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4
- 48
- 26
- 2
- 161
- 24
- 9
- 6
- 3
- 62
- 38
- 28
- 22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祥军 王富春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24卷6期 5-6页ISTIC
【摘要】 探析古代捻转补泻技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读,总结具有代表性医家的捻转补泻技术要领.研究发现古代捻转补泻技术应分为单式和复式;而捻转角度、速度、方向、力度、作用时间应是捻转补泻的五个基本要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连海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23卷4期 13-13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捻转补泻是常用的针刺补泻手法.<针灸大成>说"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就是说左捻针,即拇指向前.次指向后为补;右捻针,即拇指向后,次指向前为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耀光 胡卡明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02卷15期 15-16页
【摘要】 "捻转补泻"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中常用手法,但其具体的实施存在很多争议.笔者根据<内经><难经>的论述结合"迎随补泻"来探讨"捻转补泻"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归稚虹 《光明中医》 2009年24卷10期 1930-1932页
【摘要】 <篇首> 本文重点介绍各流派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及现代理论假说.以此供临床、科研、教学参考.针灸治疗的几大关键步骤为:辨病辨证、取穴定位、手法操作.三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其中捻转补泻为手法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各家对其论述颇多,流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虞逸舒 董雪莲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1期 2450-2453页ISTICCA
【摘要】 捻转补泻在二维平面上为迎随的一种演变,在三维层面与提插手法不可分割.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并非矛盾,只是手法作用时机以及所处层面不同.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这两种手法作用的时机以及所处穴位的层面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徐疾补泻往往作用于进针出针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炼 王泽涛 等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12期 1345-1346页ISTIC
【摘要】 针刺补泻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其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常用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刺补泻的机理不是直接补人体之不足,或泻人体之有余,而是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琳 王方明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12期 2474-24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血压和肾脏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用12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36只雄性SHR随机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 刘继鹏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6期 959-962,981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探寻针刺调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佳逸 丁悦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4期 319-321页ISTIC
【摘要】 总结陈峰针刺治疗颈痹的经验.陈峰以八纲辨证为主,将颈痹概分为虚实两大证型进行治疗.临床采用异穴补泻的方法,近补远泻,运用分层补泻、捻转补泻及针芒导气补泻法,疏通机体经络气血,补其不足,以达到标本兼治、缓急止痛的作用,有效治疗颈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倪娟 陆翔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41卷4期 36-39页
【摘要】 捻转刺法是现代常用针刺手法之一.其萌芽于秦汉至晋隋时期,出现转针操作,转针有行气功用;成熟于唐代至元代时期,出现"捻针"一词,确定了捻转法的操作是拇指与食指将针体进行左旋与右旋的运动,明确了捻转法有补泻功用,用于痛证;发展于明代与清代时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慧杰 孙心怡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32卷10期 823-826页ISTIC
【摘要】 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且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针刺治疗干眼的针具种类,如常规毫针、鬃针、揿针、梅花针等,以及行针手法,如导气法、平补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艳君 吴娇娟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8卷17期 4-7,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及海马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 1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泻法组、补法组与模型组,每组6只. 6只WKY大鼠为空白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艳鹏 王朝阳 等 《世界中医药》 2015年7期 1062-106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天笑 梁靖蓉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29卷8期 1335-13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顶叶皮质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及针刺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64只9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娇 梁靖蓉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36卷5期 67-70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形态的改变、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各组分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血压的中枢-外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HR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捻转补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晓敏 梁靖蓉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29卷4期 584-588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小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SHR大鼠小脑的保护机制,为捻转补泻降压效应差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雄性SH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支建梅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7卷10期 681-6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捻转补泻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及血浆中内皮素(ET)、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为捻转补泻效应差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60只正常雄性W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敏佳 褚亚宇 等 《世界中医药》 2014年4期 482-48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 A组)、模型组( 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王朝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32卷2期 142-1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10只, A组不造模,其余各组用电击足底加噪声刺激造成应激性高血压模型,A、B组为对照组,C、D、E组分别施以针刺不做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应林 《世界中医药》 2009年4卷2期 102-103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捻转补泻法"是针刺手法中使用最广,流派最多,争议最激烈的一种补泻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历史上各流派由于学术交流不畅,理论论述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纷争是正常的.为了能更好地继承古代优秀针刺方法,我们应当去粗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蔚岚 秦谊 等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9期 703-7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回顾近15年有关针刺捻转补泻手法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就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机制及其效应做简要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几个方面:规范并制定针刺操作的国家标准势在必行,针刺操作的量化参数、捻转补泻的作用机制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晓雁 孙彩霞 等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3期 191-1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捻转泻法重度刺激眼周腧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比较轻度、重度2种不同刺激强度及白昼戴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240只患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重度刺激组(6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丹 高颖 等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3期 202-2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以徐凤<金针赋>中"飞经走气"针法的论述为基础,并对高武<针灸聚英>、汪机<针灸问对>、杨继洲<针灸大成>、李梴<医学入门>等多部著作中"飞经走气"针法的论述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出"飞经走气"各针法的技术特点.青龙摆尾法特点在于"一左一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成宏 王玉中 等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3期 187-1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君 张宝文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7期 116-1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大连大学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②正常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振宇 李琳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2期 147-1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大法,补泻手法更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所在.传统补泻手法模糊之处较多,不利于针灸疗法的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涛 周连栋 《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6卷12期 1817-1817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本文选择采用斜刺法治疗慢性腰背肌肉筋膜炎7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诊断明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5~68岁,平均55岁;病程3个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刚明 《中国针灸》 2001年21卷4期 2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基本手法之一,作为单纯的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幅度的大小,捻转频率的快慢分补泻为大家所接受,但捻转补泻与方圆的关系,及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问题,历代医家看法不一,给后学者带来不便.现就笔者的见解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鹏 《中国针灸》 2000年20卷7期 43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面瘫,西医称面神经麻痹,以往针灸疗法治疗面瘫多取组合穴,配合捻转补泻等,手法复杂.笔者吸收传统医学经验,经过细心研究形成了隔槐根皮艾灸法,单取下关一穴,直刺进针,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龙 贺军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0年9卷3期 109-111页
【摘要】 针刺疗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地运用和明确的疗效.捻转补泻手法作为基本补泻手法之一被广泛运用,合理地运用捻转补泻手法可以提高针刺疗效,但在临床上对于捻转补泻手法的操作手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及相应的操作标准.通过对古代典籍和现代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梳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