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4
- 53
- 30
- 21
- 13
- 7
- 50
- 26
- 23
- 19
- 1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美德 田伟 等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2年10卷4期 371-375页
【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腔内不同技术治疗未破裂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血管腔内治疗的24例未破裂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介入技术治疗后动脉瘤腔的闭塞率和载瘤动脉的通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连生 张令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20年33卷7期 917-9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Smart Mask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效果及对外周血CD4+/CD8+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为对象,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行Smart Mask技术辅...
【关键词】 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Smart Mask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文群 张金霞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29卷9期 948-9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腾飞 马骥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6期 541-5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C型臂CT(Dyna micro CT)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SMART)在颅内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48例(共52个动脉...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述良 江瑾玥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9年42卷2期 147-14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目前仍是胸外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近期我们使用支气管动脉栓塞用弹簧圈成功封堵1例难治性BPF,术后随访患者疗效良好.据文献检索,这是国内首次报道采用该技术成功封堵BP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磊 秦军 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9年42卷5期 504-5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Junior型(Lvis Jr)支架在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采用Lvis Jr 支架治疗的前交通宽颈动脉瘤15例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强 吕楠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9期 880-8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血流导向装置(FD)桥接技术治疗颅颈部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9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FD桥接技术治疗的颅颈部复杂动脉瘤患者15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兴根 程少文 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9年28卷6期 731-7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保持载瘤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3年1月-2018年10月28例接受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未破裂12例,破裂16例,平均年龄(5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志华 吕斌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7期 729-7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部分复杂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由于其解剖学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导致在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可能需要2枚支架进行辅助,才能有效保护双侧的血管.其支架置入可能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是“Y”型或“T”型置入,“X”型置入相对少见,尤其是不交叉的Kis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鑫国 邓小军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年27卷11期 899-9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12例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脾途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均通过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条栓塞封堵穿刺通道.12例患者中有11例封堵技术上都是成功的,没有出现穿刺通道的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科 王永利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年37卷6期 1034-1039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两种栓塞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咯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其中25例以颗粒性栓塞剂(PVA)+明胶海绵条+金属弹簧圈方式栓塞(弹簧圈组);25例以颗粒性栓塞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黎明 孙成建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年37卷4期 694-697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Onyx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因急性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接受Onyx栓塞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6例应用微弹簧圈及Onyx联合栓塞,余19例均仅行Onyx胶栓塞.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分析技术成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辉 黄戈 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年41卷5期 504-5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回顾性分析17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4例,其中传统技术释放支架8例,横行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宁 张宝瑞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98卷27期 2176-21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160例患者(175个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75个动脉瘤均行血管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赫 李彤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34卷10期 1022-10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2].但当分支动脉与动脉瘤关系非常密切,甚至从动脉瘤的颈部或体部侧壁发出时,栓塞过程中需要保留分支动脉,是动脉瘤栓塞术中的难题[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穆云 肖秋香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年37卷3期 494-496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行介入治疗的9例BBA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9例BBA的患者均采用多支架结合弹簧圈的技术进行栓塞.其中早期3例采用双E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宇 杨鹏飞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8期 760-7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在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伟欣 李美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12期 1290-12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介入材料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比例逐年增高.然而巨大、宽颈、梭形动脉瘤等复杂颅内动脉瘤仍难以通过弹簧圈栓塞达到完全闭合.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大群 高歌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10期 1038-10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及栓塞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仍然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均匀致密填塞弹簧圈可以有效减少复发,但对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特别是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要做到均匀致密栓塞,减少术后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奎重 袁绍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28卷5期 529-5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过去20年中,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随着新材料的出现而快速发展.微弹簧圈填塞的方法开创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新纪元,颅内专用自膨胀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方法大大减小了动脉瘤的复发率.近3年来,大宗病例报道血流导向装置( flow div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全斌 孙继平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28卷7期 659-6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Micrus弹簧圈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5例自发性蛛刚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6枚动脉瘤采用Micrus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其中成篮技术选择顺序是:(1)弹簧圈直接成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培卓 孙圣学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27卷6期 622-6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联合使用支架和弹簧圈使宽颈动脉瘤和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为可能[1-2].然而,由于追求致密填塞造成载瘤动脉的狭窄或弹簧圈的部分脱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使用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大明 刘加春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27卷5期 458-4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报告一个描述颅内动脉瘤弧形瘤颈侵及、占据或涉及(以下称侵及)载瘤动脉圆周情况的新概念——“颈宽角”,并探讨其指导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载瘤动脉横断面像上,将载瘤动脉壁所构成的图形概括为圆;在此圆上,将动脉瘤瘤颈所侵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安林 冯雷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年10卷11期 1130-11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使用LEO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支架辅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洋 白如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年09卷12期 1294-12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5%~80%,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再出血,有较高的致残病死率.目前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凡国 于建军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25卷11期 993-99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3例椎动脉瘤患者(12例破裂,11例未破裂).临床结果进行GOS评分.结果 23例发现24个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共放置了25个支架.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9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志 朱刚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年8卷1期 47-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采用支架技术治疗的9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6例行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永安 陈剑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25卷8期 714-7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内栓塞治疗凭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目前闭合颈内动脉瘘治疗的首选方法[1-3].目前国内外对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瘘报道较多[4].本文报道一组Hydrocoil弹簧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强 梁传声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年8卷4期 392-394,3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平板DSA新技术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CCF患者术前行3DDSA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定位瘘口并对瘘口进行测量.治疗中利用可调控实时透视路途技术(Landscap技术)制作路径图,以3D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恋 吕宪利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25卷8期 695-6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CSDAVF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12例,仅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7例,应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本文对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