值,提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云 赵宇中 等 《环保科技》 2010年16卷3期 10-14页
【摘要】 首次对乌江中上游底栖硅藻群落组成特点进行定量系统研究,得知其组成基本上呈种类多、丰度小,种类少、丰度大的分布状况.对底栖硅藻丰度和八种离子、重金属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后知Hg元素是影响底栖硅藻丰度的第一显著因子,建立了底栖硅藻丰度-汞元素曲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吉桥 丛文虎 等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10年25卷4期 298-307页
【摘要】 幼体变态附着率低是制约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育苗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温22.0~26.0 ℃和盐度为28.0~31.0条件下,在玻璃钢水箱中放入接种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舟形藻Navic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吉桥 丛文虎 等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10年25卷3期 203-209页
【摘要】 在水温为22.0~26.0 ℃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舟形藻Navicula sp.和双肋藻Amphipteura sp.及其等比例组合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长为4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磊 钱振明 等 《饲料研究》 2009年8期 63-65页
【摘要】 研究不同初始pH和不同碳酸氢钠浓度对3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双缝棱舟藻、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和咖啡双眉藻分别在初始pH为8~9、8和8.5,NaHCO3浓度为0和0~5 mg/L,0时生长最好; 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pH的能力...
【关键词】 底栖硅藻;pH;碳酸氢钠(NaHCO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振明 邢荣莲 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9年22卷1期 30-34页
【摘要】 考察了不同温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5 ℃或高于30 ℃均不利于细胞生长,同时也不利于胞内理化成分的积累.在15~25 ℃之间细胞比生长速率及主要理化成分(叶绿素、胞内蛋白和多糖、胞外多糖及总脂肪)含量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美荣 李朋富 等 《海洋湖沼通报》 2009年1期 95-102页
【摘要】 从台南盐场藻垫中分离得到底栖硅藻披针舟形藻(Navicula lanceolata),该藻生长的最适盐度是1.6% NaCl.在最适盐度之上,随着盐度增大,藻细胞生长受到轻微抑制.氮磷营养限制条件下披针舟形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氮营养限制比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美荣 李朋富 等 《盐业与化工》 2008年37卷5期 30-34页
【摘要】 从台南盐场藻垫中分离到硅藻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研究了盐度和氮磷营养限制对其生长及胞外多糖(EPS)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度和氮磷营养限制条件下咖啡双眉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氮营养限制比磷营养限制对藻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振明 邢荣莲 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21卷1期 46-52页
【摘要】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对8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底栖硅藻生长最适光照强度和盐度不完全相同,其范围分别为1500-5500lx和25-40;硅藻的理化成分受光照和盐度条件影响也较大,其含量均呈现低-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宁 邢荣莲 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21卷2期 105-109页
【摘要】 对大连近海分离到的4种海洋底栖硅藻4个培养时期(3、8、15、25 d)的总脂含量变化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海洋底栖硅藻细胞内总脂含量均较高,其中培养8 d的半裸舟形藻总脂含量最高,占干重的49.1%.在培养过程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芳蕾 《生命科学仪器》 2007年5卷5期 21-24页
【摘要】 对海洋微藻固定化技术的载体、方法、固定化微藻的特征及应用等进行概述;并对固定化技术在海产底栖硅藻培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芳蕾 邹宁 等 《生命科学仪器》 2007年5卷10期 16-18页
【摘要】 采用淡水底栖硅藻舟型藻(Navicula sp.)和刺参专用配合饲料投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经过45天的生长后测定两组刺参的成活率分别是99.57%、83.83%,平均生长率是:4.3%、-27.7%,用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荣莲 王长海 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年27卷10期 2131-2133页
【摘要】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八种海洋底栖硅藻细胞中Mg,Fe,K,Ca,Mn,Zn,Cu,Ni,Pb,Cr,Cd共11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6.85%,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9,回收率95%~10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长平 高亚辉 等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年28卷5期 123-129页
【摘要】 研究了盐度和pH值对底栖硅藻新月简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Her.)Reimann et Lewin)增殖、蛋白质含量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君荣 唐川宁 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45卷z1期 225-229页
【摘要】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长与色素含量、原子火焰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含量以及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等方法研究了红树林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Ehr.) Reimann and Lewin)暴露在重金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宁 孙东红 等 《水产养殖》 2005年26卷5期 11-13页
【摘要】 对底栖硅藻的培养条件和营养要求进行了探讨,并对在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底栖硅藻表现出的生理生长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用于指导海参、鲍鱼、海胆等底栖海珍品养殖中,底栖硅藻的培养与生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东红 徐轶敏 等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10卷3期 71-72页
【摘要】 运用稀释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对含有底栖硅藻的水样进行分离与纯化,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纯化的底栖硅藻,有阔舟形藻、卵形藻、舟形藻、短楔形藻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庆浩 郑家声 等 《水产学报》 2003年27卷2期 131-136页
【摘要】 根据鲍育苗中常用的6种底栖硅藻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选择15种人工合成氨基酸作为诱导物质,进行鲍浮游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发现天冬氨酸组附着率最高,谷氨酸组次之,但均略低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变态率实验,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组结果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宇航 陈万东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9期 981-9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现状及近20多年来的变化,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对南麂列岛火煜岙砂质潮间带的底栖硅藻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和研究,并与1981-1993年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敏 黄国彪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2期 246-25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为砂质海岸主要的植物群,底栖硅藻通过一系列机制以适应多变的沙生环境.在潮间带的沉积物中,底栖硅藻是初级生产力和沙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和生物因素等等都会对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