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0
- 16
- 1
- 18
- 9
- 6
- 6
- 3
- 33
- 13
- 12
- 11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闫宇航 岑云峰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9期 2896-29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气候因素是影响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根据现有的马尾松分布数据和19个全球气候因子变量数据,依托QGIS 2.18.3和ArcGIS 10.1等软件,运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马尾松的现分布区,并对其未来分布进行预测,同时对影响马尾松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娜 张知晓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5年47卷3期 784-7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西部喙缘蝽Leptoglossus occidentalis Heidemann是一种为害针叶树的全球性害虫.中国于2021年首次在威海和青岛发现该成虫,是一种新入侵物种.为明确西部喙缘蝽在中国的潜在分布情况,揭示未来气候变化下西部喙缘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恢铿 曹凌仪 等 《昆虫学报》 2024年67卷12期 1643-165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海南岛气候特征对入侵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发生规律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2023年逐月对海南岛高速公路及国道两侧500 m范围内的棕榈科植物进行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丽 陈小艳 等 《昆虫学报》 2024年67卷5期 683-6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预测和分析黑头叉胸花蝽Amphiareus obscuricep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揭示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165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红 温放 等 《广西植物》 2023年43卷5期 799-8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 Hance)是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但气候动荡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其绝大部分被评估为极危(CR),至少也是易危(VU)以上.为重建末次间冰期以来石山苣苔属潜在适生区的时空变化,探讨适生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换欢 严家宝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1期 8803-88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物候是气候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综合指示器,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夜间灯光兼具指示人类活动信息和光照强度的特点,成为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建设的热点.基于此,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和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婷 曹家豪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2年42卷3期 481-4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研究收集到紫果云杉的108处数字化标本信息及野外调查采集分布点数据,筛选出13个环境变量,利用CMIP6提供的未来2个时期3种气候情景模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和GIS技术分析不同时期分布区变化,绘制影响紫果云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的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换欢 王智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8期 7321-73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东北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高度敏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研究表征生态环境变化的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是制定政策、改善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基于此,利用遥感区域分析和地面实证分析对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区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久锋 蔡波 等 《昆虫学报》 2022年65卷11期 1498-15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评估园林植物害虫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当前和未来在全世界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下考氏白盾蚧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考氏白盾蚧为研究对象,基于考氏白盾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阜生 许小娟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7期 6985-69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表征陆地碳-水循环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但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高程分异仍不清楚.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去趋势和偏相关方法,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为研究区,揭示WU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随高程的分异....
【关键词】 水分利用率;气候变量;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尔源 胡玉熹 等 《植物学报》 2001年43卷3期 288-294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上残遗白木 千(Picea meyeri Rehd.etWils.)的生长与气温要素间的关系。每年5月份的平均温度(P<0.05)和平均最高温度(P<0.01)与白的生长关系密切,而近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泽霖 贾炜玮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4期 1053-10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灌木和幼树是天然林林下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在土壤保水、水源涵养和防风防沙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乔木层与林下植被层的相互作用,对林下植被的生长动态、生物量更新及其环境适应性关注较少.本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晓纯 王成 等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2024年33卷4期 393-401,4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蛇鳄龟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现已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多个国家广泛分布,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亟需预测蛇鳄龟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其入侵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蛇鳄龟在中国的 76 个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义贵 何学高 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7期 41-51页
【摘要】 [目的]大果圆柏是我国特有树种,探讨限制大果圆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大果圆柏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大果圆柏资源保护恢复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ENMTools筛选得到大果圆柏122个分布点数据,应用MaxEnt模型比较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艺宏 徐璕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8期 2816-28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范围.了解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1种1变种,隶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东亚特有濒危物种和典型的中-日间断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燕青 史梦竹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年27卷3期 250-2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有效开展假臭草的防除工作,运用最大熵值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和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进行预测.运用AUC法对预测精度进行评价,达到"优秀"水平.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中人 张晓晨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5期 44-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我国新疆民族药用植物天山花楸为研究对象,基于69条分布记录和筛选后的7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该物种当前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综合应用气候变量的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馨 张金渝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年26卷5期 439-4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的适宜生长区,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探讨其引种栽培的适宜气候条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74~0.980,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滇黄精主要适生区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红艳 姜效雷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3期 8345-83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阐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蕙兰(C.aberi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变化情况,根据157条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应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对2070年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春兰和蕙兰在我国的适生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言阔 钱法文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0期 2645-26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了1983-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鹤种群动态与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 李言阔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9期 5522-55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琵鹭种群年际数量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晓洁 周广胜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期 103-1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丽 邵雪梅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3期 380-38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气候学是监测与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叶树树轮的生长能反馈出气温的变化,在高纬度地带尤为明显.该文分析了生长在我国最北部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4期 481-4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过程的平衡态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系列及其动态发展(LPJ-DGVM: Sitch et al.,2000) 已经成为模拟大尺度(全球至区域)的植被地理分布、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碳平衡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永强 张治英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6年24卷4期 276-2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海南省疟疾流行与气候因素和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5年海南省各市(县)疟疾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月降雨量和月相对湿度等资料;从同年3~12月份AVHRR卫星图像中提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火艳 李燕楠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4期 72-76页CSCD
【摘要】 基于《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和ArcGIS地理信息平台,通过ClimateChina模型提取2000s(1990-2009)、2020s(2010-2039)、2050s(2040-2069)三个时段的13个气候变量数据为主要气候信息源,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天华 钱增强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3卷9期 51-56页
【摘要】 [目的]研究山白树在不同时代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分布区范围和变化规律,推测其过去和未来的适生区分布.[方法]利用山白树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和气候因子数据,基于最大熵值模型预测山白树在当代、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21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胥勇 周平阳 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23卷6期 746-753页
【摘要】 基于松材线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利用松材线虫在东亚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筛选出松材线虫适生性分布的主要生物气候变量.应用DIVA-GIS软件中的生态位模型BIOCLIM预测了该线虫在云南省的地理分布图,结合各...
【关键词】 松材线虫;BIOCLIM生态位模型;DIVA-G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娟 昝国盛 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年14卷2期 248-253页
【摘要】 采用MTClLIMC山地小气候模拟模型对岷江上游气候变量进行了模拟,由已知测站的数据作为输入,对整个岷江上游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潜在蒸散发进行估计,模拟时段为1995年7~9月.结果表明:此3种气象指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7月份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晶晶 王童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7期 2231-22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马尾松树轮样芯为材料,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别建立低海拔(260 m)、中海拔(460 m)、高海拔(690 m)及阳坡(270 m)、阴坡(265 m)处马尾松标准及差值年表,将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及冗余分析,并建立马尾松径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