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6
- 19
- 9
- 1
- 1
- 7
- 7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超 李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2年46卷10期 1280-12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草地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功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草地生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监测指标.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多采用收割法进行,但这种破坏性取样方法会对研究区域带来巨大干扰,尤其是面积较小的长期定位监测或者控制实验研究样地,从而使得地上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稳 迟永刚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1年45卷4期 345-3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被物候是反映植被生长规律的重要指标,对气候的反馈具有重要意义.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通过复杂的能量耗散机制与光合作用相关联,提供了从空间直接探测大范围植被物候的可能性.为了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SIF反演不同森林类型物候的适用性,该文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露炎 侯满福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1年45卷12期 1380-13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菌子山喀斯特森林区位于云南东部师宗县,在植被区划上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区.该片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是这一植被区东部边缘残留森林的典型代表.为揭示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类型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强 罗格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0年44卷11期 1113-112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定量评价植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监测干旱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难以量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而对人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璇 陈国科 等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7卷10期 1138-11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我国植被研究的最重要数据.受当时研究基础和制图技术限制,部分植被群系未能体现在中国植被图上.为了给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搜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植被研究的相关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英 庞勇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2期 102-1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郁闭度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如何有效地将激光雷达数据应用于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具有重大意义.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地面调查耗时、费力等不足,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郁闭度遥感估...
【关键词】 LANDSAT ETM+;机载激光雷达;森林郁闭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春楠 韩士杰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4期 341-3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吉林省森林植被的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以及植被样品含碳率测定,结合吉林省2009年和2014年森林清查数据,估算了区域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固碳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在不同林分和同类林分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不足乔木层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汲玉河 郭柯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4期 395-4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阐明安徽省不同林龄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现状,以及现有自然环境条件下顶极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BIOME4模型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总碳储量为714.5 Tg C,其中植被碳402.1 TgC、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甄伟 黄玫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年25卷5期 1259-12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CBM-CFS3模型,结合森林资源相关数据,研究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并基于是否造林的两种假设情境,预测了未来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33.94 Tg,...
【关键词】 辽宁省;碳收支模型CBM-CFS3;森林植被碳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敏 周志勇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3年37卷5期 373-38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山西灵空山小蛇沟集水区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生境、生物因素变量分离,探讨林分水平上草本层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6个调查样方划分...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CCA);暖温带森林;林下群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丽君 梁宇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9期 2375-23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风灾区的植被恢复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野外调查风灾区目前植被恢复情况的基础上,以空间明晰的方式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稳定性等级采用不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万泽 《植物生态学报》 2013年37卷11期 1043-10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碳利用效率(CUE)指净初级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的比率,它不仅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将大气中CO2转化为生物量的能力和固碳潜力,而且可确定呼吸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CUE是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碳循环差异的重要参数,了解生态系统CUE有助于分析陆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空 张殷波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11期 2920-29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关帝山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中26个主要优势种(包括6种乔木、6种灌木和14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白桦具有最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攸凉 吴水荣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8期 1967-19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学术Google主题词为“气候变化”与“森林”的科技文献,根据全国范围的不同区域植被类型,运用整合分析方法就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在观测到的影响中,各个区域植被类型的树木物候、森林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岱华 王幼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2年36卷6期 550-5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苔藓是森林的重要组分,是森林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在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浙江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7种主要森林类型(落叶矮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内的苔藓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结林 熊高明 等 《生物多样性》 2012年20卷6期 643-6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在神农架山地其优势类型为水青冈-青冈混交林.本研究基于对120 m×80 rn的永久样地的2001、2006、2010年3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神农架山地米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香碧 苏以荣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10期 2699-27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漆酶是降解森林凋落物中木质素的关键酶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运用T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两种亚热带森林(原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人工马尾松林)凋落物层(O层)和土壤表层(A层,0~20 cm)降解木质素的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银莲 李景中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10期 2065-20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自然度是描述森林状态和确定景观保护价值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近自然林业经营和植被恢复与重建.本文在分析森林自然度概念、森林自然度评价类型与方法的基础上,认为森林自然度概念应从森林的自然状况与人类干扰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森林自然度评价应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娟娟 欧阳志云 等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7期 1430-14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调查方案的详细设计是植物调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和保证.城市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城市植被强烈人工化,城市植物及绿地的独特结构决定其调查方法应该在自然植物调查方法的基础上有所调整,是城市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城市植物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11期 2305-231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扎麻什营林区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GIS手段,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南坡植被景观格局基本特征,并进行了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以草地和灌丛为主,景观基质已退化为裸地,各植被类型斑块密度远大于裸地,平均分维数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兰 董标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1期 127-1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渤海无居民海岛众多,为进一步了解渤海无居民海岛植物群落特征,选取渤海近岸9个面积大小不一的无居民海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物种数、物种高度、胸径等开展调查.共鉴定出140种维管植物,隶属于38科98属,群落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斌 张红霞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3年47卷9期 1225-123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过去50年的气温数据表明全球陆地表面在夜间比白天变暖更快,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全天对等增温的影响,对昼夜不对称增温效应的认识不足.该研究利用光合增益和水力成本优化模型分析了两种增温情景(昼夜等幅升温和昼夜不等幅升温)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韩东 林露湘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4期 419-4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气候区的一种山地森林植被.为监测此类森林的动态过程,按照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建设标准,于2014年在云南省景东县徐家坝附近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建立了一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小伟 杨庆松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5期 550-5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获取能够代表浙江天童山的森林植被典型群丛类型,同时也为植被分类中如何发现过渡类型和确定典型类型提供参考,该研究利用天童20 hm2森林大样地资料,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与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剔除过渡群落,进行群丛划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全 刘以珍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9期 952-9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亚热带分布有众多珍稀针叶树种,珍稀针叶植物的保护与濒危机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鄱阳湖流域天然森林植被中珍稀针叶树种的分布及其生存状况,对其所在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面积20 m ×20 m,记录样方信息、群落物种组成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玲 张林波 等 《生态科学》 2012年31卷2期 144-1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2005年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测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了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225.04× 104Mg,平均碳密度为25.63Mg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延松 周守标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2年36卷8期 739-74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样方法收集了安徽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常见的206种植物的种子,通过测量种子千粒重,研究了种子大小(seed mass,SM)在不同分类水平及生活型间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SM在植物种间变异较大,从小到大分为A、B、C、D、E、F、G7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莹 张峰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2年30卷1期 31-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有野生种子植物926种,隶属于391属、85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83科、387属、92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72科、311属、756种;单子叶植物11科、76属、164种).种子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建英 李晋川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2年30卷4期 374-3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汾河源头地处山西吕梁山北段的管涔山系腹地,暖温带北部.据调查,汾河源头共有种子植物94科398属87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1科391属863种.种子植物科、属、种各类分布型占总数百分比没有明显的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 2011年35卷4期 463-4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对热带季雨林的解释和运用是不一致的,特别是易于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混淆.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之间的一个植被类型.云南的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