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45
- 527
- 110
- 18
- 411
- 271
- 207
- 107
- 64
- 688
- 430
- 172
- 170
- 8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小栋 王雅丽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9年43卷5期 1098-11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暴发水华的水体分离微囊藻(Microcystis)株,并依据gvpA-C间隔区和16S rDNA序列对其分型和比较.在gvpA-C间隔区序列中,有的类型具有一段172—176 bp的额外序列.以不包括额外序列的0.27 kb序列相比较,不...
【关键词】 微囊藻;gvpA-C间隔区序列;16Sr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沙 杨燕君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7年41卷2期 443-4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形态的微囊藻(Microcystis)对光的耐受能力及其应对机制,研究比较了短期高光强条件下群体微囊藻和单细胞微囊藻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高光强胁迫下,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降低,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小丽 向蓉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7年41卷5期 1091-10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索短期温度变化对群体微囊藻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影响,在室内受控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在10℃、25℃和35℃三个温度梯度下,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对短期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表明:与对照组25℃相比,在10℃培养下,微囊藻叶绿素浓度显著降低,S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冉小飞 刘瑞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5年39卷3期 627-6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近年来, 随着工农业及采矿业的迅速发展, 重金属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 2].镉是生物有机体的非必需元素, 在环境中以自由离子和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且易被浮游生物吸收.被吸收后的镉一部分随着浮游生物的死亡而进入沉积...
【关键词】 镉;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捷 冯佳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0期 3357-33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2年7月和10月,对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微囊藻产异味物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5属12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5属57种,其次为硅藻门,有26属40种,蓝藻门有9属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银平 谷孝鸿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7期 1707-17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通过原位培养滤食性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摄食微囊藻(Microcysis)后的排泄物,研究鲢、鳙滤食对藻类光能及生长活性的影响.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杰 武子涵 等 《生物学杂志》 2014年4期 60-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草地夜蛾卵巢细胞Spodoptea Frugiperda 21(SF21)来探讨微囊藻藻胆蛋白( MC-PBP)作为光敏杀虫剂的作用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C-PBP对果蝇的LC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春丽 杨闪闪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年8期 163-1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细菌,命名为NP2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研究了该菌株对湖泊中优势藻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春丽 万亚涛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年6期 174-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紫外诱变技术对溶藻菌株NP23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经过粗筛后,从8株诱变株中选出2株对绿藻中小球藻和蓝藻中惠氏微囊藻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NP23-1和NP23-4,其溶藻率(叶绿素a的去除率)比原始菌株提高30%-35%.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大命 叶琳琳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22期 7109-71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太湖3个湖区(梅梁湾、贡湖湾和湖心)水体中有毒和无毒微囊藻基因型丰度及有毒微囊藻比例的季节变化(2010年4-9月),并与环境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毒微囊藻基因型丰度及所占比例存在季节和空间差异:从4-8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升 吴涓 等 《生物学杂志》 2010年27卷6期 57-60,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从巢湖水华蓝藻细胞中提取、提纯的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通过平板分离纯化,从巢湖底泥中分离出5株能够降解藻毒素的菌株,并对其中降解活性较高的一株进行分子鉴定.应用PCR技术克隆到16S 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敏 徐旭东 《水生生物学报》 2010年34卷6期 1228-12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浅水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连年爆发,水质日趋恶化,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华一般是指藻类过量繁殖形成的水体表面聚集物[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丹云 刘媚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5期 826-8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Ⅱ的量子产率和光合作用活力高于原始产毒株,并且变异株在较低光强下就可达到最大的光合作用活力.显示喂食后产生的变异株比原始株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异株的藻蓝蛋白/叶绿素比值则低于原始株,光合作用最适光强低于变异株,并且显示产毒原始株通过增加...
