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5
- 38
- 3
- 39
- 25
- 19
- 3
- 1
- 30
- 23
- 17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云瀚 陈哲 等 《光学精密工程》 2008年16卷5期 784-788页
【摘要】 通过分析血糖浓度变化对光学参数的两种作用及其对光传播的影响,针对葡萄糖主要分布于皮肤真皮层的特点,引入了有效信噪比的概念,推导出血糖检测极限浓度与光源检测器之间距离和有效仪器信噪比之问的关系.针对不同个体表皮和真皮厚度的差异,用蒙特卡洛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 吴宝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31卷4期 222-226页ISTICCA
【摘要】 概述了现有主要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及仪器.重点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局限性和测量部位及其优缺点,并以列表形式展现了各种仪器的认证状况(美国FDA认证或/和欧洲CE标志)和所采用的技术、制造商、互联网上提及该仪器的情况等信息.尽管目前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斐 孔德义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5年22卷1期 171-174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对国际上无创血糖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主要包括 :电化学法、光学法(透射式、偏振式和后向散射式),并着重分析了光学法中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方法.最后,讨论了当前无创血糖检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检测方法和测量仪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庆波 张鲁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4年23卷6期 602-606,5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系统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理论相结合测定水溶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讨论了偏最小二乘法(PLS)校正模型中光谱范围的优化选择,同时也讨论了仪器精度、测量方法与测量精度之间的传递函数,给出实现预期测量精度的必要条件.葡萄糖浓度的均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芬 王卫国 等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24卷3期 250-252页ISTICCA
【摘要】 本文介绍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手段与方法及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的技术难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凡立 周洋 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2卷2期 254-257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现今多采用的有创血糖测量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与潜在危险.作者通过文献复习,综述无创血糖测量方法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引入物联网技术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ANG Yan-jie 杨艳芳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8年25卷4期 777-780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采用蛋白质混合液作为模拟样品,对近红外光谱血糖测量中的测量方法和波长选择等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方法:在1400 nm~1800nm和2000 nm-2500nm的波段.模拟样品中60个作为校正集样品,使用Nexus-870傅立叶干涉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云瀚 徐可欣 《激光生物学报》 2008年17卷1期 24-27页ISTICCA
【摘要】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是当今学术界和医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在分析了血糖浓度尤创伤测量的意义、现有的测量方法及其进展后,从组织光学角度分析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中包含的研究内容,并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血糖浓度无创伤测苗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丹丹 韩广 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年37卷6期 1941-1945页
【摘要】 在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中,由葡萄糖引起的信号变化十分微弱,极易受到人体背景、测量仪器、周围环境等变化的影响,限制了无创血糖检测的精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应用浮动基准位置理论进行背景变异的校正.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与人体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浮动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云瀚 《激光与红外》 2008年38卷5期 465-467,471页
【摘要】 生理变化是血糖无创伤测量过程中重要的干扰因素,而且不受人为控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于组织的近红外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影响机制、特点和定量关系,以及对比研究了体内非糖成分变化与葡萄糖变化对组织光学特性的影响比例和速度.这些内部干扰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李胜利 《传感技术学报》 2006年19卷1期 100-103,124页
【摘要】 基于对细胞微观散射进行的理论仿真计算,推导出血糖浓度与细胞后向散射光之间的近似数值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血糖浓度光学无创测量方法--后向散射光血糖浓度测量方法,根据以此方法为基本思想,设计了一个测量系统又加以验证.在对一系列被测者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刚 王焱 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6年25卷5期 345-348页
【摘要】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因测量方法具有优越性,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除血氧以外,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的报道,其原因在于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研究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检测方法-动态光谱法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先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亮 刘蓉 等 《光电子·激光》 2004年15卷2期 242-245,254页
【摘要】 构建了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测量系统,研究了活体无创血糖测量时测量界面稳定的影响,得出了测头与接触部位刚好完全接触时为最佳接触状态和测头与被测部位接触30 s后为最佳测量时间的结论,保证了测量界面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偏最小二乘(PLS)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庆波 徐可欣 等 《天津大学学报》 2003年36卷2期 139-142页
【摘要】 给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测量精度与仪器精度和测量方法之间的传递函数,并通过葡萄糖水溶液浓度测量的基础研究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它不仅能为光谱方法可达到的测量精度提供一种估计手段,还可以给出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时实现预期测量精度所必需的仪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炜 卞正中 等 《红外技术》 2003年25卷2期 60-64页
