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3
- 5
- 2
- 1
- 5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伟 梁燕 等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3年43卷4期 346-355页
【摘要】 为阐明氮沉降对喀斯特森林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短期效应,以典型喀斯特森林采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硝酸钾(KNO3)和硫酸铵[(NH4)2SO4]分别模拟氧化态和还原态氮沉降,设置对照(CK)、低量氧化态氮沉降(Oxi-L,氮添加量 40 mg·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辉 毛超 等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18卷2期 50-55页
【摘要】 温度和氮供应水平是影响森林土壤氮转化过程的重要驱动因子,因此增温和外源氮输入势必会改变土壤氮转化过程的速率和方向,而且二者的交互作用会使氮转化过程的响应更加复杂.为此,本研究依托亚热带杉木幼林增温×氮沉降模拟实验平台,设置了对照、增温、氮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光敏 陈伏生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1期 4106-41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择中亚热带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间伐强度(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25%间伐显著增加土壤氨化速率(P<0.01),但降低硝化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大森 王芳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3年6期 1103-11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研究不同密度下的鲤鱼(Cyprinus carpio)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硝化、反硝化及硝酸盐氨化速率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一个对照组(不放鲤鱼组,用C0表示)和5个不同鲤鱼放养密度组(2、4、6、8、10尾/水槽,分别用C2、C4、C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涛涛 李丝雨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5期 1234-12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氮矿化是土壤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决定了土壤的供氮能力.然而,有关植物根系、共生菌根菌丝体和土壤微生物等不同生物因素对土壤氮矿化的贡献缺乏了解.本研究以浙江省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对象,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浦耀 王晓丽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4期 6219-62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返青期休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寒草甸生产力,为了解其对氮矿化及微生物的影响.以玛沁县大武镇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设立5个休牧时间,分别为CK(放牧)、休牧20d、30d、40d、50d,在牧草生长季(5-9月)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素的动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启美 《生态学报》 1999年1期 80-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同时测定13种不同土壤精氨酸氨化速率、ATP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葡萄糖诱导呼吸速率.精氨酸氨化速率0.1~17.1mg NH4-N/h.kg土,与土壤ATP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葡萄糖诱导呼吸速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比起其它土壤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天 程瑞梅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6期 6528-65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氮库是生态系统氮素重要的源和汇.以三峡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团聚体视角出发分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以及相应的变化对氮矿化的影响,为预测该地区在大气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土壤氮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小妮 陈露雨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2期 4988-49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凋落物输入方式的改变导致凋落物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进而对森林土壤氮矿化产生影响.选择未被入侵的次生阔叶林和毛竹入侵后形成的毛竹纯林为对象,对地表凋落物进行保留、去除与置换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同时添加抗生素(链霉素和放线菌酮)分析真菌和细菌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芳芳 李法云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6期 98-105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研究辽河保护区湿地土壤的氮矿化特征,以采自辽河保护区盘锦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石佛寺七星湿地公园(库塘湿地)、福德店东西辽河交汇口(河口湿地)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和水分因子对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矿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庆妮 杨清培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2期 7309-73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原位培养法和时空替代法,对江西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褂木林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前后各森林土壤无机氮库(NH4-N、NO3-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书侠 陈伏生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9期 4673-46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
【关键词】 土壤养分供应;PVC顶盖埋管法;Hedley磷分级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印平 潘开文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年11卷2期 146-15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控温、控水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亚热带栲木荷常绿阔叶林和邻近柳杉人工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及其对栲木荷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栲木荷阔叶林的凋落物失重率大于针阔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大于柳杉针叶纯林凋落物的失重率.所有凋落物失重率都与其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明泉 杜天真 等 《林业科学研究》 2009年22卷1期 69-74页
