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1
- 6
- 4
- 1
- 1
- 1
- 3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尹洪洋 朱文涛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8期 3241-32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在针对珊瑚礁修复工作、热带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海洋牧场区域的营养结构仍需要长期的监测评估.于2020年7月海洋生物调查共采集52种主要消费者,以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基础,首次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春宇 王岩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512-5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珠江口及毗邻海域有机质来源、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年6月(夏季)和12月(冬季)对珠江口及毗邻海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SPOM)进行了采集,并测定了 SPOM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明智 杨凡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4期 1130-11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明确中街山列岛重要恋礁性鱼类的营养关系,本研究以中街山列岛的3种典型恋礁性鱼类条石鲷、褐菖鲉和星康吉鳗为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2020年夏季的营养生态位,并计算主要碳源(大型海藻、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丹婷 导师:柯志新 张松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工程(硕士) 2021年
【摘要】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中国近海的营养盐和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一般认为大洋中浮游生物的C/N/P比稳定在106∶16∶1,控制培养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伟 朱长波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6期 114-1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虾池塘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学特征指标进行连续采样监测,研究分区养殖系统对于虾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进排水管和水泵将虾塘和鱼塘相连,通过泵出虾塘底层水和回流鱼塘上层水实现水体流动.分区组(R)由对虾单养塘和鱼类混养塘组...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混养;分区养殖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田田 宋开山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7期 1861-18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吸收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也是建立生物光学模型的基本参数.利用2013年5月和9月辽河流域水体实测数据对总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特性、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曲线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野 郭子祺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7期 2217-22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遥感监测具有监测面积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常用于大面积水质监测.以北京官厅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和实验室测量数据建立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生物光学模型,对夏季官厅水库的非色素颗粒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浓度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忠华 李云梅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2期 438-4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吸收特性和后向散射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同时也是建立生物光学模型的基本参数.利用2009年4月太湖春季实测数据,结合生物光学模型推导了太湖春季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分析了太湖春季水体的吸收特性和后向散射特性,并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对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 张义伟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1期 5749-57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不投饵刺参养殖池塘的颗粒悬浮物结构及其沉积量和沉积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重量(TS)为(73.1±20.5)mg/L,变动于46.0~132.0mg/L之间;颗粒无机物(IS)含量为(50.6±12.6)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海娟 王新明 《中国热带医学》 2008年8卷8期 1321-13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比较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测试颗粒物提取物遗传毒性的敏感性. 方法 采集广州市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用彗星试验(Comet assay)和微核试验方法(CBMN,Cell Blocked Micronuc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运林 秦伯强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2期 3969-39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 nm到600 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 李晓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2期 313-3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两种模式轮虫培育池的悬浮物结构及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悬浮物总量波动在6.76~65.39 mg·L-1之间.静水池塘14#颗粒悬浮物平均值为11.50 mg·L-1,其中颗粒有机物占66.8%,浮游植物占30.5%,浮游动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 董双林 等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12期 2133-21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1998年4~7月对高青盐碱池塘单养鲢和罗非鱼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悬浮物构成和各有机碳库储量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生物的干重(PZ)占总颗粒悬浮物干物质(TS)的4.26%~25.97%,平均12%.各围隔浮游植物干重(DWP)平均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明乐 《中国公共卫生》 2000年16卷6期 572-5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悬浮物,如泥砂、粘土、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溶性的有色有机化物,浮游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等.其颗粒规模从胶体(1mm~1μm)到悬浊液(>1μm),在光照下产生浑浊现象.通常将浑浊度数值化来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玲 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16卷21期 125-1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诊室艾灸治疗过程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2018年4~5月监测模拟诊室在艾灸过程中燃烧陈艾及新艾时一氧化碳(CO)、悬浮颗粒(PM10、PM2.5)、甲醛(HCHO)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变化并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兵 赵庆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年17卷1期 43-45页ISTIC
