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4
- 1
- 29
- 11
- 2
- 2
- 14
- 10
- 8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新国 刘春虹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期 95-1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慕谊 董世魁 等 《植物学报》 2003年45卷10期 1157-116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因遭受滥垦及过度放牧破坏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亟待进行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本文从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植物物种上的支持出发,对适宜该区域生长与分布的乔、灌、草种进行了生态区划.生态区划的原则概括为4条:生态保育优先、有利生产发展、适地适树...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生态区划;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适宜种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裕元 邵明安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6期 4306-43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和强烈侵蚀中心,探讨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该区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土壤生态效应的科学评价.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植被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裕元 邵明安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6期 2279-2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规律对于合理评价北方水蚀风蚀交错带地区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及其对土壤碳固存潜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地区不同生长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玉环 高谦 等 《生态学杂志》 2002年21卷4期 41-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荒漠化土壤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结皮现象,导致结皮的产生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其中由不同种类的苔藓、地衣、藻类、真菌以及细菌等生物组成成分与其下层很薄的土壤共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层,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地区最具生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进 李伟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5期 561-5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受损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大量涌现.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湿地植被恢复的目的、优先原则、策略和途径、理论、技术、长期监测及评价作了回顾,对贫营养沼泽和富营养沼泽的恢复技术作了详细总结.湿地恢复的策略主要有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修 高林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11期 1932-19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德兴铜矿1号尾矿库库面纯尾砂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尾砂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障碍是土壤因子,即土壤组成、结构、水分、养分和毒性.矿区自然植被的次生演替序列为:次生裸地→草丛→灌丛→针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逸明 钱善勤 等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28卷6期 121-125页
【摘要】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广西合山市煤矿废弃地的植被现状和废弃地立地条件进行调查表明:矿区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共87种,隶属于39科61属;合山废弃地主要分为煤矿生产废弃地、煤场和煤矸石堆场、特殊河道及矿山路段建设等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正德 李雪梅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4卷1期 99-101页
【摘要】 植被恢复与重建隶属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范畴,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植被改造的技术支撑,还需要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上文化与社会的支持.文章明确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内涵,确立了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框架内的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云义 张云东 等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年33卷4期 15-16,24页
【摘要】 荒漠化防治中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应以总结和完善恢复生态学有关理论、原则、方法为主,通过案例研究,加强景观生态设计、功能设计与优化、恢复与重建的操作程序、风险效益评价等研究,同时更要加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方面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浩 苏光麒 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32卷6期 796-802页
【摘要】 通过龙门山铜尾矿库土壤和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植被调查、综合优势比分析,据此进行了该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植物群落重建方法的尝试.结果表明:尾矿土Cu、Pb、Zn含量分别为1 319、901、209 mg/kg;Cu超过植物生长临界值19.13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进年 彭金凤 等 《甘肃科技》 2006年22卷10期 212-215页
【摘要】 一年生荒漠植物是各种荒漠生态系统中的恒有植物层片,由于生命短暂,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常被忽略.本文从CO2的固定、防治荒漠化、稳定生态系统与生态指示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一年生荒漠植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探讨和研究了一年生荒漠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毅 黄培祜 《新疆环境保护》 2003年25卷4期 10-13页
【摘要】 我国西北地区多处于干旱气候带,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为实施西北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区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确定社会用水同生态用水的比例,积极保证生态用水,合理利用生态用水,注重生态用水的多重效益.结合西北干旱区实际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修亮 陈建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2期 29-31页
【摘要】 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苦草、竹叶眼子菜和黑藻等沉水植物,莲、茭笋等挺水植物,满江红、凤眼莲等漂浮植物适于水体植物的恢复与重建;芦苇、千屈菜、垂柳和枫杨等在水库边缘相对严酷的环境中有较好的潜在适应能力;结合库缘植被恢复,建立防止岸坡遭受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梦洁 张毅敏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年22卷5期 752-7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直观测量法和水下调制荧光仪,比较分析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不同长度(5 cm、10 cm、15 cm)和不同类型(有无顶芽)断枝的再生、生长、定居等拓殖能力以及光合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顶芽对黑藻断枝所萌发的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冬梅 田家泰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492-74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茎型克隆植物在沙丘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并在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不同结构与功能应对风沙干扰的权衡策略尚未阐明.以乌兰布和沙漠固定沙丘优势根茎型克隆植物蓼子朴(Inula salsoloides)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沙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清雪 贾志清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8期 9230-92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地2种密度衰退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枝条和土壤养分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物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工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瑜 董丽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1期 260-2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生态环境建设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地球关键带"科学的提出与确立为植被恢复环境驱动机制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视角.作为地球关键带的两个重要组分,植被与基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受足够的重视,基岩岩性也应成为植被恢复动态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德芳 王志杰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0期 4353-43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群落内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及群落稳定性,能够了解群落结构及优势物种的资源利用习性,对森林经营管理和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黔中喀斯特山地贵阳市乌当区2021年7月的马尾松群落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VR)、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洪润 农娟丽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9期 3688-37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群落内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有助于正确地认识种间关系和物种共存机制,进而能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然而桂林岩溶石山密花树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仍不明确.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子昂 王铠 等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43卷5期 65-70页
【摘要】 分析耐性植物短芒大麦草(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耐受特性.为模拟松嫩平原苏打盐碱胁迫环境,采用NaCl,NaHCO3,Na2CO3 3种盐对短芒大麦草进行胁迫处理,并在一定比例的田土与盐碱斑表土复配胁迫下栽培短芒大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高兴 赵鹏 等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48卷1期 14-18页
【摘要】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量化指标对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退化固沙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由20个植物种组成,其中灌木7种,多年生草本5种,1 a生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彦龙 马玉寿 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52卷5期 66-67页
【摘要】 青海草地早熟禾作为优良的乡土生态草种,近年来已经被大量应用于黑土滩(山)、高寒矿区等相关生态领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对保障种子生产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原种扩繁的地域性要求出发,结合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丽艳 导师:张峰 山西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桑干河是山西省的第二大河流,属海河水系一永定河的干流之一.由于地貌和生态环境的类型复杂多样,在桑干河流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该文以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对湿地植被的区系多样性物群落的种间关系、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及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艳鹏 成龙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2年33卷7期 1861-18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究半干旱生态系统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并量化生物结皮覆盖下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可为荒漠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生长季(5-10月)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如藻类和苔藓)覆盖区土壤水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枫 宋同清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8期 3319-33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亚宁 陈亚鹏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0期 7410-74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与经济矛盾突出、气候变暖可能加剧干旱区荒漠化以及生态水权与长效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的分析诊断,探讨了荒漠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分析提出了荒漠生态系统植被保育的生态水位与生态阈值,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航 任庆水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5期 1496-1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人工乔木植被恢复重建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6月(T1)、2016年9月(T2)、2017年6月(T3)及2017年9月(T4)选择165-175 m高程落羽杉与立柳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辛智鸣 董雪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9年39卷3期 516-5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地被黄河分洪区划分为:消落带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以及原生植被(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3个区段实地采样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黄河分洪区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被形成的保障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东辉 尹文英 等 《动物学研究》 2007年28卷5期 519-52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于2005年5-10月在东北松嫩草原中南部十三泡草场,采用室内Tullgren法分离获取螨类,对土壤螨类进行采样,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MI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植被恢复方式对重度碱化退化草地土壤螨类群落特征的影响.共捕获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