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4
- 26
- 23
- 3
- 386
- 113
- 16
- 9
- 6
- 131
- 98
- 34
- 28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任娜 韩秀珍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43卷1期 128-1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乌梅丸载于我国东汉时期的一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该方由乌梅、细辛、桂枝、黄连、黄柏、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蜀椒10种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为暖肝调中,清上温下.临床研究中多以其加减方或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尧昆 刘成林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年29卷10期 2141-2150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集常见的中药有效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群赓 黄雍 等 《中南药学》 2025年23卷5期 1248-12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山茱萸炮制前后及其配伍入六味地黄汤后水煎液中5种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取山茱萸及其炮制品(酒制山茱萸、盐制山茱萸、清制山茱萸),分别配伍入六味地黄汤制得六味地黄汤山茱萸[六(生)]、六味地黄汤酒制山茱萸[六(酒)]、六味地黄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雪晶 孙阿莉 等 《中成药》 2024年46卷7期 2343-23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考察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取生品、炒制品、焦制品及三者与淡豆豉的配伍适量,HPLC法同时测定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染料木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 7 种成分在各自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雪妍 朱翠玲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年57卷12期 27-31页ISTICCSCDCA
【摘要】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所创之方,由黄连、半夏、瓜蒌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临床研究中多以其合方或化裁方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谓精简经典名方,是指药味组成为4味及4味以下、虽药味精简却配伍精妙、临床应用广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浩宇 杜成昊 等 《中成药》 2022年44卷4期 1298-13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与川芎有效成分(黄芪甲苷、藁本内酯、川芎嗪、阿魏酸)配伍对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以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建立缺氧缺糖损伤模型,MTT法确定药物安全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准 付亚东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3卷5期 1567-15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基于均匀设计法探索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FZHY)有效成分组合及配伍效应.方法 以扶正化瘀方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丹参化合物成分F-01及主要入血桃仁活性成分F-02及五味子成分F-03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俏 吴焕林 等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卷12期 1909-191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剖析《丹溪心法》治疗痰证处方中各种药物的运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筛选《丹溪心法》中治疗痰证的方剂,构建其治疗痰证的方剂数据库.选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作为分析软件,运用其关联规则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法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之幸 陈越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56卷3期 93-97页ISTICCSCDCA
【摘要】 从复方成分、配伍规律、疗效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模型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运用.同时,提出学术假设,即引入肿瘤生长动力学数学模型,解释中药复方干预恶性肿瘤的疗效,可能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实际,从而突破中药复方机制研究的传统思维,较全面地解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媛媛 彭智祥 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2卷13期 122-128页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及配比关系.方法:采用色谱柱为Dikmatech Diamonsil Plus C18(250 m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娟 《中国天然药物》 2007年5卷4期 301-30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探索炙甘草汤及其有效成分配伍对哇巴因所致触发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微电极技术及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观察炙甘草汤及其有效成分甘草酸、人参总皂苷、麦冬总皂苷和配伍对哇巴因所致触发性离体心肌触发活动的影响.结果:(1)哇巴因(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宏志 张蕾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1期 25-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药与靶向治疗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体系,二者既有差别,又有多重联系和潜在的融合空间.这主要体现在二者理论体系的相通性,作用目的的相向性和实践手段的互补性上.中药功效物质的靶向治疗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方面,很多来源于中药的活性成分存在成药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虞文妹 周宝玉 《世界中医药》 2018年13卷11期 2868-287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评价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的有效成分.方法:选取4对不同产地的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进行研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作为本研究的色谱柱(1.7μm,100 mm×2.1 mm),柱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常清 黄小平 《世界中医药》 2016年11卷4期 565-569页ISTICPKUCA
【摘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中的2种模式中药有效组(成)分直接配伍模式和基于方剂药效的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模式的研究进展,指出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模式是当前方剂药效物质和配伍原理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于研制成分相对清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小平 卢金冬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5年1期 141-14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从炎症反应探讨黄芪和三七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 AST Ⅳ)组、人参皂苷Rg1(Rg1)组、人参皂苷Rb1(Rb1)组、三七皂苷R1(R1)组、4种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英民 李瑞玉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年24期 3773-3777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补肾方药的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提示具有防治骨质疏松及改善骨代谢作用,但补肾方药研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目前复方中药研究多采用的血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方法却具有局限性,使有效作用成分及药物物质基础尚不确定。目的:通过采用补肾方药有效成分配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英民 李瑞玉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年33期 5289-529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补肾中药对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提示具有防治骨质疏松及改善骨代谢作用,但补肾中药的配伍研究较少且复杂,且有效作用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物物质基础尚不确定,筛选最佳配伍困难。目的:通过采用不同补肾中药成分配伍,对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干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小平 邓常清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年29卷11期 1596-16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分别与三七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E2 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燕玲 黄明峰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年14卷4期 1793-17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利用中药有效成分族辨识技术,针对血府逐瘀汤中668个化学成分进行了活性辨识,命中化合物达到213个、命中靶标为20个.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并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疾病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府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阶 郭丽丽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6年31卷1期 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玲敏 杨占秋 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年16卷3期 178-1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菘蓝中提取出 4种有效成分(编以代码为 6号,7号,8号,9号 ),观察 4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抗腺病毒活性.方法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确定 4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抗腺病毒的作用.结果菘蓝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欢 何丽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29卷7期 13-1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牡丹皮、赤芍配伍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时间、血栓溶解、全血凝块溶解的影响.并考察两药配伍对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凝血酶时间,重量法测定血栓溶解率和全血凝块溶解率,HPLC法测定主要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琨 陈颖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8卷5期 486-4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相关指标随芍药-甘草药对配伍变化规律,探究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分别测定出膏率、pH值、密度;采用Kromasil 100-5-C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雨婷 李华 等 《辽宁化工》 2020年49卷1期 28-32页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蜇虫不同比例配伍对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探求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大黄-蜇虫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共提液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变化情况;通过高速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大黄-蜇虫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共提液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洁皓 《健康必读》 2020年15期 170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情况,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 对本院100份中药方剂进行分析.其配伍禁忌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致毒、增毒、减效以及降效等,体内的物质代谢变化可以反映其中毒的潜在危害.结果 有10份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珊珊 包永睿 等 《中南药学》 2018年16卷2期 161-1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薏苡附子败酱散方有效组分抗肝癌细胞最佳配伍比例,并对其各有效组分及最佳配伍进行体外初步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各有效组分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IC50值,通过U8(85)均匀设计对有效组分配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鑫 刘淑英 《四川中医》 2016年34卷9期 147-14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细辛配伍前后及不同煎煮时间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细辛配伍前后及不同煎煮时间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8 (4.6mm×150mm,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占忠 李振彬 等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年28卷11期 33-36,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针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模型筛选最优抗炎配伍植物中药有效成分组合复方.方法 将SD雄性大鼠65只随机分成12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按照正交t值表分配白芍总苷(TGP)、三七总皂苷(PNS)、青藤碱(SN)、雷公藤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常清 黄小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1卷11期 3-6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分析中药方剂配伍研究的现状,认为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模式是促进中药方剂研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对于创制新型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复方,研制成分清楚、机制明确、质量可控的高效低毒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英 林洪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16卷1期 10-11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在于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这既是中医药取得临床疗效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中医药客观化、直观化、普及化乃至国际化、现代化的极大障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