【关键词】 Poterioochromonas;sp.;微囊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妍 李建宏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1期 5691-56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寻找抑杀微囊藻的放线菌,对江苏海洋滩涂土壤中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了筛选,获得了1株对微囊藻有强烈抑杀作用的菌株YC0412.进一步实验表明这株放线菌对其它富营养水体中常见藻类,小球藻、栅藻、鱼腥藻和集胞藻都有不同的抑杀作用,藻的液体培养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道贵 谢平 等 《生态科学》 2006年25卷1期 8-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02年10月进行了巢湖微囊藻和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现象.白天上层水中的微囊藻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水中,夜晚逐渐下沉使得下层水中的密度相对高于上层水.微囊藻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生才 张运林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7期 768-7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室内模拟槽中,以人工灯为光源,分别检测不同密度的微囊藻和栅列藻细胞悬液的光谱衰减,检测各样品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滤后清液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DOC光谱吸收,然后换算成吸收系数.再根据近似的线性加和关系计算出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华 薛常镐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年21卷12期 1517-15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姜黄及姜黄素对微囊藻粗毒素致急性肝损伤的化学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5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姜黄组,20 g·kg-1体重姜黄煎剂灌胃;姜黄素组,300 mg·kg-1体重姜黄素灌胃;藻毒素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强 刘永定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4年28卷2期 137-1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达到对收获的微囊藻藻粉安全脱毒的目的,分别使用了调节pH,NaClO处理和臭氧处理微囊藻干粉,并检测其脱毒效果和脱毒过程中蛋白质的损失率,以期找到一种可行的微囊藻藻粉安全脱毒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调节pH值的方法试剂用量大且脱毒不彻底;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德辉 刘永定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4年28卷2期 163-1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主要报道篦齿眼子菜(俗称红线草)的种植水抽滤液对栅藻、微囊藻生长的他感作用试验.应用修正的逻辑斯谛(Logistic)方程和Lotka-Volterra种群竞争模型来计算篦齿眼子菜对藻类的他感作用参数.纯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水抽滤液对栅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顺玉 刘永定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4年28卷2期 219-2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型浅水湖泊,近十几年来,滇池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和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微囊藻(Microcystis spp.)水华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由于这类水华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而且多数产毒,危害性很大,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顶田 陈伟民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6期 969-9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1998~2000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实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a的含量与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NH4+-N和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最低,总含量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随着叶绿素a含量上升,N、P含量呈现下降趋势;K的...
【关键词】 叶绿素a N P K 微囊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为民 钱志萍 等 《植物研究》 2002年22卷2期 241-24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在混合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及葡萄糖,光照强度和pH对绿色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微囊藻混合营养生长与光能自养生长相比,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对数期延长,生物量显著提高;随着初始葡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明 戚春婷 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1年11卷1期 1-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RAPD技术用于微囊藻毒性株系分型的可能性;[方法]使用微囊藻实验室建株的有毒和无毒株以及现场株系,作RAPD引物的扩增以及条带的对比;[结果]三种株系微囊藻可以扩增的RAPD引物各不相同,同种引物扩增出的条带也不相同;[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毛珍 谢梅娟 等 《湖泊科学》 2016年28卷3期 609-615页
【摘要】 微囊藻(Microcystis)产生大量胞外多糖(EPS),包括包裹在细胞外的胶鞘多糖(CPS)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水溶性多糖(RPS).为探究EPS在蓝藻水华发生中的生理生态学意义,迫切需要了解微囊藻EPS的化学特性.本文从太湖分离群体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今 杨佐伟 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 100-103页
【摘要】 实验对微囊藻进行水浴加热处理,对微囊藻在不同温度下群体大小以及单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对微囊藻计数结果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婕 李建宏 等 《湖泊科学》 2011年23卷1期 49-55页
【摘要】 为研究产碱性磷酸酶(ALP)细菌对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从有机磷中获得磷营养的影响,从微囊藻群体中分离获得一株产ALP附生菌Y6,通过ITS分子鉴定该菌属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探讨该菌在有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坤阳 储昭升 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年28卷10期 2124-2131页
【摘要】 通过采样分析方法,调查了巢湖秋季全湖营养特征,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实验(AGP实验),研究了秋季巢湖微囊藻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东半湖.分析并研究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西半湖和东半湖的微囊藻的生长潜力测定表明,利用西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娟 成永旭 等 《水产学报》 2006年30卷6期 843-847页
【摘要】 <篇首> 富营养化在中国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1],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核心则是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目前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可通过"生物操纵"[2]的方法进行控制.有许多研究报道: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桂森 吴玉梅 等 《湖泊科学》 2005年17卷4期 373-377页
【摘要】 调研结果显示,2003年北京城区河湖(11个监测水体)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0.142mg/L、1.481mg/L,已达到比较严重的富营养状态.北京城市河湖属于藻型水体,初级生产力主要决定于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与密度.河湖水体中浮游藻类密度为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红涛 赵以军 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37卷1期 93-98页
【摘要】 研究了小型开放系统中不同浓度的铵氮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在4个分别命名为N1、N2、N3、N4的水箱中,除铵氮浓度不同,其它的条件基本一致,且正磷酸盐设为足量,达到1.65 mg@L-1,4个水箱中铵氮浓度分别为5.23 mg@L-1,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