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4
- 1
- 1
- 25
- 2
- 1
- 1
- 1
- 9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0卷2期 98-101页
【摘要】 房中与中医在汉代曾同属于方技之学,它们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马王堆等出土文献也证实了这种历史关联.但受后世社会文化和知识视野所限,这种关联被刻意隐晦.以扁鹊学派文献和《黄帝内经》为例,通过与房中文献的对比分析,重点阐明房中对丹田 、...
【中文期刊】 刘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48卷8期 4-6页 ISTICCSCDCA
【摘要】 因文献之缺失,早期中医学与今本《黄帝内经》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认为可以借助方技之学中的房中、神仙等门类所展现的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出土古医籍以及现存的中医文献,设想和复原中医学发展断层中的概貌.
【中文期刊】 朱子彦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91-95页
【摘要】 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门类之一,在刘歆的《七略》中,医药学被称之为“方技略”,医生被称之为“方者”。司马迁在《史记》中撰《扁鹊仓公列传》,开创了正史为方技立传的先河,后世因袭,遂成故事。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来看,从春秋战国至...
【中文期刊】 艾青华 顾漫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30卷2期 18-22页
【摘要】 本文总结了刘向、刘歆、李柱国等人校医书前后的中医文献的流变:零散庞杂但初具端倪—经典形成—经典与非经典并行,说明了《方技略》所录医书的编撰,对中医文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方技略》著录体例的研究,以及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卷”...
【中文期刊】 陈婷 《中医文献杂志》 2008年26卷4期 4-6页
【摘要】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著录与医药卫生相关的书籍.本文就<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所述内容,从文献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将其分析总结为四方面:1."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汉志>图书整理著录方法....
【中文期刊】 王一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8期 4251-425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辨析了《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内涵,并从两汉知识体系的视角阐发早期数术的本质、原理、分类和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了两汉时期数术、方技之学得以融通的原因和《黄帝内经》中的术数内容.认为《黄帝内经》作为"方技"类重要著作,其"和于...
【中文期刊】 梁健康 张其成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7期 1451-145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简帛医书是以养生和医疗方法为主体的出土文献,其养生思想融入贵生、天人同构、阴阳、精气等哲学观念,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构建.该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是西周之后形成的公共哲学基础,和诸子百家是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简帛医书的内容都可以归为“方技”类...
【中文期刊】 刘鹏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9期 1701-170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但受既往对方技之学认知偏差的影响,对扁鹊在秦汉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全面理解.方即是方技,方技是秦汉时期的生命之学,由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组成,它们拥有共同的社会文化与知识背景.在方技学视域下重新释读扁鹊文献...
【中文期刊】 丁立维 张其成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2期 172-17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的分类与书目探索,从生命理论、用药护理、房中养生和超越升华四个方面分析西汉时期人们的传统生命理念.认为当时人们对于生命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对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总结,同时重视房事养生,并为成功孕育后代...
【中文期刊】 张娅君 孟永亮 《中华医史杂志》 2020年50卷4期 246-249页 MEDLINE
【摘要】 《宋史·方技传》以时间为顺序,采用叙事方式,载录方技人才多以星历占候、律历五行、医学、道术者共42人。其中善医术者25人,其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本文通过《方技传》医家传记内容,对载录25位不同类别医家的分科、贡献、奖惩等生平史事进行整理探究...
【中文期刊】 李泽恩 《中医杂志》 2006年47卷8期 635-636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近似于中医的心痛、胸痹,运用经方治疗心痛、胸痹历史悠久.经方者,一是指汉代以前的方剂,<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里的经方11家,即属此类.一是特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剂.现今所谓"经方"是...
【中文期刊】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24卷6期 10-1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经方的概念“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刘向父子的《七略>.《七略>中的《方技略>将所涉书籍分为四类,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并对其概念有明确论述.如“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
【中文期刊】 夏小军 谢君国 等 《甘肃中医》 2009年22卷5期 4-5页 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观其内容,虽不是一个时期的产物,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秦汉乃至汉代以后一些医家整理修订和补充的,但其祖述蓝本,当成编于战国后期,历经秦代的补充完善,至汉代立国之初,在国家"大收篇籍,广开...
【中文期刊】 张立平 潘桂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5卷3期 163-164,173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1 <内经>与"本草"中药之学,古称"本草".但是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刘歆所辑<七略>中的"方技略"只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家,并没有"本草"1家,而在<汉书·郊祀志>中却有"本草待诏"的名称.颜师古解释说:"本草待诏,谓以方...
【中文期刊】 陈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8期 632-633,599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1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首创中医图书四分法<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是汉·班固在刘向、刘歆父子<别录>和<七略>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官修群书目录.班固十分赞赏"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因此他"爰著目...
【中文期刊】 陈萌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年10卷6期 5-7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经方"一词首见于西汉·刘向父子编撰的<七略·方技略>,后被东汉·班固收载于<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原指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方剂,现在则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这种概念的演化也侧面反映出<伤寒>、<金匮>方历经时间...
【中文期刊】 江双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8卷2期 219-220页
【摘要】 经方一是指我国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二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的"医经、经方"等方剂.但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共识还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本...
【中文期刊】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24卷10期 937页
【摘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列为四大中医经典著作之首.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 -220年),绝大多数篇章(也即主体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 -前221年).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中文期刊】 庄庭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5期 141-145页
【摘要】 <汉书·艺文志>中<方技略>的医经<素问>与<诸子略>的道家、阴阳家有密切的关联.<素问>充分吸纳了邹衍的五运终始说、<月令>的四时应合说.先秦道家与阴阳家的结合,奠定了医家<素问>的形成.在汉代,五脏配五行这个问题是经学中今古文学派的重要...
【中文期刊】 郝万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3卷3期 48-51页
【摘要】 <篇首> "经方"原为经验用方的意思.在汉代以前,凡是记载经验用方的书,统称之为"经方".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说的"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即指此而言.但是这些经方的著作今已亡佚.今天人们所说的"经方"也就是本文所要讲的"经方",则...
【中文期刊】 王桂生 傅美霞 等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15卷2期 221-222页
【摘要】 <篇首>1 《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黄帝内经》十余卷,《外经三十七卷》。”这是迄今现存文献中最早见到《黄帝内经》书名的记载。《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依据西汉末年刘向父子《别录》、《七略》为依据整理...
【中文期刊】 朱文锋 马滴滴 《山西中医》 2001年17卷5期 62-63页
【摘要】 <篇首> 7.37脾水: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7.38肥气:名出《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难经·五十六难》谓:"肝之积,名曰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