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
- 1
- 10
- 7
- 6
- 3
- 3
- 12
- 8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红梅 王婧文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17期 1462-1465,14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理论内涵,结合络病与病络相关概念,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属于络脉为病范畴,具备多虚、多瘀、多变特点,加之其病理变化极具风证表现,提出络风内动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核心痛机.根据枸建络风内动模型的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峰 李妍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0卷10期 924-9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CAP)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44例有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雪 白万军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年20卷8期 691-6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选择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前列腺素E1对斑块易损指数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前列腺素E1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建立易损斑块模型,并进行药物干预.腹主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雅玲 黄韬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年19卷6期 469-4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对颈总动脉套环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予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行右颈总动脉套环术,术后4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肥大细胞脱颗粒剂--化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东之 第五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2011浙江省心血管病年会 2011年
【摘要】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脂、心肌酶谱等指标,从血管新生、斑块大小等角度探讨内皮抑素对斑块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家兔30只,普通饲料喂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艳 王秀红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9年99卷21期 1656-16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检查(CEUS)对颈动脉狭窄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识别,提供预测脑卒中除颈动脉狭窄之外的风险标志物——斑块内新生血管.方法 自2017年1至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4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CEUS.应用CEUS测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炫嘉 王红燕 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年13卷2期 108-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微血管显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行SMI检测,共检测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8例.SMI技术将颈动脉斑块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艺耀 吕晓烁 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年34卷6期 520-5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至8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52例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斑块.依据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所有手术标本均进行HE染色和Movat特殊染色,并在显微镜下分别统计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柏萍娟 王如波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年40卷17期 1554-15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
【关键词】 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动脉粥样化;血管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江 石蓓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97卷23期 1778-17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早期支架内再狭窄(E-ISR)与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VL-ISR)病变的形态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GA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乐健 唐发宽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5卷7期 625-6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冠心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斑块成分以及特性决定其进程并影响患者的预后[1].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冠状动脉造影术仅能提供管腔大小的二维评估,无法有效检测斑块的特性.随着医疗设备的小型化、成像和数据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血管腔内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李桂琼 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年8期 717-7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易损斑块的不稳定与破裂密切相关,本实验观察胃促生长素( ghrelin)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模型组)及g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超伦 王文平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2年21卷8期 711-7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定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斑块的增强强度与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的结果,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可靠性.方法 高脂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的实验兔9只,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观察兔腹主动脉超声造影增强,随后用QL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芳 张伟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39卷12期 1110-11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和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及心肌组织中基因PECAM-1的Leu125Val,E-selectin的Ser128 Arg多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芳 张伟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39卷9期 802-8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ACS)中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医院1992-2006年尸检患者127例,分为ACS组67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临床表现无ACS的病例60例,从斑块的形态如有无血栓、粥池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长君 张春梅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年20卷2期 159-16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超声爆破微泡介导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基因转染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20只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微泡+超声;B组,对照质粒+微泡+超声;C组,ES质粒+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显刚 陈庆伟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38卷12期 1139-11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血管新生是在已存在的毛细血管基础上以芽生或非芽生方式生成新的毛细血骨的生理或病理过程.在生理状态下,新生血管由内皮细胞及壁细胞(包括周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组成,包埋在细胞外基质,因此结构比较稳定,不易渗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蕴琳 刘莉 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年27卷6期 406-4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约75%的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和60%新近发生的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造成的.尽管由无症状的纤维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的机制并不明确,但近来提出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与出血为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晓萍 王永维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34卷6期 1004-10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体外用动脉导管球囊损伤家兔颈内动脉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NAC组(给予NAC治疗6周)和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云 王琳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7年87卷46期 3298-33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管壁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AS斑块面积和血管内膜厚度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的抗AS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正常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琨 刘厚君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年40卷3期 175-1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有研究表明,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对于皮肤伤口愈合过程是必需的[1].皮肤伤口愈合的表皮再形成过程和银屑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些学者认为,银屑病的斑块表现了持久的伤口愈合反应[2].新生血管的形成为银屑病的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鹤 张巍 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年39卷9期 583-5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炎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新生血管的病理改变规律.方法 6例男性患者,年龄66~73岁,5例有高血压病史,均无高脂血症,均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证实相应侧颈内动脉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骎 陶蓉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年27卷4期 301-306页ISTICCA
【摘要】 炎症反应在易损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调控血管局部病变及全身炎症状态.一些促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使斑块纤维帽的抗张强度降低,坏死脂质内核增大,血管机械稳定性丧失和斑块破裂;另一方面,炎症反应的激活和代谢紊乱也会引起内皮功能不全、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赫宁 陈临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年27卷7期 553-561页ISTICCA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Apelin/APJ受体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Apelin/APJ系统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提示,Apelin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
【关键词】 Apelin/APJ受体;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巍 林娜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19年32卷1期 65-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对45例患者先后进行SMI与超声造影技术(CEUS)检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斑块位置、长度、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新生血管;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雨轩 李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7卷8期 629-637页ISTIC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不成熟的新生血管与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斑块内以炎症为核心的病理因素干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形成、壁细胞覆盖和基底膜沉积,阻碍新生血管成熟.改善新生血管成熟度是稳定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干预靶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舒刘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年26卷1期 99-102页ISTICCA
【摘要】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换、迁移、增殖,进入血管内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就当前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健 贾连群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年26卷5期 445-4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化瘀祛痰方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45只.实验组45只家兔通过免疫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萌 张军平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年26卷1期 91-98页ISTICCA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主要临床危险性在于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斑块内新生滋养血管(VV)具有结构缺陷,其脆性大、渗漏性高,容易破裂出血,促进炎症反应,也为血细胞及血液可溶性成分进入斑块提供通道,促进As斑块的形成,并且与斑块内出血、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阳 孙医学 等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16卷7期 1168-1170,1207页ISTIC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动态观察不同阶段的兔腹主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探讨不同阶段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0只日本大耳朵白兔,以扩张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再分别高脂饲养8周(10只,A组)、12周(10只,B组)、16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