【摘要】 以位于南昌市城乡生态界面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区、郊区、乡村3个不同梯度土壤N原位、易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土壤来源对土壤的氨化、硝化速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对净矿化速率影响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阳 栾军伟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2年46卷1期 102-1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氮矿化作为氮转化的主要过程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往往受磷限制,氮矿化过程对干旱的响应是否受磷限制的调控值得探讨.该研究以海南三亚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热带低地雨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9年建立的林内穿透雨减少(50%)及磷添加双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静 宾振钧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43卷1期 77-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硅添加对土壤氮矿化的促进作用,该试验设置不同浓度的氮肥单独添加(0、20、40、60 g.m-,分别为对照CK、N20、N40、N60)以及与硅肥配施(硅酸4 g.m-2,si4),测定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好燕 刘宝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3期 730-7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亚热带地区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取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对不同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氮矿化速率进行为期一年(2014年9月—2015年8月)的研究,分析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和净氮矿化速率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毓鑫 吴建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3期 513-51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东鹤山桉林和灌草坡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火烧3年后,桉林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和pH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有效磷、交换性镁、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氨化速率降低,但不显著;火烧灌草坡除土壤交换性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瑞晗 满秀玲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8期 2762-27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顶盖埋管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天然针叶林(樟子松林、樟子松-兴安落叶松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净氮矿化速率进行研究,并探索土壤理化性质与氮矿化之间的相关性,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贵才 韩兴国 等 《植物学报》 2004年46卷2期 194-201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采用封顶埋管法,我们于11月21日至次年4月15日,分3个培养期共165天(包括干季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哀牢山原生木果柯林(Lithocarpusxylocarpusforest)、栎类次生林(secondary oakforest)和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成杰 郭雪莲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4期 7782-77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树脂芯原位培育法,研究了纳帕海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土壤氮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为沼泽、沼泽化草甸土壤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无机氮含量的96.76%和75.24%,而硝态氮(NO3--N)为草甸±壤中无机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佑铭 罗启芳 《卫生研究》 2003年32卷2期 95-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寻找较为经济、高效的有机碳源,分别外加葡萄糖、蔗糖、甲醇和乙酸,以研究它们对固定化反硝化菌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硝化菌能有效利用上述碳源,进行反硝化作用.其中采用葡萄糖、蔗糖和乙酸的反硝化速率较快.HRT为6h时,脱氮率达96%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红 陈梦 等 《广东化工》 2015年42卷16期 22-24页
【摘要】 以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公司的淤渣磷酸氨化后制备工业级磷酸一铵是可行的,控制好工艺条件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研究了氨化液溶液的蒸发浓缩程度、结晶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工业级磷酸一铵成品中水不溶物的稳定性问题.最佳工艺条件是:浓缩温度90~1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风芹 杨乐 等 《江西农业学报》 2013年6期 116-118页
【摘要】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生态草对贾鲁河水体中氨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ACF挂膜性能良好,其上生物膜的形成有利于对水体氨氮的脱除;与直接使用ACF处理水体相比,用富集有水体自然菌群或功能性菌群的ACF处理水体可显著提高对氨态氮的脱除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丹 王之盛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11年23卷8期 1422-1429页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白酒糟营养价值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未处理白酒糟作为对照(CK组),按白酒糟的加工方式不同设4个试验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白酒糟(发酵,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粉碎白酒糟(粉碎+发酵,CF组)、黄孢原毛平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芳 吴磊 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0卷5期 1013-1018页
【摘要】 在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中引入赤子爱胜蚓,构建了蚯蚓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比较了蚯蚓人工湿地与对照人工湿地表层和底层的细菌总数、氨化细菌数、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数及脲酶活性,分析了蚯蚓的引入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中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分布的影响.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静 郭亚芬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2年33卷12期 3237-32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小兴安岭白桦林、蒙古栎林、白桦+红松+五角槭混交林、红松林和长白落叶松林5种典型森林为对象,研究林型(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土层(0~10、10~20和20~30 cm)对土壤中外源丙氨酸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丙氨酸在不同林型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启元 李家兵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4期 1313-13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与道庆洲湿地为对象,采集湿地沉积物在室内进行沉积物硝化培养,分析不同盐度水平对湿地沉积物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硝化速率普遍较低,鳝鱼滩湿地沉积物最高硝化速率只有0.193 mg·kg-1·d-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琳 孙庚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年17卷4期 453-4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依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等厚度雪被和浅雪),于2008年的秋冬过渡期,连续监测各样带中的雪被厚度和土壤温度,并采用原位培养法测定每月的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以研究不同厚度雪被对高寒草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