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3
- 2
- 1
- 29
- 5
- 2
- 1
- 1
- 5
- 5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勋 张艳 等 《广西植物》 2024年44卷7期 1205-12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爽 林程扬 等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5期 241-2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研究不同园林树种夏季微气候特征,选择广东省湛江市5个园林树种:细叶榕、非洲桃花心木、人面子、大花紫薇、榄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园林树种在夏季降温、增湿方面的作用差异,并比较了 5个园林树种对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勋 张艳 等 《植物研究》 2022年42卷2期 309-3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调整低山丘陵区低效林林分结构,探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全碳(C)释放规律.本研究以华南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隋超英 孙亚旭 等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52卷4期 81-84页
【摘要】 对临沂市不同程度污染区域(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清洁区)及不同季节(春季、秋季)主要绿化树种叶片中镉(Cd)和铅(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松(Pinius thunbergii)、雪松(Cedrus deodara)和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再鹏 万晓华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0期 2529-25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交换凋落物和对照3种处理,利用LI-8100对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为期14个月的连续观测.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耀东 赵鸿杰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年15卷3期 237-2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10种绿化树对VA菌根的依赖性、感染率及其接种效应.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对VA菌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率及依赖性;其中黑金刚(Ficus elastica cv.Deocora Burgundy)接种感染率最高,达90%,巴西榕(Fi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谷畴 赵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6期 1187-11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CO2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法,研究了适度高温(38 ℃)下亚热带森林4种建群树种叶片叶肉导度(gm).结果表明:阳生或早期演替树种荷木叶片gm较中后期演替的中生性或耐荫树种红椎、藜蒴和黄果厚壳桂高(P<0.05).生长在全日光下的叶片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英赞 何平 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92-99页
【摘要】 为选择滞尘效应相对较好的城市绿化树种,对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中,不同的绿化树种在同一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不同,各树种之间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整体上,北碚区绿化树种中的常绿乔木树种的滞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晓梅 苗铮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35卷2期 307-3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天然林的林分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为分析林分生长与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决策方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树高-胸径关系对于预测林分生长、制定森林管理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8块帽儿山阔叶混交林样地的调查数据,根据树种结构、生长特征及生态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杰 郝珉辉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3年47卷11期 1507-15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提高群落抵抗扰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是被广泛讨论的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两种机制.然而,对于两种机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理解还不充分.该研究基于分布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春阳 李济宏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年29卷6期 1426-143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胞外酶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转化和物质循环的决定因子,胞外酶活性(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EEA)及其化学计量比是指示土壤养分需求和状态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四川盆地乡土树种林下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需求,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甜 元方慧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2年33卷10期 2602-261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凋落物输入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但添加不同化学性质叶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及激发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将亚热带6种树种13C标记的叶凋落物添加至天然次生林0~10 cm原位土柱中,比较不同树种叶凋落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春阳 李济宏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2年46卷8期 882-8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树木通过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及根系活动等过程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调节土壤环境和增加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四川盆地乡土树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采用同质园研究方法,以亚热带7种常见树种天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慧君 焦亮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2年46卷2期 208-2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海拔梯度造成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肥力等环境异质性会影响树木的生长,但是不同树木的生理差异也决定了树木资源分配权衡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探明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凯健 田庆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2期 3986-39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当前,不同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森林类型识别结果中普遍存在的尺度效应,而且纹理参量对不同尺度下树种识别精度的影响仍缺乏广泛认知.本研究以中国东北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采用观测时相同步、地理坐标匹配的GF-1 PMS、GF-2 PMS、GF-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欣宇 何鹏 等 《广西植物》 2025年45卷9期 1711-17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及化学计量比(高N和低C∶N、C∶P、N∶P 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通过调控分解速率和养分归还效率,直接影响土壤碳动态.虽然营造混交林能够显著改变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但是这些混交效应如何随不同林龄阶段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云友 蔺雪莹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8期 4009-40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能够反映森林群落的构建过程和物种共存的生态策略.以2017年和2023年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白桦林(先锋阶段)、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过渡阶段)和兴安落叶松林(顶级阶段)的3个100 m×100 m动态监测样地数据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安琪 牛海山 等 《西藏科技》 2025年47卷3期 33-38,52页
【摘要】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树木成活率是影响工程成本甚至关乎成败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南山公园、北山公园、教育城和乃朗寺绿化工程样地沿山体垂直带调查了16个样点不同树种的成活率.结果表明:(1)砂生槐、绢毛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宁骁 吕俊瑶 等 《实验室检测》 2024年2卷9期 31-34页
【摘要】 目的 探究颗粒物在大气—叶片界面上的凝并现象,为大气颗粒物防控和绿化规划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依托气溶胶烟雾箱,利用自主开发的一套凝并效应表征体系,研究了温度、风速对于植物凝并效应的影响,并测定了上海 10 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颗粒物凝并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颂 王晨林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4期 1572-15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关帝山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技术规范对样地树木进行连续定位监测.利用2010至2015年间样地主要树种生长量观测数据,结合地形、土壤等环境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雯 喻阳华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8期 1039-10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对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地区优势种的叶片功能性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17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能反映植物生存策略且易于测量的叶片功能性状,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了叶片功能性状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刚 王磊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7期 6372-63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年龄荆条冠层降雨截留的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动态监测荆条冠层降雨截留情况,并建立了经验模型.结果 表明:荆条冠层未截留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显著正相关,且随年龄增加,未截留量的增加速率减小;250min时未截留率趋向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美合日阿依·希尔亚孜旦 玉米提·哈力克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6期 30-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吸滞能力,利用园林植物减缓和治理城市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评价阿克苏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富集效应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勇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2003年25卷5期 544-55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用随机扩增多态(RAPD)方法对极度濒危植物五针白皮松 (Pinus squamata X.W.Li)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4个随机引物共获得93条RAPD谱带,其中6条为多态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6.45%,遗传多样性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娟 孔繁花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234-42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开展城市中不同树种植被遮荫与蒸腾降温效应的量化研究是科学优化植被温度调控服务的重要基础.以南京市栖霞区某小型绿地单元为研究区,对高温晴朗天气下不同树种典型植株树干液流进行了观测,采用“单位叶面积上的平均液流速率×叶面积指数”的扩展方法实现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泽建 刘妮妮 等 《植物研究》 2018年38卷4期 568-5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林药复合种植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解造林树种与药材之间是否具有增益效应,其中避免化感抑制是重要方面之一.本研究选择以民族药用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为研究对象,探讨走马胎与3种速生树种尾叶桉(Eual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巴斯·吐尔逊 高杰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1期 71-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探讨了北京植物园主要引进树种的物候与原产地物候差异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化机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在环境梯度上建立了最佳能量模型,降水模型和海拔模型,以此来解释引进的24种植物物候随纬度梯度在叶期(叶芽开放,展叶期,盛叶期)和花期(始花期,盛花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晨晖 白红英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3期 7882-78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为基础,选取17种含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①52年来,秦岭地区物候始期普遍呈提前趋势,提前速率1.2d/10a,物候末期普遍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晴 张美惠 等 《生物多样性》 2025年33卷5期 34-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近自然林营造是加速城市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方式,但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及其空间尺度效应尚不明晰.本研究以2006年在上海市闵行区使用乡土树种营造的亚热带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对其植物群落组成进行全面调查,并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珺慈 周长剑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373-3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亚热带3种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杉木和栓皮栎)凋落叶分解初期在区域尺度上的主场效应表现及潜在驱动机制,采集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原生土壤和凋落叶,在室内基于两地平均温度同时模拟同区域及跨区域的凋落叶互置分解实验,比较了 3种类型凋落叶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