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5
- 1
- 15
- 11
- 2
- 1
- 1
- 9
- 5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初国良 彭映基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年19卷2期 149-15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阐明骨间后神经(PIN)卡压的原因及其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30侧尸体上肢标本,将PIN分为3段(即桡管段、旋后肌管段和旋后肌管后段)观察其肌支的分支情况;用卡尺对桡管(RT)、旋后肌管(ST)和桡侧腕短伸肌腱弓(AECRM)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红梅 李素云 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35卷1期 31-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旋后肌管的结构与自身比例定位,为临床手术诊断和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36侧成人上肢标本旋后肌管的的形态特点及在前臂的自身比例.结果 旋后肌腱弓16%为腱性,22%为膜性加肌性,62%为腱性加膜性结构,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象党 崔怀瑞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36卷3期 223-2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旋后肌综合征的解剖特征与手三里穴针刺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解剖观测60例尸体上肢标本.结果:旋后肌管上、下口均由腱性组织参与构成,其宽度分别为(13.8±2.1)mm和(6.2±1.8)mm.桡管内桡侧返血管和桡神经深支伴行进入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家明 佘永华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6年21卷2期 110-1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骨间后神经的起源、行程、受卡压原因,并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侧成人尸体上肢,将骨间后神经分为3段(见附图):桡管段为从起点到旋后肌入口的距离,旋后肌管段为入口到出口的距离,旋后肌管后段为出旋后肌管以后的分支.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健 苏云星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38卷8期 768-7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旋后肌综合征也称骨间后神经麻痹或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骨间后神经即桡神经深支,旋后肌综合征即此神经在前臂近端背侧被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运动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我院应用保守疗法治疗1例外伤致旋后肌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泉 孔祥玉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年25卷2期 182-1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定位方法.方法:在44侧上肢标本上观测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其主干和各肌支的走行、各肌支发出顺序及体表定位.结果:各肌支的发出顺序不恒定,存在交叉;其主干和各肌支均位于肱骨外上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泉 刘瑞荣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年25卷4期 367-3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头颈部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在30侧上肢标本上显露骨间后神经,观察其走行及其与桡骨上端的关系.结果:骨间后神经越过桡骨头上缘前方中线稍偏外斜向外下方走行,距桡骨头上缘(13.8±4.2)mm、桡骨前方中线外侧(3.2±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军茂 王鹏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19卷14期 1691-1692,16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骨间背侧神经(PIN)的临床解剖学特征及体表定位方法,以减少前臂手术中对PIN的损伤.方法 取防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4侧,解剖出桡神经及其分支.在前臂旋后90°位时测量掌侧手术入路时 PIN相关结构特点,在前臂旋前90°位,显露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强 杨波 等 《解剖学研究》 2010年32卷4期 276-278,2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见压痛点的体表定位规律及临床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30例骨间背神经综合征患者进行压痛点体表定位观测与统计分析,并针对压痛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常见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体表压痛处距髁间连线为(47.80±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学明 翟广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8卷3期 297页ISTIC
【摘要】 <篇首> 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桡神经的深支,即骨间背侧神经在旋后肌管处被卡压,导致所支配的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瘫痪,出现临床上特有的症候群,又称旋后肌综合征.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我院1995年2月-2003年2月对该病18例采用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文波 洪嵩 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19卷9期 595-59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存在的卡压部位,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察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的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神经卡压的影响.结果旋后肌管上下口均由腱性组织构成,其宽度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桓 李会兰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5卷9期 963-963页ISTIC
【摘要】 <篇首> 桡神经起自臂丛后束,沿桡神经管行向外下方,在肘窝肱二头肌肌腱外侧分为浅深二支,其中深支向后穿旋后肌上缘入旋后肌,并发出肌支支配该肌,继而从旋后肌下缘穿出,更名为骨间背侧(后)神经,支配前臂伸肌群肌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申明 周凤 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年9卷5期 41-42页ISTIC
【摘要】 <篇首> 旋后肌综合征系指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在进入和穿过旋后肌管时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它的发生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1997~2000年本院共收治6例这类患者,分别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功能全部恢复,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宜骏 王健 等 《中医外治杂志》 2011年20卷2期 40-41页
