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4
- 12
- 3
- 106
- 103
- 38
- 11
- 9
- 63
- 28
- 27
- 24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谢兆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0年9卷1期 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或FOU)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疑难病症.国内学者提出FUO的诊断标准[1]是:发热期限超过2~3周,体温>38.5℃,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常勇 陈朱 《中国热带医学》 2007年7卷2期 250,253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2006年以来海南省麻疹疫情大幅度上升,根据省卫生厅的工作布置,三亚市采取了对8个月~15岁的儿童以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为主的积极防控措施,累计接种118 485人.2006年4月,在接种MV中偶合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欢 张新刚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36卷1期 101-103页ISTICPKUCABP
【摘要】 回顾分析1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特点、治疗及疾病转归.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仍以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确诊有赖于骨髓穿刺,必要时需淋巴结活检.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和MA(米托蒽醌、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树昕 宋强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43卷9期 868-869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是临床上预后极差的一种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本院共收治MH患者21例,现将此疾病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的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萍 郑艳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20卷3期 73-74页ISTICPKUCSCD
【摘要】 1例B型血型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病重期间血型变异为AB型5d,经采取认真严格检验血型,根据变异输入B型、AB型血液,输血过程前30 mm速度减慢(20 gtt/min)等措施.结果输注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患者痊愈出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道滋 金洁 等 《医学与哲学》 2005年26卷1期 10-12页ISTICPKU
【摘要】 恶性组织细胞病由英国的两位病理学家于1939年提出并成为一种教科书上的疾病.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最新分类标准中将这种疾病名称取消,因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复查发现,以前诊断过的恶性组织细胞实际上是淋巴细胞或是间变性淋巴细胞.围绕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丽芬 张顺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04年20卷5期 587-58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收集1986-2002年间误诊为伤寒的恶性组织细胞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主要依靠细胞形态学和病理学检查得以诊断.结论: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金满 徐秀英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31卷2期 144-145页ISTICPKUCABP
【摘要】 通过对3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消化系统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提示该病多有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伴有黄疸.对有以上临床表现伴长期发热、全血细胞减少或淋巴结肿大者应反复查找异形组织细胞,充分注意本病的可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小梅 向兵 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33卷4期 609-612,6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临床、病理及细胞属性等特征.方法对12例MH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对其中6例尸检及活检病理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和EB病毒(EBV)原位杂交(EBER-ISH)等方法进行检测.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 王凌夏 等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8卷4期 448-448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为探讨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0年来收治的15例患儿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关键词】 组织细胞病,恶性/诊断;组织细胞病,恶性/分析;误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凌云 王连源 等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15卷9期 715-71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恶组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热30例(100%),贫血表现25例(83.3%),肝大21例(70%),脾大15例(50%),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成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3卷1期 74-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来随着免疫组化、分子和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展,我们对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认识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十分罕见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所谓的恶性组织细胞病绝大多数是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以及其他疾病,国内报道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智 石宇杰 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10卷1期 78-7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iocytosis,MH)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恶病质等症状,病情复杂,凶险,死亡率高[1] .但很少会以心肌受累为早期主要表现,从而耽误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冰 王志达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07卷25期 9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或分化较高的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进行性全身衰竭,肝、脾、淋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霞 郭智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18卷8期 92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衰竭等特征为主要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恶液质等症状,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1].我院1999-2008年收治了6例恶组患者,均给予全面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曼冰 柯康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年6卷21期 1862-18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反组症)与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细胞类型在两组病例中的出现极易混淆而造成误(漏)诊,为获得较准确的诊断手段区别恶性疾病以不失治疗时机.方法 本文回顾观察本院1994年至2006年45例"反...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病;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血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崇 刘永春 等 《临床荟萃》 2008年23卷3期 186-18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eytosis,MH)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凶险,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而新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组织与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已不再有MH的病名[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年8卷21期 5279-528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对笔者收治的老年恶性组织细胞病(MH)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7岁.间断发热20d余,伴头晕、咽痛及腹部不适入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庆波 孟冀昌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20卷6期 59-5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本文对1991-2008年我院收治的恶性组织细胞病2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红春 赵越华 等 《西南国防医药》 2008年18卷3期 378-3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报告5例恶性组织细胞病,死前均误诊为其它疾病,死后经病理解剖证实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方法:详细描述了此5例的病理解剖所见,并对本组病例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进行性黄疸加深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终末表现之一.结论:恶性组织细胞病表现为同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锐 王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年11卷7期 113-11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其病情凶险,但临床初诊误诊率高,患者以肝胆疾病症状前来就诊的极为常见.笔者近10年收集了16例误诊为肝胆疾病的恶性组织细胞病,现分析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洪良 田红娟 等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16卷2期 169-16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主因右下胸痛3个月,关节疼痛伴发热1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胸痛,呈持续性,与呼吸无关,且不向它处放射,并伴有局部压痛,1个月前又出现全身多处关节痛,伴发热,体温37~38.5 ℃,以解热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智 张波 等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21卷5期 395-396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 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6例(100%)、肝脾肿大15例(94%)、黄疸13例(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晓红 代启宇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19卷8期 52-5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MH)已被确认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或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病程进展迅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老年人较少见[2].近期我院收治1例老年MH患者,淋巴细胞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红 唐天兰 等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6年31卷2期 162-163页ISTIC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据国内文献报道,恶组在临床上并非罕见,虽有全血细胞减少、高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衰竭等表现,但临床表现及病理上有别于急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病情凶险且病程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红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15卷9期 1224-122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组织细胞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笔者对我院几年来确诊的22例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学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华波 姜琰 等 《检验医学》 2006年21卷5期 471,47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MH)与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极为相似.近年来通过运用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技术,提高了MH和HPS的诊断准确率,但多数基层医院无上述检测条件.目前国内对MH和H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千山 孙启 《医药产业资讯》 2006年3卷14期 146页ISTICCA
【摘要】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是组织细胞系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难早期诊断,并极易被误诊.因此探讨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消除各种误诊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血液科通过对恶性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意红 祝文娟 等 《现代肿瘤医学》 2006年14卷1期 93-9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并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物理检查、骨髓象及初诊时情况等.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多见(97.6%),其余依次是乏力(92.9%)、脾肿大(8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辉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年5卷15期 2921-292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对我院1989~2005年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恶组29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68岁,平均43.5岁.其中<10岁4例,10~20岁1例,21~40岁9例,41~60岁11例,>60岁4例.确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