【摘要】 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是一种不需收集血样进行人体血糖浓度测量的新方法.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进行连续测量.由于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市场利益巨大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且技术相互之间保密,可参考的数据不多.常用的技术是利用一束一定波长的红外光传过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麟淋 刘亦润 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1卷14期 195-198页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糖尿病是四大慢性病之一,且有许多并发症.目前,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防控的重要保障.因此,血糖仪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有力工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文博 导师:刘瑾 王玉祥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 2022年
【摘要】 在近红外波段,温度波动对活体组织的光谱影响非常大,是无创血糖测量的一个主要干扰源。准确地确定出因皮肤温度变化引起的光谱特点,并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对血糖测量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研究活体组织的温度光谱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施加温度作用后活体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雪玉 导师:刘瑾 赵丕城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在人体无创血糖测量中,被测皮肤的状态可能发生随机变化,这会造成皮肤光学参数的改变,并最终导致血糖测量结果出现偏差。皮肤的这些随机变化往往是不可控的、难以避免的,因此实际测量中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拟发展一种自适应的血糖测量校正方法,它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玲兴 导师:刘瑾 王玉祥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无创血糖测量有望实现对糖尿病人血糖水平的无创伤、连续监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测量常采用皮肤作为被测对象,皮肤组织的散射差异会给测量带来较大影响。在课题组先前的研究中,曾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光源-探测器距离,在该距离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夏丹丹 导师:徐可欣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 2016年
【摘要】 在近红外血糖测量中,光谱信号极易受到来自人体背景、测量仪器、周围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血糖检测的精度。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以课题组前期研究得出的浮动基准理论为基础,尝试使用一种近浮动基准参考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测量背景变异进行修正,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闵晓琳 导师:徐可欣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2016年
【摘要】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是仪器背景变化对光谱测量的影响。选择与被测对象性质相似的物质作为参考物,通过扣除该相似参考物的光谱来消除该影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目前,对该基于参考物扣除的背景修正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参考测量方法的选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琳 导师:蒋景英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日常的血糖监测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使得研究一种快速便捷的方式检测血糖浓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光谱信号分析血糖信息,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之一。近红外光对人体的伤害小,但光能量较弱,因而要充分利用可获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苏亚 导师:姚晓天 刘铁根 天津大学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博士) 2014年
【摘要】 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非接触、无创伤的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技术,可以达到微米量级的分辨率和毫米量级的探测深度。目前OCT血糖检测技术还未能实现临床应用。其原因主要在于被测组织光学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加祥 导师:徐可欣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1年
【摘要】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测量技术是至今尚未实现临床应用的国际前沿课题。活体自身背景变化是目前影响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的重要干扰因素,位置基准参考测量方法将有助于解决该问题。论文围绕位置浮动基准点展开,从模拟、理论和实验三方面对位置浮动基准点进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越 导师:徐可欣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 2008年
【摘要】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人体血糖无创检测具有测量快速、无创伤、无痛等优点,对于治疗糖尿病以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受到生理背景等因素变化的干扰,其测量精度尚无法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浮动基准检测技术是解决背景干扰问题的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宇 导师:徐可欣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 2008年
【摘要】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人体血糖浓度无创检测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然而,该技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体温度变化不可预测和控制,而温度变化会引起人体测量光谱的变化,进而影响血糖测量精度。基于此,本课题对近红外光谱测量中的温度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文亮 导师:徐可欣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 2005年
【摘要】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全球性疑难病症。血糖浓度无创伤检测技术具有无痛苦、无感染危险等优点,对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测量痛苦、实现血糖浓度的实时监测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课题进行了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逸飞 苏亚 等 《激光技术》 2023年47卷2期 178-184页
【摘要】 为了解决不同的光学相干层析(OCT)图像预处理方式对皮肤真皮层散射系数计算影响的问题,提高无创血糖的测量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对OCT图像数据前期处理的最优化方法.在对采集的 3 维图像数据进行皮肤表面对齐、3维重建、1 维平均处理的基础上,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