【摘要】 <篇首> 桡管综合征(Radial Tunnel Syndrome)为桡神经及其分支,主要是后骨间神经在肘外侧区受卡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通称.由于本病类似网球肘,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误治.笔者自2007年至今,收治37例误诊为网球肘经治无效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锦永 胡洪良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26卷11期 1344-134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桡神经深支损伤显微修复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刀砍伤13例,电锯伤9例,匕首刺伤7例,玻璃割伤6例,医源性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龙喜 白秋铁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4年42卷8期 465-4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解剖学及临床角度对旋后肌综合征诱发加重试验的机制及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旋后肌综合征25例,男18例,女7例,均呈垂指变形,旋后肌综合征诱发加重试验均为阳性.8例手术、17例保守治疗;同时对92只成尸上肢旋后肌管进行了解剖、测量,而且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向阳 陈峥嵘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年19卷3期 208-2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苗雨丹 导师:高振平 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该文详细观测骨间后神经分支数目、长度、径线、与支配肌肉的关系、及与骨间后神经卡压相关的部位、形态结构等内容,为临床诊断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及治疗骨间后神经麻痹,提供解剖学资料.实验结果表明:旋后肌管由两口、四壁构成.上口即骨间后神经穿旋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怀钦 牛建国 等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年26卷2期 151-151页ISTIC
【摘要】 <篇首> 通常,手背桡侧半,桡侧二个半指近节指骨背面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最近,我们在对一男性尸体解剖时发现:两手背桡侧半、桡侧二个半指近节及中节指骨背面皮肤由肌皮神经分布.经观察本例肌皮神经由外侧束发出后,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肱肌之间,并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春 赵永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年1卷5期 753-75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桡管综合征,又称为旋后肌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肘外侧疼痛,故常与网球肘混淆,影响治疗效果。笔者遇误诊为网球肘的桡管综合征12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7例。年龄27~52岁,所有病例均在院内外按网球肘封闭2~5次,疗效不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选民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23卷19期 34-35页
【摘要】
第十三节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损或卡压导致神经传导阻滞,出现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病变部位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伤科病证。上下肢均可发生,尤以上肢多见。本节主要讨论旋后肌综合征、腕管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春东 杨泽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32卷1期 31页
【摘要】 <篇首> 桡神经卡压旋后肌综合症是指桡神经(骨间背神经)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住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又称旋后肌综合征、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卡压征、桡管综合征等,临床上较为多见.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桡神经卡压旋后肌综合症;中医药疗法;外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康斌 葛红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09年1卷3期 119-120页
【摘要】 <篇首> 桡管综合征又称骨间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是指桡神经深支在肘关节外远侧的桡管内被旋后肌浅层的腱弓或桡侧腕短伸肌的肌起腱弓所卡压、摩擦、刺激而产生的以肘关节局部疼痛,前臂肌群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2004年以来,本人采用以针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海 寿奎水 等 《交通医学》 2007年21卷5期 564-564页
【摘要】 目的:介绍改良前臂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方法:对手背创面8例,虎口开大9例,2~5掌骨头创面1例,以尺骨小头桡侧缘和肱骨外上髁为皮瓣轴心线,尺骨茎突上2.5cm为旋转点,设计皮瓣.于尺骨茎突上约11cm处即旋后肌下缘附近找出骨间后动脉较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和平 陈鹏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0年28卷4期 358-3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昀 陈振光 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5年28卷2期 148-1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为带血管蒂前臂桡侧中段皮瓣移位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桡动脉肌间隙支及其皮支的来源、外径、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桡动脉肌间隙支起自桡动脉,干长(4.8±1.0)cm,外径(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久卉 韩金豹 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4年27卷3期 214-2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病例的病史、术中发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压部位均在骨间后神经分出旋后肌运动支后至Frohse弓之间.卡压的结构为桡侧返血管(5处)、桡侧腕短伸内侧腱样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斌 导师:夏玉军 青岛大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通过对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的解剖,观察其形态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为与骨间背侧神经相关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解剖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上肢标本,显露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在前臂旋前位,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志成 导师:马恩元 延边大学 临床医学 骨外科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目的:通过观测骨间后神经与肱骨外上髁的解剖关系,探讨桡骨头颈部手术的安全区域及神经卡压综合症压痛点的体表投影。
方法:对30侧防腐处理的尸体上肢进行解剖,模拟前臂后外侧手术入路进入,观察前臂骨间后神经的行程、分支、毗邻,测量PI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岳永彬 导师: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
一、观测肘外侧痛常见压痛部位(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间隙、环状关节面至桡骨粗隆的间隙、Frohse弓和旋后肌)的解剖结构,更好地理解肘外侧痛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二、对肘外侧痛患者压痛部位进行体表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