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7
- 1
- 21
- 2
- 2
- 1
- 1
- 15
- 8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琦 李雪 等 《遗传学报》 2004年31卷3期 241-24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19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原发性胃癌发生中的作用,选择覆盖19号染色体的26个高分辨(<5 cM)微卫星标记,采用FAM、TET和HEX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微卫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迎 崔静 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3年21卷5期 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卫星在转基因和基因突变小鼠中的变化,为基因修饰和遗传突变动物的遗传检测和表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从GenBank中选取198个等位基因数量多、富含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以野生型动物为对照,对6种近交系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伟 陈晓红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年33卷11期 653-6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28例尖锐湿疣皮损中的微卫星DNA改变.结果:28例尖锐湿疣皮损中8例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而且其主要出现在尖锐湿疣癌变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雍凡 张军航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年7卷1期 32-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检测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在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3例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 食管癌中...
【关键词】 食管癌;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培娥 崔树龄 等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7卷4期 377-38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53(D17S786)、9p21(D9S171)2对微卫星标志,结合PCR银染技术,分别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晓华 昌恩梓 等 《生物学通报》 2006年41卷5期 10-12页ISTICCA
【摘要】 线粒体DNA直接控制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其基因组序列发生突变尤其是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会严重降低线粒体产生能量的功能,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癌细胞形成.目前,有关人类线粒体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仅就微卫星DNA的...
【关键词】 线粒体DNA;复制控制区(D-Loop);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瑜 苏力 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4卷2期 145-14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表达水平与人食管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
【关键词】 食管癌;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国伟 沈佐锐 《生物技术通讯》 2004年15卷2期 158-159页ISTICCA
【摘要】 微卫星DN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具有突变速率快、多态性高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微卫星的多态性及其形成机制,并简要介绍其在亲缘关系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因图谱以及基因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树辉 丛文铭 等 《肿瘤》 2004年24卷5期 448-4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发生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情况,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法对F和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昱 米粲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21卷5期 341-343页ISTICCA
【摘要】 星形细胞肿瘤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出现及其频率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恶性程度高的星形细胞肿瘤常可检出MSI,且伴有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率也较高.某些MSI位点可作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预后的一个指征.由于某些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导致微卫星DNA不...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DNA卫星;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茹 崔娴维 等 《华中医学杂志》 2002年26卷4期 封三-封四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 检测30例胃癌肿瘤组织DNA D2S123位点及D3S1067位点的MSI.结果 30例胃癌2个位点MSI检出率分别为: D2S123位点26.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文 张亚历 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0年17卷2期 101-104页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分期的胃癌p53基因突变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内境(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73例...
【关键词】 胃癌;p53基因突变;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蒋玲 导师:张信江 遵义医学院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观察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燃煤型砷中毒临床病理特点、临床分度及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D13S153、D9S287两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伟 导师:张信江 遵义医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和性丢失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依据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进行分组,选取TP53.PCR15、D9S319 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淑贤 导师:耿力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居第一位.大多数宫颈癌都是鳞状细胞癌,并且是由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逐渐发展形成的.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又有上升趋势和年轻化.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已经被确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康宁 导师:陈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遗传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8.4﹪,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很高,居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病率很高,且呈上升趋势,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琳 导师:曹泽毅 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博士) 1999年
【摘要】 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研究使得错修复基因得以发现,因此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及错 配修复基因的异常与肿瘤的关系目前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该研究应用GABARB1位及D2S123 位点来检测6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并且...
【关键词】 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 错配修复基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军航 导师:赵雍凡 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胸心外科)(硕士) 1999年
【摘要】 研究目的:①中国人原发食管癌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的表达情况;②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与临床各项病理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DNA的倍性、淋巴结的转移、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大体分型、患者的家族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保平 导师:张亚历 张振书 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硕士) 1998年
【摘要】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到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客观地形成了某些高危或易感人群,而筛检大肠癌高危人群是其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上前在大肠癌筛检研究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难以寻求特异、准确、简便的生物学指标和实用方法.由于遗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泽风 李翎旭 等 《畜牧兽医学报》 2024年55卷2期 759-769页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方法检测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中存在的微卫星不稳定现象(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田 王亚平 等 《中国癌症杂志》 2003年13卷3期 204-2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变异与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临床初诊的散发性大肠癌患者,配对提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同源正常组织的基因组DNA,检测并分析癌细胞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SI).结果:46/100(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玲 乐晓萍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37卷3期 292-29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ALL患者72例,其中T-ALL 9例,B-ALL 5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急淋变8例,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ATM基因D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钦宪 杜鹏 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6卷4期 375-37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国 丁雪飞 等 《山东医药》 2010年50卷10期 70-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癌旁黏膜组织进行微卫星DNA序列(MS)分析,探讨其在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3对微卫星DNA引物,采用PCR方法,以自身外周血及膀胱癌组织为对照,检测46例膀胱癌患者癌旁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均为阴性)的MS杂和性缺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华 刘顺英 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23卷2期 96-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的MSI.结果:胃癌MSI阳性率为36.67%(11/30),MSI与胃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华 刘顺英 等 《江苏医药》 2003年29卷7期 488-4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采用MSI筛选胃癌高危人群和早期诊断胃癌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30例胃癌及相应的14例癌旁肠化生组织的MSI.结果胃癌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迎 曾甫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16卷11期 488-48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确诊依据是膀胱镜检查加活检.简便的方法如B超、CT对小的肿瘤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近年来,人们发现微卫星在肿瘤及相关疾病中表现出不稳定性,并对某些肿瘤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900210547 河北 R736.1 基础研究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院 2008年
【成果简介】 该课题旨在研究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与甲状腺癌发生和预后的关系,探讨MSI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和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筛查高...
【关键词】 甲状腺癌 ; 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鹏 张钦宪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25卷8期 829-8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原位杂交检测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孔明 王明荣 等 《癌症》 1999年18卷4期 361-36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p53,p16,Rb,DCC,APC等多种已知抑癌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缺失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高发区36例配对的食管癌标本14个微卫星DNA多态位点的杂合丢失和不稳定性.结果:分别与p53,p16及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