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0
- 17
- 3
- 2
- 28
- 28
- 11
- 4
- 2
- 50
- 26
- 13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金亭 胡正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1期 2202-22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荧光显微观察与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木立芦荟不同叶龄叶的解剖结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含量、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合成和贮藏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叶绿体的基质为其合成场所.芦荟素细胞可能是芦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博 姚春所 等 《药学学报》 2006年41卷10期 1000-10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从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中寻找新的BACE(β-分泌酶)抑制活性成分.方法 用硅胶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技术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资料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木立芦荟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琳 何聪芬 等 《遗传》 2005年27卷3期 429-4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文章从减数分裂过程、小孢子发育两方面,探讨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ens Mill.)花粉败育的原因.木立芦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由4对长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组成,属二型性核型.其减数分裂异常,发现存在单价体和多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海民 沈宗根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25卷8期 1508-15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叶内维管束的发育过程,并着重于维管束鞘细胞和芦荟素细胞的来源及组织类型.结果表明: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但在分化原生韧皮部筛管时,其外侧仍保留一层原形成层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原 王太霞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1期 96-1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木立芦荟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宗根 李景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11期 1381-13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芦荟属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沙漠环境中的肉质植物.木立芦荟和海莱芦荟的肉质叶的植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叶内含高浓度的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蒽醌类物质.其中,海莱芦荟整叶的蒽醌类物质总含量占其泌出物干重的44.89%.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原 王太霞 等 《中草药》 2002年33卷7期 646-6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旨在揭示芦荟素在不同叶龄芦荟叶中的含量及其差异的原因.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素的含量.用半薄切片法研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在同一株植物内,从上到下随着叶龄的增大,叶片维管束中的大型薄壁细胞逐渐萎缩,芦荟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研究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原 沈宗根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1年21卷5期 905-9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叶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叶原基在发育早期其形态是不对称的,内部为同形细胞组成,但很快分化成原表皮,原形成层束和基本分生组织.以后,原表皮发育成表皮,位于原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秀梅 卜秀玲 《植物研究》 2001年21卷1期 84-8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盆栽开普卢荟(Aloe ferox Miller)和木立卢荟(Aloe a rborescens Miller) 植物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数与已见报导的百合科(Liliaceae)中国芦荟(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宋君 彭晓明 《中药材》 2000年23卷2期 63-65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以木立芦荟茎尖、腋芽、叶片、吸芽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外植体在合适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与丛生芽,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0.2 mg/L;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田甜 宋粉云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1期 29-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木立芦荟粉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 Thermo C18(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舒远 赵锡澍 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12卷3期 221-226页ISTIC
【摘要】 目的 发掘新颖糖基转移酶并对金霉素进行糖基化修饰.方法 对来源于木立芦荟的重组糖基转移酶进行金霉素糖基化功能筛选,发现重组AaGT1能催化金霉素与葡萄糖糖基供体进行反应.放大反应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去除未反应底物,剩余含糖基化产物的水相部分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书杰 肖金鱼 等 《中国药业》 2011年20卷16期 24-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芦荟品种中芦荟苷的含量.方法 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并测定芦荟苷的含量.结果芦荟苷线性回归方程为A=13.168 4m-2.855 4,r=0.999 8,进样量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 孜来古丽·米吉提 等 《生物技术》 2008年18卷5期 44-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汁液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三种芦荟叶片提取物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比121℃热处理30min前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三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亮 宋先亮 等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年28卷2期 35-37页ISTICCA
