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81
- 198
- 48
- 19
- 135
- 51
- 18
- 8
- 6
- 222
- 68
- 57
- 43
- 4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思奇 吴得华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27卷1期 1-13页ISTICCSCDCA
【摘要】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资源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阐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依据生态位理论、系统层次和区域分布 3 个维度对现有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类进行了梳理,并综合考虑中药材原始生境、伴生植物、土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平 李明 等 《农业工程》 2023年13卷6期 5-9页
【摘要】 为验证宜机化栽培模式在山西省推广的可行性,对日光温室番茄种植中农机作业薄弱环节进行了农机选型与配置,将传统南北垄向改为东西垄向.在该条件下,日光温室的机械化水平由原来的 38.5%提升至 73.3%,节约人工113.10工日/hm2.经济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云海 梅之南 等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44卷2期 117-119页
【摘要】 结合调研情况阐述了大别山苍术生境要素,提出了苍术仿野生栽培的见解,倡导苍术仿野生栽培需把握产地近似、共生共长、生态环保、健身管理等原则与理念,总结了林下、梯带、林药、茶药、黍药、药药等多种较为成功的仿野生栽培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小曼 胡小平 等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68卷4期 88-92页
【摘要】 西洋参是我国引种的贵重中药材,留坝是我国七五攻关成功引种西洋参的三大种植基地之一,留坝西洋参品质是最接近北美洲原产地的引种西洋参.近年来,留坝西洋参连作障碍问题直接制约产业健康发展,引发栽培区经济社会问题,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通过西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丽娜 朱娅林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2267-22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 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 3 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 d)测定不同土层(0~20 cm 和 20~40 cm)根系谷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坤龙 崔子恒 等 《广西植物》 2017年37卷3期 400-4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在四种栽培模式和两种类型复合肥条件下,分析了玉米杂交种隆平206的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隆平206的株高、生长率均在等行距和宽窄行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等行距一穴两株间差异显著;穗位高在等行距和宽窄行[(70+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地 杨俊薇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25年50卷1期 93-1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种植是"双碳"目标下中药材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方向.为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濒危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设施栽培和拟境栽培模式已被开发和应用,但2种栽培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的差异尚不清晰,限制了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玮浩 徐江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8卷11期 1981-19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农田栽参是生态友好型人参栽培模式,可以保障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农田栽参中土壤改良和栽参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施肥改土、绿肥回田的措施对参地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并且介绍了人参栽培的新品种,阐述中国与日韩两国在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海英 冯佰利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7期 3775-37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索冬小麦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功能叶片衰老代谢的生理机制,以cp02(213)、cp99(1)和陕农512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叶面积、旗叶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保河 李向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3期 673-6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保河 刘波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5期 2160-21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5~2006年,在菏泽市农科院试验田,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为试验材料,研究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以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波浪冠层群体增产253.65kg/hm2,增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巩雪峰 余有本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年28卷12期 2485-24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陕南茶区的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及林篱茶园4种常见栽培模式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鱼欢 冯佰利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0期 2065-20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和3种施氮水平(施纯氮0、120和240 kg/hm2)下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较,覆草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始终较高(P<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海涛 王有为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7年32卷7期 570-5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4种不同栽培模式下黄连的质量.