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5
- 5
- 25
- 9
- 9
- 4
- 4
- 12
- 9
- 8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孔颖 陈雪清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年26卷4期 333-33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大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高频区电极舒适阈变化规律及特点,为尽早找出此类患者的合理阈值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手术时年龄为6-18岁的大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50例,进行心理物理测试.观察比较开机时、开机后1个月、3个月、6...
【中文期刊】 孔颖 韩德民 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6年14卷6期 411-412,42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青少年患者舒适阈的特点及变化,为此类患者调试人工耳蜗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选取手术年龄为9~20岁的青少年患者78例,术后进行心理物理测试,观察开机时、开机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测试的舒适阈值和实际使用...
【中文期刊】 陈雪清 韩德民 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19卷13期 583-584,587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阈值、舒适阈和电极阻抗的特点,为这类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将 131例语前聋患儿,根据CT检查结果分为A和B两组,A组111例,内耳结构正常; B组20例,双侧前庭导水管...
【中文期刊】 陈雪清 韩德民 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年18卷4期 215-218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不同年龄使用人工耳蜗患者的心理物理测试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共有170例使用澳大利亚24M型人工耳蜗系统的患者参加本次试验.将患者按年龄分为A(<3岁)、B(3~<6岁)、C(6~12岁)、D(>12岁)4组.心理物理测试主要包括阈...
【中文期刊】 郗昕 洪梦迪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6卷13期 1921,196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不能配合完成心理物理测试的低龄小儿耳蜗植入患者,建立适合客观响度映射调试的系列方法.方法对16例小儿耳蜗植入者,多次应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测试耳蜗植入后的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将其阈值与映射调图中行为测试所得的T值作线性...
【中文期刊】 齐佳 邱建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14卷4期 278-280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术后心理物理测试阈值(T-Leve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25例澳大利亚...
【中文期刊】 李佳楠 于丽玫 等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0年1期 18-20页 ISTIC
【摘要】 目的 寻找可靠的客观测定方法,在术中即时评价由植入体至听觉中枢传导通路的情况,并在术后协助人工耳蜗编程调试.方法 植入奥地利Combi 40+型人工耳蜗系统的36位患者,使用CI.STUDIO+2.0软件在术中进行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
【中文期刊】 陈雪清 韩德民 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7年15卷5期 365-366,36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使用人工耳蜗系统患者的电极阻抗数值进行分析,总结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术后调试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152位使用澳大利亚Cochlear Nucleus24M型人工耳蜗系统的患者于术后4周左右安装体外设备并进行测试,使...
【中文期刊】 张道行 张岩昆 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5年13卷5期 310-31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中文期刊】 张岩昆 张道行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5年1期 14-17页 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调试中进行主观心理物理测试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
【中文期刊】 王铮 李巍 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年28卷7期 435-439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中文期刊】 刘新 魏龙 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24卷17期 96-98页
【摘要】 目的 探究鼻内镜鼻甲成形术与传统鼻甲切除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3 月至 2023 年 3 月于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 64 例,经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2 例.观察组接受...
【中文期刊】 李佳楠 郗昕 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年24卷13期 580-582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心理物理测试及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对语后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的意义,比较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1997-03-2007-06共植入人工耳蜗353例,选择语后聋植入者31例,语...
【中文期刊】 陈雪清 韩德民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32期 7145-7147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三四周需返回医院,由听力学专业人员为患者安装体外设备并进行阈值及舒适阈测试.方法:对使用不同人工耳蜗系统患者236例的阈值、舒适阈进行分析.于1996-02/2003-06接受手术,手术年龄为1岁半至52岁.1...
【中文期刊】 郗昕 韩东一 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年17卷10期 593-59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以便确定术后进行映射调图的时间表.方法: 对16例植入Nucleus CI 24M型人工耳蜗患者,于术中及术后1、1.5、2、4、6个月进行电极阻抗测试,统计分析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结果:患者电极...
【中文期刊】 肖岚 周嫔婷 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17卷1期 55-57页 ISTIC
【摘要】 <篇首> 1 引言传统上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可出现许多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或是嗅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过度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抑郁、焦虑、认知下降及痴呆等[1].Ansari及...
【中文期刊】 王一红 李瑞玉 等 《福建医药杂志》 2008年30卷2期 3-5页 CA
【摘要】 目的 分析电极阻抗测试和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在人工耳蜗手术中的应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电极阻抗测试、NRT的临床意义,探讨术中检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2例植入Nucleus 24型人工耳蜗的患者于术中及术后1个月进行电极阻...
【学位论文】 作者: 王铮 导师:姜学钧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
比较电诱发镫骨肌反射技术(ESR)及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RT)两者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1名行CochlearNucleus24R(CA)型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1、7、11、...
【学位论文】 作者: 杨会军 导师:姜学钧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调试中进行主观心理物理测试和术中及术后电诱发蹬骨肌反射阈值的检测,探讨应用客观方法进行术后调试的临床应用价值,试图为人工耳蜗术后程序的调试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5年1...
【中文期刊】 《动物学报》 2004年50卷1期 9-18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双选"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了训练后的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在背景干扰的条件下探测半圆形目标的能力.半圆形目标系以静止、旋转、摆动或不同组合的旋转与摆动呈现于蝙蝠.在测试室,蝙蝠-目标间距从30 cm开始,依次递增...
【中文期刊】 申卫东 杨仕明 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1年09卷3期 341-35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从系统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类型听力损失的病因学、组织病理学、心理物理学和听力学的表现及其对听觉感知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听力损失的机制及听力耳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中文期刊】 王晓平 Lassonde M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29卷6期 747-75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当前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用整体的系统方法论来观察人类认知的过程,其中对人脑的内在神经过程的探索,除了临床神经心理学测试等方法外,则需要利用"声光电磁"等物理技术及数学模型三维再建.该文综述了功能磁共振和事件相关电位在功能神经影像学的活...
【中文期刊】 任振东 赵鑫福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年29卷22期 2944-2945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确诊需要病理证实,目前对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测试.不断发展的磁共振(MRI)成像技术,为研究该病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物理诊断方法.结构性MRI成像测量方法包括简单易行的平面(亦称线性)测量和准确...
【中文期刊】 陈丽 张庆林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11卷26期 5102-5105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运用汉语的字谜问题,分析正负诱发情绪状态对顿悟中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情绪与顿悟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实验对象与分组:选取西南大学物理学院大一学生53人,平均年龄19岁.所有受试者实验前均未参加过心理学课程及瑞文推理测...
【中文期刊】 周庆利 吴坚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6年25卷6期 700-70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研究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来验证外加噪声可增强振动觉的随机共振现象.实验对象是人体手指光滑无毛处;所使用的外加噪声是不同于振动刺激的电噪声;采用二择一的强迫选择规则和变形上下法结合的实验方法.结果 表明电噪声能降低所有受试者的振动感觉阈值,并...
【中文期刊】 齐明华 陶玉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年31卷2期 附5-附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生存质量(QOL)概述在康复医学中,物理治疗已经常规地用来减轻残疾,提高脑卒中后病人的生活能力.而评估治疗后的结果通常都是用客观测试来测量肢体功能受损和/或功能受限[1].事实上,因为病人主观上对病情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