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0
- 31
- 29
- 372
- 65
- 44
- 14
- 13
- 40
- 35
- 32
- 24
- 2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斯文 周永学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7期 1517-15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情志病发病与气机不畅、气血阴阳失调关系密切.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之气周转,左路肝随脾升而化心火,右路肺随胃降而化肾水,心火敛藏于肾水,肾水又上济心火,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造成周流不畅,气机郁滞而百病丛生.情志病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晋溶辰 彭丽丽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21期 1885-18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回顾并总结明清情志病医案的特点,认为其体例多样,涉略的病种广泛,格式规范,理法并举.认为明清思想交锋为医案中情志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市民文化繁荣为其提供了写作范式,印刷业的发展为医案的出版和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医汇通、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帆 吕学玉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3期 263-2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学情志病概念广泛,包括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与心身疾病,“情志刺激”概括了情志病的病因病机.将情志病病因进行分类,对其发病过程进行描述,并围绕着生活经历对其发病条件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维 韩胜斌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1期 2265-2268页ISTICCA
【摘要】 情绪贯穿于情志病的整个阶段.情绪因素致病,早期多属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中期则属肝郁脾虚、心失所养,后期则久病入络、痰瘀并见,百病皆生.肝气郁结易化火,从而产生变证.“火”为慢性微炎症状态,是心身疾病的拐点.情志病的病位与肝、脾关系密切,肝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东生 邵卫 等 《河南中医》 2018年38卷4期 495-498页ISTIC
【摘要】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冲脉上逆和阳气受伤不固,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法,适用于虚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哲学 滕晶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9期 1112-1113页ISTIC
【摘要】 对“五神”“情志病”进行简要的探讨与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五神情志病”,扼要论述“祝由术”,提出应用“祝由”之法治疗“五神情志病”,并为此疗法的可行性进行系统论述,为下一步的临床实际应用祝由术治疗五神情志类疾病做好理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德生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3期 214-217页ISTIC
【摘要】 情志病的发病特点为泛因性、极端性、遗传聚集性、自控性,临床表现特点为功能性、多样性、复发性、广泛性,治疗学特点为自主性、差异性、持久性、综合性、社会性.综合治疗为心理治疗、辨证用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适劳逸、广交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爱平 张冰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33卷2期 128-130页ISTIC
【摘要】 情志病分散于临床各科,所包含的病种非常复杂.有关情志病研究的报道虽多,但实质性研究少,基于此,本文提出用继承传统的四诊方法并吸收现代心身医学的诊断技术,建立规范的情志病诊断体系;根据情志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身同治或心身分治等个体化系统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博 《中医杂志》 2020年61卷11期 954-95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王新志教授治疗情志病从整体观出发,同时整体结合局部,总结出情志病实为机体受到过激情志刺激后,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一系列脏腑功能改变,并提出“情志-气机-脏腑-气机”的病理发展过程.在治疗上以治“气”为要,常以血府逐瘀汤之桔梗、川牛膝相配,升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婷 李远辉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7期 4031-40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挥发油是芳香中药最具代表性的有效组分,具有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安神、神经保护作用等药理活性,经嗅觉、皮肤等途径可达到缓和情绪、调节神志的作用,对于防治抑郁、焦虑、失眠等情志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也能在其他身心疾病的防治和康复过程中发挥辅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翰卿 邹冲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1期 979-9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认为情绪失常、饮食失节、寒温失调是冠心病发病的常见病因,气阴亏虚、内热痰瘀相互搏结,导致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结合经典论述与现代研究,在疾病的辨治上从脾胃着手,培补正气;强调通补兼施、寒温并用,如常用药对牡丹皮-丹参、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振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40卷4期 715-71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DR患者240例,随机分为A组78例、B组79例及C组83例。A组单纯予以中医情志护理,B组单纯予以循证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岩 潘欣欣 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40卷6期 1074-107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在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沐炎 楼敏芳 等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19卷1期 116-11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柴胡桂枝汤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衢州市中医院及衢化医院门诊64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晓莉 王丽芬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21年34卷1期 129-132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心脑病症的中医治疗备受关注.本文从脾论治心脑病症之血脉病与情志病,并通过文献回顾和常见心脑疾病的治疗经验探讨从脾论治的临床经验价值.