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7
- 4
- 19
- 1
- 14
- 7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君臻 滕晶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7卷8期 842-844页ISTICCA
【摘要】 心理紊乱状态,临床上分为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精神萎靡、烦躁焦虑五种状态,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脉象可以真实地反映心理变化,可以辨析出疾病的诸多致病因素,客观地反映机体状态,本文以脉象要素作为分析五种心理紊乱状态的依据,提高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文倩 滕晶 《四川中医》 2014年32卷5期 81-84页ISTIC
【摘要】 统计了源于《内经》以后的中医近千种古籍文献,以“惊”、“悸”、“恐”、“怔忡”等为线索,检索出有关“惊悸”的文献资料,再以“眠”、“睡”、“寝”、“卧”、“暝”等为线索,对以上资料进行二次检索,最终获得同时治疗惊悸不安与失眠的方剂83余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21卷11期 1797页ISTIC
【摘要】 笔者查阅文献,选摘出古代医案中关于惊悸的部分医案,进行病机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惊悸提供一定的依据.1心肾不交,神不安舍案"邵鱼竹起居饮食如常,惟仅能侧卧,稍一合眼,则惊窜而醒,虽再侧眠,亦彻夜不得寐,多年莫能治.孟英以三才合枕中丹加黄连肉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21卷12期 1963-1964页ISTIC
【摘要】 《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惊悸不安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严重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这种症状态持续存在,将成为导致机体功能改变和引发疾病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1].笔者查阅《中华医典》,据惊悸不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年9期 86-87页ISTICCSCDCA
【摘要】 “惊”是人类正常的一种情绪反应,过惊则是中医情志致病的一种重要病因.如《素问·举痛论篇》日:“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悸”为一种心动的自觉症状,《金匮要略释义》记载:“《资生》说:有所触而动日惊,无所触而动日悸;惊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0期 1592-1593页ISTIC
【摘要】 既往文献将惊悸作为一种病因或症状论述,但临床发现,惊悸往往作为机体一种心理紊乱状态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维持或变化的症结所在,本文据此提出“惊悸不安状态”的概念,并对其脉象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辨识和辨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男 齐向华 《现代中医药》 2015年35卷2期 14-15页CA
【摘要】 通过简述系统辨证脉学的主要内容,并记述脉诊在惊悸不安病案的诊疗应用,表明凭脉辨治患者的致病因素和病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凭脉辨治情志病的重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晶 《山西中医》 2012年28卷10期 59-60页
【摘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惊悸的古代验案4则进行赏析,就惊悸不安状态的内涵和病证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临床辨识与诊治惊悸不安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志才 滕晶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4期 1611-1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惊悸不安状态属于中医情志类疾病范畴.中医认为,形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要素,惊悸不安状态产生的核心病机就在于形神不交.文章基于形神一体观且以"疾病过程"为论调,阐述了惊悸不安状态的疾病过程以及疾病过程中辨证论治的层次.以期为惊悸不安状态的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妮 齐向华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50卷4期 28-31页ISTICPKUCA
【摘要】 震颤是运动神经元异常同步化导致某个或多个功能区肌肉节律性、不自主颤动的现象,其可以是神经系统正常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也可以作为疾病过程中的唯一症状;或是某些疾病众多症状之一.惊悸不安状态是指患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明确原因或无明确的事物出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朋 齐向华 《河南中医》 2010年30卷2期 200-202页ISTIC
【摘要】 统计了源于<内经>以后的中医近千种古籍文献,以"惊"、"悸"、"恐"、"怔忡"等为线索,检索出有关"惊悸"的文献资料,再以"眠"、"睡"、"寝"、"卧"、"瞑"等为线索,对以上资料进行二次检索,最终获得同时治疗惊悸不安与失眠的方剂40余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豪男 衣云昊 等 《现代中医临床》 2025年32卷2期 14-18页ISTIC
【摘要】 中医学将抑郁症归属于"郁证"范畴.系统辨证脉学以系统论为基础,对脉象机制、要素等信息进行多学科、多领域解析,继承并创新性地提出25 对"脉象要素"."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理论将中医脏腑辨证体系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心理紊乱状态下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汪素梅 导师: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目的:人的音容笑貌皆是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面部特征体现出的情志倾向与心理紊乱状态是否具有相关性,验证面部特征与心理紊乱状态具有关联性,将具有关联性的面部特征提取出来,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AAM 模型(Active Appearance ...
【关键词】 惊悸不安心理紊乱状态 ; 中医望诊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素梅 程文龙 等 《中医药信息》 2024年41卷10期 59-63,76页ISTIC
【摘要】 目的:应用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探索惊悸不安人群面部特征.方法:基于主动外观模型作为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实现人脸68个关键点的自动识别;依据中医望面诊经验以及《人体测量手册》的相关论述,采用指数描述法提取5项人脸形态单元数据,实现对望面诊信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静 导师: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丸加减方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心胆气虚型惊悸不安状态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方法:本研究以心胆气虚型惊悸不安状态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彤彤 扁鹊文化与中医经典传承发展国际论坛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心理状态是人在某时间段人的内心思维与情绪活动,现在很多临床医师对其缺乏充足的认识,加上患者不会主动诉说,临床很难准确诊断与治疗.本文从“惊悸不安状态”的角度出发,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背景,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从脉辨证、以证施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英 导师:谢颖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研究失眠症和失眠伴惊悸不安状态的患者其生活相关事件、精神心理及性格等影响因素,以及伴惊悸不安状态与常见伴随症状的相关性、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心能指数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并且探讨失眠伴惊悸不安状态的中医相关证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付文倩 导师: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古代文献中与心理紊乱之惊悸不安状态相关的方剂、中药,进行整理总结归类,探讨心理层面的临床用药规律,包括常用药物、药对、组方规律及用药指征,并对药、效等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古代文献中与惊悸不安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滕晶 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 2011年
【摘要】 惊悸不安反映的是机体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它常呈一种紊乱的状态而持续的存在,导致或加重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对惊悸不安状态病案的分析,尤其是对其脉诊的体会,总结惊悸不安状态的病机特点,以期为其临床辨识与辨治提供重要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滕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 2011年
【摘要】 惊悸不安反映的是机体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它常呈一种紊乱的状态而持续的存在,导致或加重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对惊悸不安状态病案的分析,尤其是对其脉诊的体会,总结惊悸不安状态的病机特点,以期为其临床辨识与辨治提供重要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洪忠 导师: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治疗的理论和临床药用规律,包括组方规律、常用药物、药对及用药指征,以期为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系统回顾中医文献,包括历代名家治疗惊悸的经验和历代本草中治疗惊悸的药物,结合导师齐向华教授多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朋 导师: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研制“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评定量表”,并探讨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与人格的相关性关系,以期为惊悸不安状态的失眠症患者提供客观有效的诊断工具,为临床失眠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借鉴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经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论证,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雪娟 导师: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构建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量化指标,并探讨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的病因病机,以期为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的评定及临床干预提供思路和方法。
方法:在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确立了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评定量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滕晶 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 1899年
【摘要】 惊悸不安反映的是机体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它常呈一种紊乱的状态而持续的存在,导致或加重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对惊悸不安状态病案的分析,尤其是对其脉诊的体会,总结惊悸不安状态的病机特点,以期为其临床辨识与辨治提供重要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