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48
- 41
- 17
- 4
- 3
- 205
- 91
- 82
- 66
- 60
- 115
- 30
- 20
- 19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科攀 王文娣 等 《中成药》 2012年34卷6期 1044-10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微透析活体取样技术,考察淫羊藿苷巴布剂经皮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实验模型动物,应用微透析在体取样技术,以质量浓差法测定探针的体外同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在体回收率;HPLC法对透析液样品中淫羊藿苷质量浓度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继科 毕宏生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3年24卷6期 1321-1323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角膜透过性的影响.方法 兔眼离体角膜透过实验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透过率的影响,实时微渗析技术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眼部药物动力学影响.结果 盐酸青藤碱累计透过量与冰片浓度成正比,空白及含0.01%,0.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勃 《现代仪器》 2009年15卷5期 1-9页
【摘要】 进样是联系分析样品制备与样品中分析物测定的‘界面',本文概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进样技术近年来的进展,内容包括溶液进样(制样、乳化液进样和微渗析进样),固体进样(固体直接进样、悬浮液进样)、化学蒸气发生进样(冷蒸气发生进样、氢化物发生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勃 《现代仪器》 2009年15卷6期 1-7,18页
【摘要】 进样是联系分析样品制备与样品中分析物测定的'界面',本文概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进样技术近年来的进展,内容包括溶液进样(制样,乳化液进样和微渗析进样),固体进样(固体直接进样、悬浮液进样)、化学蒸气发生进样(冷蒸气发生进样、氢化物发生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唐波 宋迪煜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年29卷34期 7326-7332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保护剂导入效果在器官深低温冻存中至关重要,定量分析保护剂二甲基亚砜导入效果可为器官深低温冻存成功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兔离断后肢深低温冻存中二甲基亚砜导入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1组(n=8)、A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紫涵 马迅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4年33卷21期 2246-22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活体取样技术,最初被广泛应用于脑部神经学科研究,后来在外周组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研究药物的组织渗透、目标组织内药物分布以及体内代谢动力学等方面,微透析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微透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活 王医术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36卷4期 660-6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卞丝肼对6-羟多巴胺(6-OHDA)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细胞外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去神经支配),用生理盐水制作假损毁大鼠作为对照;而后采用卞丝肼和卞丝肼联合L-多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锦萍 郑晓霞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10期 39-45页
【摘要】 目的:建立芍药苷的经皮微透析方法,探究付罐疗法(FCT)在体经皮促渗效果.方法:通过增量法和减量法对微透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进行测定,并利用反向渗析法校正探针对芍药苷的在体回收率;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含5%氮酮处理的芍药苷溶液作为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丹 于明艳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年48卷3期 317-3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采用平行人工膜渗透性分析法(PAMPA)研究微晶纤维素的用量、来源、型号对巴洛沙星渗透性的影响,为巴洛沙星片处方中微晶纤维素的筛选及不同来源微晶纤维素的替代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μFLUXTM型药物渗透性测定系统,前30 min以胃模拟...
【关键词】 巴洛沙星;平行人工膜渗透性分析法;微晶纤维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巴斯江·艾赛提 从兆霞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23年32卷2期 149-1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渗透树脂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美学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收集关于渗透树脂治疗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军 李洁环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3年39卷1期 29-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参芩凝胶中小檗碱、黄芩苷的经皮微量渗析取样方法,并对参芩凝胶的促渗工艺进行评价.方法 以小檗碱、黄芩苷回收率、损失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减量法对灌注速度、取样间隔、灌注液浓度进行考察,研究反渗析法是否可应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的计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希 张立亚 等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29卷10期 689-69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修复磨牙-切牙矿化不全的美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磨牙-切牙矿化不全患者12例(36颗患牙),使用渗透树脂进行修复,于治疗前(T0)、1周复诊(T1)、6个月复诊(T2)时用Crysta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清华 兰晓婷 等 《中外医疗》 2021年40卷3期 64-6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8月收治的20例患者128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32组,每组4颗牙,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及方法充填牙齿,所有经过冷热循环和2%碱性品红染色,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染料渗透深度.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红雷 刘立中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0年36卷3期 309-3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体内外渗透性评价方法 ,对装载地塞米松纳米粒的温敏凝胶滴眼液渗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冷凝法将地塞米松纳米粒装载于以波洛沙姆为载体的温敏凝胶中,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分别对体系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表征,离体Franz扩散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政 刘翠玲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242-2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根管冲洗液和黏结剂对金属桩核黏固后根管冠方微渗漏的影响,以及二者对于根管冠方微渗漏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方法,将90颗完成根管充填的离体下颌前磨牙进行桩道预备,经常规制作钴铬桩核后,分为6组,每组15颗。