【摘要】 对影响木立芦荟多糖提取的温度、时间和乙醇浓度3个因素进行L9(33)正交试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提取多糖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显著影响多糖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1 h.用过硫酸铵/N,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容春 朱锦懋 等 《生物技术》 2001年11卷5期 48-49页ISTICCA
【摘要】 取木立芦荟带节的嫩茎作外植体,培养于附加不同种类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在附加6-BA2.0mg/L+KT1.0mg/L+NAA0.4mg/L时,丛生芽诱导效果最佳,数量最多;在附加6-BA1.0mg/L+NAA0.2mg/L时,丛生芽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坤杰 苗术 等 《中国药业》 2001年10卷6期 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木立芦荟对荷瘤小鼠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2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高低剂量的木立芦荟(分别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5倍、2.5倍)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谌素华 邓敏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年36卷18期 154-158页
【摘要】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木立芦荟皮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提取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以Box-Behnken设计评价微波时间、提取液pH和液料比3个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最终得出木立芦荟皮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时间为168 s,提取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甄攀 杨素萍 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8卷5期 22-27,封2-封3页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库拉索芦荟、华芦荟、木立芦荟、不夜城芦荟、海虎兰等几种常见芦荟的实物特征、液相色谱图特征和表皮组织微观形态特征,找到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将库拉索芦荟区分开来.方法 用数码相机拍摄芦荟实物照片;用液相色谱仪在相同条件下制作芦荟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柏金辰 杨晓虹 等 《特产研究》 2012年34卷1期 52-54页
【摘要】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木立芦荟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立芦荟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3.66%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甄攀 王爽 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7卷2期 27-30页
【摘要】 目的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不同品种芦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以浓硝酸:高氯酸(体积比4∶1)为消化液,在常压微沸条件下对芦荟样品进行消化.采用空气一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几种芦荟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测定了五种芦荟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思言 姚丹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1年40卷7期 109-112页
【摘要】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FGF基因导入木立芦荟中,通过对农杆菌介导芦荟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优化的芦荟转化体系.用继代培养获得的粗壮的芦荟单株茎段作为转化外植体,以OD=0.55~0.68的EHA105农杆菌工程菌液侵染25min,在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燕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09卷32期 53-54页
【摘要】 目的 研究木立芦荟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木立芦荟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有机溶剂依次对木立芦荟进行提取,然后采用DPPH法对不同极性部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5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 王震宇 等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0年29卷2期 4-7页
【摘要】 以木立芦荟的茎尖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固体培养基上,通过直接器官发生和间接器官发生两种方式获得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4.0 ng/L+NAA 0.1 mg/L,平均芽数可达3.6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春香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6期 237-238页
【摘要】 对UV-B辐射诱导形成的木立芦荟试管白化苗过氧化物酶(POX)研究结果表明,在继代培养10代后,白化叶片POX仍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6种POX同工酶的活性都提高,但有1种酸性同工酶的活性与正常叶片基本一致,说明即便在紫外线处理很长时间以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星 郭翠红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10期 4487-4488页
【摘要】 [目的]研究光质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方法] 运用植物化学法和HPLC技术研究红、蓝和黄光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结果] 3种光质处理均能导致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增加,黄光更利于总蒽醌、芦荟素的积累,蓝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爱国 胡变芳 等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9年23卷4期 260-262页
【摘要】 在偏碱性环境中有抑菌效果,且在pH=8.0时抑菌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29 mm).结论: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外界环境条件也对两种芦荟的抑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原 王太霞 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6卷4期 120-123页
【摘要】 应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3年生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的形态结构和芦荟素、芦荟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库拉索芦荟茎极短,叶丛生,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爱华 范婧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5年6期 95-97页
【摘要】 本文利用生物涂膜技术对番茄进行涂膜保鲜.涂膜剂的主要成分为壳聚糖、木立芦荟等配制成酸性溶液在番茄表面涂膜.研究结果表明,涂膜液中含2%的壳聚糖、50%的木立芦荟抑菌剂,pH 5.4为最佳涂膜液酸度,能够使番茄中的总酸、总糖、维生素C以及水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春香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20卷4期 82-84页
【摘要】 对UV-B辐射诱导形成的木立芦荟的试管白化苗研究结果表明,白化苗的茎段仍具有再分化的能力;继代培养的试管白化苗还具有部分修复能力,即部分叶片恢复绿色.这种修复是随机的,在继代培养第五代时,恢复率为5.37%;恢复绿色的部位也是随机的,可在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