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8
- 10
- 9
- 1
- 11
- 9
- 9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啸林 吴友贵 等 《生物多样性》 2024年32卷2期 21-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百山祖常绿林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保存较好的森林类型,群落结构复杂.本研究以百山祖25 ha亚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简称百山祖样地)为平台,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粱晨 丁宗巨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4期 508-5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究木本植物根际效应的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素,以北京市东灵山地区两种主要植被类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中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的春(5月)、夏(7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光飞 张强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12期 1589-16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产量及其组成常表现出多峰的季节变化特征,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以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常绿阔叶天然林为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凯伦 陈小荣 等 《生物多样性》 2024年32卷12期 131-1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性系统多样性对森林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百山祖亚热带森林25 ha动态监测样地中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样地内木本植物性系统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学红 王巍伟 等 《生物多样性》 2023年31卷12期 128-1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是研究群落尺度森林动态变化的最优途径之一.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始建于2004年,是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ForestGEO)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CForBio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一般为20 h...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涛 沈泽昊 等 《生物多样性》 2023年31卷11期 15-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是研究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平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滇中高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天然群落当前仅呈片断化状态,零星分布于偏远山地.参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中心的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国杉 刘峰 等 《生物多样性》 2021年29卷1期 10-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合作,于2016-2017年参照美国史密森热带森林科学中心的技术标准,在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一块热带季节雨林20ha动态监测样地.本研究分析了该样地的树种组成特征,并进行了群落数量分类.结果表明...
【关键词】 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植物区系特征;多元回归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昭臣 胡健波 等 《生物多样性》 2021年29卷9期 1181-118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林冠郁闭度高,对常绿阔叶林冠层的研究尚缺乏高质量的监测数据.本数据集包含浙江天童山、浙江百山祖、广东车八岭、广东鼎湖山4个大于20 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昌艳 王彬 等 《生物多样性》 2020年28卷12期 1546-15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功能性状组成的差异,解析其形成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 ha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木本植物11个重要的功能性状,采用多度加权的平均最近邻体性状距离度量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自宏 王元兵 等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7卷9期 993-10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云南及青藏高原存在着丰富的虫生真菌资源.本文选择云南省保山市省级城市森林公园太保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对子囊菌门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消长动态开展了系统研究.在2016年每月采集土样和罹病昆虫,分离虫生真菌菌株,采用多基因(nrSS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男才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年33卷6期 615-62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大型固定样地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群落系统演化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西双版纳、鼎湖山、古田山和长白山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森林大样地,按照吴征镒等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大样地种子植物科、属和种三个层次的分布区类型.发现热带西双版纳大样地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丽娜 张文富 等 《生物多样性》 2018年26卷9期 919-9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种子雨是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内外已有部分关于种子雨的研究,但多数集中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种子雨的长期监测研究仍显不足.为全面了解热带森林种子雨输入的数量动态和物种组成的长期规律,本文对我国西双版纳望天树(Para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军奇 刘大鹏 等 《生物多样性》 2018年26卷11期 1147-11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本文以4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对样地内1,600个5m×5m样方进行监测.依据2014-2016年连续3年的调查,对样地内乔木幼苗的组成、高度分布、新增和死亡年际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何铭 马遵平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1期 11-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群落幼苗的更新过程是维持群落物种共存的关键环节,其中幼苗成功定居后的发展阶段是群落幼苗更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群落可繁殖个体补充格局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相比于新生幼苗,群落内定居幼苗短期死亡率相对较低,需要较长时间的监测才能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珊珊 王忍忍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10期 1054-106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全球物种多样性丧失速率的日益加剧,森林群落(特别是占陆地碳储量一半的热带森林)内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愈加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能够促进地上生物量的累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物种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薪琪 韩轶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7年41卷6期 597-6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受到干扰后退化土壤的肥力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采伐后次生林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尚不明确.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落叶阔叶林中设置了一个由采伐后0年(采伐迹地)、10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屹立 李冬兴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3期 265-2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自2012年5月开始,我们在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布设了90个凋落物收集器进行凋落物收集.本文选取2013-2014年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晖 方炎明 等 《生物多样性》 2016年24卷8期 875-8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山是我国东部高山之一,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南北植物区系交替的过渡带,是第四纪冰期动植物的避难所.其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以及享誉全球的风景名胜区.2014年,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 王婷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11期 1179-11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3 hm2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胸径结构、群落分类和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31科52属85种,以蔷薇科、桦木科、卫矛科、忍冬科、杨柳科和槭树科为主,锐齿槲栎(Q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云霞 徐萱 等 《生物多样性》 2016年24卷12期 1353-13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群落的动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对于森林的更新及动态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下层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动态变化,我们分析了2003-2013年间百山祖5ha森林动态样地灌草层物种(包括DB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涵 李意德 等 《生物多样性》 2015年23卷2期 192-2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热带山地雨林是海南岛最占优势的植被类型,以往对热带山地雨林的研究通常基于小尺度,缺乏大尺度上的长期固定样地监测.作者基于海南岛尖峰岭地区60 ha(1,000 m×600 m)植被动态监测大样地,详细描述了该样地所属典型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晖 方炎明 等 《生物多样性》 2015年23卷4期 479-4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以往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较小,方法规范性不强,该地区尚缺少大型的、规范的综合性观测和研究平台.本文依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按照CTFS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毅 陈建华 等 《生物多样性》 2015年23卷5期 610-6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其中最为典型而且分布最广泛的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探讨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影响,以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磊 张杨家豪 等 《生物多样性》 2015年23卷5期 619-6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目前仅有少量分布且主要以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形式存在.因此,了解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对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对森林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何铭 杨庆松 等 《生物多样性》 2015年23卷2期 149-1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林窗是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十分重要的结构,但其本身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相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林窗面积以及土壤和地形因子等有关.本文选取浙江天童2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84个冠林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窗内部以及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满玉 杜晓军 等 《生物多样性》 2015年23卷5期 630-6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单物种-面积关系(ISAR)方法可判定单个物种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邻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是促进、抑制或中性.尽管已有研究尝试分析了不同径级大小个体对邻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但这方面仍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对不同径级植株在维持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洁 杨万勤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4年38卷6期 550-5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亚高山森林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显著的冻融格局差异可能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钾(K)和钠(Na)的动态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已有研究还不足以清晰地认识这一过程.以川西亚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探讨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洁 蒋先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年25卷8期 2158-216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凋落物网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物N表现为富集,P表现为释放,且雪被融化期P释放速率最大.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P释放速率大于薄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昭臣 郝占庆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2期 303-31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长白山次生杨桦林5 hm2样地为对象,以2005和2010年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2005-2010年间样地主要树种的组成、数量,死亡个体的径级分布,以及不同生境类型下主要树种的更新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样地内树木胸径(DB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阳 张驰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7期 1690-16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设计了2种处理(即氮添加,100 kg N·hm-2·a-1;氮磷添加,100 kgN·hm-2·a-1+50kgP·hm-2·a-1),研究了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和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0 ~ 10 cm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