【摘要】 空气污染与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孕期接触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多环有机物、总悬浮颗粒等物质的污染可能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发生机制还不明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袭著革 李官贤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6年24卷3期 160-1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解决平战时坑道中化学与生物性空气污染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探讨应用空气净化技术并研制净化装置.方法利用组合净化技术与方法通过高效过滤单元,去除颗粒物;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纳米光催化净化单元,消除或杀灭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结果研制的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绍勃 张伟 等 《人民军医》 2002年45卷3期 134-135页ISTIC
【摘要】 <篇首> 在作业条件下,装甲车辆驾驶室内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X)和氨气(NH3)等.据对国产某型坦克模拟实战作业(单纯行驶、非行进射击和行进射击)条件下无机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袭著革 李官贤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0年18卷4期 237-2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摸清我军某型坦克作业时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特点和规律,为开展毒性效应和防护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机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破(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NH3)及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思佳 宋开山 等 《湖泊科学》 2015年5期 941-952页
【摘要】 为了分析兴凯湖水体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以及对400~700 nm范围内总吸收的贡献,于2013年5月对该水体进行野外实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和水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大川 吴嘉敏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年17卷1期 113-117页
【摘要】 对泡沫分离器生产运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对生产中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泡沫分离器对水体中微小悬浮颗粒、溶解有机物有良好去除效果,并能脱去部分氨氮.在不同工况下,随着进水流量的减小,泡沫分离器对这三种水质指标的去除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吉桥 郝玉冰 等 《水产科学》 2007年26卷1期 1-6页
【摘要】 在容水40 L、放养5个海参、混养10、20或30个海胆的水槽中分别加入0、1、2、4或6个壳长(6.65±0.30)cm的栉孔扇贝,研究了扇贝密度对净化海胆和海参混养池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扇贝密度极显著影响水体的叶绿素、氨氮、颗粒有机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山杉 金玉花 等 《自然科学进展》 2006年16卷10期 1245-1250页
【摘要】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 S rR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技术--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GCOR)中悬浮颗粒的原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原核生物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颗粒的原核生物...
【关键词】 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悬浮颗粒;原核生物多样性;16S rRNA基因文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捍民 王宝贞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年33卷6期 58-61页
【摘要】 膜技术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水处理技术之一,UF膜和MF膜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UF膜和MF膜可截留水中绝大部分悬浮物、胶体和细菌,是可靠的除浊和消毒工艺,但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率不高,需要适当的预处理。膜污染是UF膜和MF膜技术用于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炎炎 苏东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6期 2013-20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吸收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也是建立水色反演分析模型的基本参数.本文利用2011年6、9、10月在二龙湖和2012年10月在东辽河的实测数据,通过测定水体营养水平和颗粒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等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系数,分析了东辽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玉女 杨扬 等 《生态科学》 2012年31卷3期 267-2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采用自然曝气生物滤床工艺对二级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在净化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好氧环境,对尾水中悬浮颗粒物(SS)、化学需要氧量(COD)和氨氮(NH4+)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76%、45%和77%.尾水中可检出不同程度的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向阳 杨邵勃 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年24卷8期 491-4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某型坦克火炮静止射击和行进射击时舱室噪声与有害气体对乘员生理负荷的影响.方法 测定坦克火炮静止射击和行进射击时舱室噪声、无机有害气体、总悬浮颗粒物(TSP)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同步动态监测乘员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听力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本立 谭崇阳 等 《职业与健康》 2009年25卷24期 2784-27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地下试验场空气质量状况,为改善其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专业检测仪器分别检测试验场微小气候,甲醛、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TVOC)等化学指标和氡气浓度,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结果 该试验场内温度、照度和作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莉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19卷9期 后插4-后插6页
【摘要】 何为雾霾天?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它是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以下的微小烟尘、粉尘及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等颗粒物以及水滴叠加形成的,所以雾霾天气,空气会比较浑浊.PM的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PM2.5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