所回顾的文献包括化痰开郁,恢复气机升降、补气养血,保持气血充盈及健脾和胃,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三部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桂吟哲 王世豪 等 《河南中医》 2021年41卷4期 519-522页ISTIC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所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及生活质量,运用中医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可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差异,将“治身”与“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思睿 罗祥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8期 1529-153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上火"是基于传统概念对机体特殊临床状态的一种表述,民间则是对身体出现异常热象的俗称.现代生活节律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应激成为引起现代"上火"症状流行的重要原因,而"上火"则通过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导致常见病的发病、复发及加重,危害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常荣 冯帆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6期 460-463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心理学对于人格形成和人格功能的系统阐述主要见于《灵柩·本神》,人格是个体所独有的,别于他人的个性,它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后天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从中医心理学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与人格功能过程,阐述了表演型、依恋型、胆怯型、偏执型、强迫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BirlingYoann 汪卫东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23期 2008-20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情志在神志病发病中的致病特征.方法 用提纲式作业对434名神志病患者和50名普通人进行情志经历的问卷调查,采用Nviv0 10.0对提纲式作业中的五志即喜、怒、思、悲、恐相关词语进行查询,计算文本资料中情志相关字数比例与相关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柳红良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3期 652-6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古代情志致病理论主要体现在“形神合一”“五脏七情致病”和“体质致病”3个方面.中医心身疾病在古代情志致病理论的基础上,诊断强调社会、心理因素,治疗重视心理疏导且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同时还强调未病先防,养生调神.其中医心身病证临床诊疗丰富的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羊维 刘芬芬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1期 20-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产后风湿是一种常见的妇人产后病,临床上以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血虚、血瘀及情志郁结等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文章从“血郁同病”角度对产后风湿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情志因素对本病病因病机的影响,认为产后风湿的发生以血虚血瘀为本,但在现代社会及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琦 崔晨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年33卷7期 1596-15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统计分析展现奔豚气病脉诊治概貌,最终试图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对半个多世纪以来163篇现代个案报道文献中228例奔豚气病患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奔豚气病与情志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从奔豚气病所用治疗原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玉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8期 2732-27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对七情内伤与情志病因概念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深入梳理,提出情志病因应当指各种引起人体疾病的情志刺激.从概念分化的角度而言,情志病因可根据划分前提的不同,分为基本情志与复合情志、情志太过与情志不及、正性情志与负性情志等,其涵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文清 吴中平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20期 1729-17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擅长用含有桂枝(包括肉桂,下同)的方剂治疗情志疾患,并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抑郁性情志病桂枝用量较大,狂躁性情志病桂枝用量较小.以这类用药规律来解释相关条文和方证,不仅能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对情志类疾患的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艳红 乔明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年29卷6期 1768-17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提出情志刺激致病四段式模式假说,假说内涵要点为:生活事件是引发情志刺激的始发因素;个体心理、生理特点是形成情志刺激的关键;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相关活性物质含量和功能改变是情志刺激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致病的主要微观机制;个体个性特征是情志刺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凡 彭家玺 等 《中医学报》 2020年35卷6期 1148-1150页ISTICCA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的特点,伴随疫情蔓延的还有感染者内心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思伤脾,恐伤肾”.不良情绪引起脾肾功能失常,导致水湿代谢失常,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本次疫情的防控中,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安冉 潘光花 等 《中医学报》 2020年35卷2期 273-277页ISTICCA
【摘要】 百合病的情志发病机制为机体受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使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血不和,从而导致心不舍神、肝部宣发功能受损、心理防御功能降低,最终形成百合病.百合病主要以调气、活血、养心神为治疗原则,以方药治疗为主.百合有生津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文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39卷19期 3542-354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联合情志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阳 孙倩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5期 722-725页ISTIC
【摘要】 张怀亮教授认为情志病因情志而生,因情志而加重或转化,外因固然重要,不可忽视内因,因为很多时候人情绪的异常反应是脏腑气血盛衰或失调的外在表现,故在诊治过程中不可忽视脏腑气血盛衰的内因,内因可作为起病因素也可作为疾病加重或减轻原因.张教授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延丽 孙燕 等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2期 178-182页ISTIC
【摘要】 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肝损伤主要由病毒、药物、毒物、酒精、免疫及环境等因素导致.外感疫疠毒邪是发病的始动因素,药物致毒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