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1
- 1
- 3
- 2
- 1
- 1
- 1
- 2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屈亚婷 胡珂 等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1期 96-1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改变了人类食物资源的获取方式.作为史前文化发展的中心,关中地区史前人类生业模式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的探索,将为北方地区农业的起源、发展与传播,文化交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变迁的适应等热点问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9年38卷4期 525-5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晚更新世华北地区石片石器发展历程;进而探讨石片石器与南邻的砾石工业,北部边疆地区新发现的莫斯特文化遗存,以及更晚来自西北方向的石叶/细石器技术的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晚更新世华北石片石器与现代人在该地区出现与发展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佩琪 李法军 等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3期 393-405页ISTICPKUCSCD
【摘要】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颖 导师:董广辉 兰州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齐家文化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主流文化,其遗址点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河湟地区是齐家文化遗址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齐家文化时代(2300-1500BC,"BC"为"公元前")是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规模空前的时期,甘青地区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4期 565-5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的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彤丽 顾万发 等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1期 70-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对郑州晚更新世老奶奶庙遗址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埋藏学观察显示动物遗存的堆积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动物遗存主要由马科和原始牛构成,还包含羚羊、鹿类、野猪、犀牛等.对马科动物的分析表明:人类很可能把猎物整体搬运到遗址上进行屠宰.动物骨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耀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18年26卷4期 333-3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本文梳理了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农作物的资料以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植物遗存信息;结合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全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12年31卷2期 97-1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手斧的存在与否及其意义是我国史前考古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存中存在着手斧这一类器物,但它们在形态、技术、组合关系、丰度上与旧大陆西侧有很大区别;大多数手斧与手镐应属同质异型,是中国乃至东南亚砾石石器文化中居于从属地位的特定成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先杰 于世永 《人类学学报》 2012年31卷3期 259-2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人口死亡年龄是揭示一个族群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九个墓地人骨遗存的发掘报告,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检验了人口死亡年龄分布特征.发现该区大汶口文化时期人口的死亡年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最后探讨了造成人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琨 魏坚 等 《人类学学报》 2010年29卷1期 15-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旧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观州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2期 152-1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寻梳理新密中医药文化资讯.方法:查古籍<密县志>、<山海经>、<本草纲目>、<新郑县志>、<河南通志>等并结合当地传说实地考查,搜寻中草药、医学家、药院药坊资讯并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新密古籍、传说及实地遗存都有丰富的中医药信息.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建敏 《中华医史杂志》 2011年41卷3期 152-154页MEDLINE
【摘要】 伏羲曾"制九针"、"尝百药",被尊为中医药的始祖.河南省新密地区遗存着丰富的与伏羲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新密地区的伏羲文化具有原始性、独特性、丰富性、继承性和平民性的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观洲 《中华医史杂志》 2011年41卷3期 144-148页MEDLINE
【摘要】 河南省新密市三面环山,其山缓而不高,又有溱水和洧水流经,非常适合古人类的生存,也与文献记载相符.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新密地区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其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至今,在新密市及周边县仍遗存有大量与黄帝、岐伯、伏羲、雷公等医药始祖有关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经纬 《中华医史杂志》 2001年31卷3期 131-133页MEDLINE
【摘要】 <篇首>目前,全国尚存中医药卫生文物两万余件,其中不乏珍品,亟待给予保护与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全国医药卫生文物是伟大的祖国医学,包括藏族医学、蒙族医学与维族医学等各少数民族医药学,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遗存,她真实地反映了中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是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钱方 全国第18届旅游地学年会暨广西贺州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讨会 2003年
【摘要】 1中国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石灰岩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不同时代、成分、构造、地貌部位、气候环境下的石灰岩表面和裂隙,进行溶蚀和冲刷作用.使石灰岩形成许多特殊的,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和洞穴.这一作用为喀斯特作用,这种特殊的地貌称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