方法:连续2年选取简易棚下、柳杉林下、白马桑林下、厚朴林下4种栽培模式下的黄连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4种栽培模式下黄连总生物碱含量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书杰 李世清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12期 1449-14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上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品种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DIFN)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过程中LAI先增大后减小,在开花期最大,成熟期最小,施氮能够显著增加LAI;D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志平 苏印泉 《西北植物学报》 2006年26卷9期 1911-19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叶林和乔林两种栽培模式对杜仲定向培育,并分别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杜仲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存在差异,杜仲醇和杜仲胶的含量,乔林皮高于叶林皮;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桃叶珊瑚甙的含量则是叶林皮高于乔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学华 丁建国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25卷8期 1574-15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种栽培模式对小麦灌浆期蛋白质周转的影响.5种栽培模式分别为常规栽培、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垄沟种植和补灌栽培,施氮量为120 kg/hm2.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灌浆期蛋白质周转变化基本一致,覆膜栽培模式旗叶可溶性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强秦 曹卫贤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6期 1066-10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设栽培模式、施氮和密度等3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常规)、秸秆覆盖(覆草)、地膜覆盖(平膜)、垄上覆膜沟中覆草垄沟种植(垄沟)4种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思佳 宁雪 等 《人参研究》 2019年31卷3期 18-24页
【摘要】 本实验旨在为首次采用日光温室栽培的新品系人参的质量和前景提供理论依据、 指出该地区是否适宜推进日光温室栽培模式及日光温室栽培人参是否达到《中国药典》标准.实验中对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下6个不同种质来源人参的20种单体皂苷及16种氨基酸进行测定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春燕 徐绍清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9年38卷1期 68-73页CSCD
【摘要】 杨梅园实行精耕细作,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杨梅病虫害加剧等不良后果.为克服或缓解这些难题,对杨梅林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混交栽培模式和抚育方式的研究.结果 表明:进行机械割草的杨梅园生物多样性较优,其维管束植物总计迭78种,而以药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碧珠 邹双全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17卷12期 1292-129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海兰 李希 等 《福建农业学报》 2018年33卷12期 1237-1241页
【摘要】 为优化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模式,评价多花黄精品质,采用田间栽培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养分、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依据中国药典黄精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品质.结果表明,限耕容器栽培的土壤改良较好,多花黄精生长量较大,黄精多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仙红 翟一凡 等 《植物保护》 2016年42卷3期 215-221页
【摘要】 于20132014年采用成虫诱捕法和挖根取样调查法,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和葱黄寡毛跳甲成虫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世代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栽培模式中周年可发生5~6代,受温湿度影响,设施栽培地比露地中韭菜迟眼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仙红 张思聪 等 《植物保护》 2016年42卷1期 243-248页
【摘要】 本文比较了室内和田间4种栽培模式:温室大棚、简易大棚+小拱棚、小拱棚、露地条件下黄板、糖醋酒液和清水3种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并研究了黄板尺寸、高度、方向对引诱效果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其次是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常理 骆霞虹 等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57卷7期 1069-1071页
【摘要】 在连体大棚里,以不同遮阳比例、不同密度、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施肥水平对金线莲进行栽培试验.对金线莲的产量和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5%遮阳网2层+基质用珍珠岩:泥炭4∶10+密度为株行距3 cm+施肥用花多多11号肥2000倍液处理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立兰 张怀山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年34卷1期 257-263页
【摘要】 针对甘肃省秦王川引大灌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愈发严重的农业和生态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垄沟露地(R)、垄沟覆膜(R+P)两种栽培模式下耐盐作物甜菜和籽粒苋对该地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pH值、盐分离子(Na+、Ca2+、Cl-、SO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旺林 文雨健 《中国果菜》 2016年36卷8期 40-44页
【摘要】 本文基于运城市苹果产业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种植农户和相关部门,对运城市苹果栽培模式的总体情况进行掌握,客观分析了运城市苹果产业的栽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运城市苹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波 刘朋虎 等 《福建农业学报》 2015年1期 90-97页
【摘要】 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选择适宜的菌草代替常规的栽培料可以提高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改善食用菌的品质,有利于提升食用菌的可食药用性价值,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从内因和外因(环境)两方面阐明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冉宪飞 刘淼 等 《人参研究》 2015年27卷2期 33-35页
【摘要】 为了加强刺五加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资源量,本试验探究了在异地林下、林间、林缘三种自然环境条件对刺五加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刺五加最佳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林间种植在株高、茎粗、均较林下及林缘生长发育迅速;冠幅为林缘最大,林间次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学军 郑国 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2卷2期 129-134页
【摘要】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