根管冲洗液(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郁 刘新颜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10期 116-1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芍药苷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透皮渗透促进剂氮酮(azone)对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经皮微渗析技术进行经皮渗透性研究.以浓差法测定探针的体外回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的在体回收率.结果:氮酮可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华 袁杰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0年26卷1期 89-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树脂、不同粘结剂、不同光源、不同光照时间、不同光照角度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方法:64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32组,每组2颗牙,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及方法充填牙齿,2%碱性品红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结果:粘结剂、光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莉 甘勇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9年40卷4期 327-3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模型药物制备眼用纳米立方液晶眼用制剂,并对其家兔房水药代动力学进行了考察.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DEX纳米立方液晶,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低温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的微观形态;Draize评分法评价制剂的眼部刺激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萍 孙考祥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08年17卷17期 1519-1521.15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考察山茶油对氟比洛芬透过猪皮肤的促渗透作用.方法:采用猪皮肤为渗透屏障,以预处理皮肤法考察山茶油的促渗作用,并以零净流量法微渗析技术测定在其促渗作用下皮肤细胞外药物浓度.结果:山茶油可有效促进氟比洛芬的皮_肤透过率,增渗倍数(ER)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LI Jie 周丽莹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08年17卷14期 1247-12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微渗析技术研究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亚微乳剂相分布,考察离子对增溶剂及NaOH用量对乳剂相分布的影响.方法:以维生素E琥珀酸酯(tocopherol succinate,TS)、油酸为离子对增溶剂,制备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郜琪臻 杨丽英 等 《药学学报》 2007年42卷12期 1320-13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美洛昔康是第1个上市的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大量临床试验表明美洛昔康具较强的镇痛消炎作用,对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美洛昔康上市的主要剂型为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及注射剂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信义 何惠明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07年23卷5期 488-4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能力.方法:去除磨牙(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分别用2种粘接剂(Prime&Bond NT、Clearfil S3 Bond)粘接牙本质,其上制作复合树脂冠.顺牙齿长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健 高子彬 等 《药学学报》 2007年42卷3期 297-3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微渗析技术研究盐酸平阳霉素在体药代动力学,用Supelco RP-amide C16柱进行样品的HPLC分析,盐酸平阳霉素的血药浓度用3P87程序处理.结果表明,家兔静注盐酸平阳霉素后,渗析液中的药物浓度在1.04~66.56 μg·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迎春 姚国灿 等 《中国药房》 2006年17卷5期 341-34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微渗析液中氟西汀浓度的方法.方法:用正己烷提取氟西汀,经NBD-COCl衍生化,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为1.2ml/min,柱温35℃,于ODS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波长λex=478nm、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海冰 唐星 等 《药学学报》 2006年41卷5期 452-45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考察酮洛芬微渗析体内外回收率及影响因素,研究酮洛芬静脉给药后非结合型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颈静脉插入探针后,依次用不同浓度的灌注液对探针进行灌注,测定酮洛芬体内回收率及非结合型酮洛芬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东 李佳玮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05年14卷7期 867-8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依诺沙星家兔眼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微渗析技术进行依诺沙星眼用缓释凝胶剂在体药动学的研究,数据经非隔室模型处理,以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评价各参数.结果:眼用缓释凝胶剂的药动学参数为:AUC=(1.615±0.900)μg·h·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全刚 奚炜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3年19卷5期 384-3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微渗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在经皮吸收研究中的应用.微渗析技术应用于经皮吸收研究具有创伤小、能实现生物在体连续取样及可直接测定皮肤内和皮下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等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士聪 丁平田 等 《药学学报》 2003年38卷8期 631-6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凝胶的经皮吸收动力学以及药效学.方法用经皮微渗析的方法测定大鼠真皮内药物浓度的变化,计算相关参数;用电刺激法考察药效,并与市售EMLA(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霜剂进行药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平田 徐晖 等 《药学学报》 2002年37卷4期 316-3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1 前言微渗析(microdialysis)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in vivo sampling technique),是在线渗析技术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美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1].他们的构思是在动物组织内植入一个"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平田 魏刚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1年36卷10期 690-6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考察微渗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体外微渗析和经皮微渗析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方法以昂丹司琼为模型药物;探针回收率用浓差法计算.结果微渗析实验中,回收率随灌注液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绝对回收率则相反.探针的回收率与周围溶液中药物的浓度无关.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