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6
- 3
- 15
- 5
- 4
- 4
- 3
- 8
- 7
- 7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蓉 孙智慧 等 《石油化工》 2015年44卷12期 1486-1491页
【摘要】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脱沥青油与粗沥青质掺兑的不同沥青质含量的煤焦油为原料,通过高压反应釜进行加氢实验,研究原料中沥青质的含量对加氢后沥青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原料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加氢后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硫、氮和氧等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伟 蔡婷 等 《生态环境学报》 2013年7期 1255-1262页
【摘要】 胶质、沥青质是稠油的重质组分,由于结构复杂和生物可利用性低,胶质、沥青质是稠油污染物进行微生物降解去除的瓶颈。在阐述胶质、沥青质化学结构和检测方法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有关稠油重质组分胶质、沥青质的生物降解作用,可为环境中稠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廷生 王慧敏 等 《地球化学》 2013年42卷6期 567-575页
【摘要】 利用高效本源降解菌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对辽河油样进行了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以研究不同降解程度原油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微生物作用前后原油样品做族组分分离及进一步的中性氮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分离,然后对其不同组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慧云 方洪波 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9卷2期 112-116页
【摘要】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对胜利油田孤四水驱原油及由该原油提取的胶质、沥青质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能显著降低各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并可使其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而对各模型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却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原油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萌 《实验室检测》 2025年3卷13期 239-241页
【摘要】 目的 针对科特迪瓦北部公路项目在热带草原气候下的公路薄层沥青面层透水、压实度不足等问题,运用智能检测和相应管控措施提高项目路面质量、保证其长远使用状态.方法 通过现场取芯试验、渗水试验、压实度试验方法分别对该路段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行智 张文 等 《石油沥青》 2023年37卷2期 25-29页
【摘要】 通过优化微波消解程序和仪器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对沥青中25种无机元素含量分析,同时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一定线性范围内,测定的25种无机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0~1.000 0之间;检出限为0.025~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喜军 仝配配 等 《材料导报》 2021年35卷18期 18083-18089页
【摘要】 为评价硬质沥青的疲劳性能,通过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试验(PAV),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硬质沥青和对比试样SBS改性沥青进行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采用不同温度下的线性振幅扫描试验(LAS)测试了各沥青试样的储能模量、损耗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波 张喜军 等 《建筑材料学报》 2021年24卷5期 1110-1116页
【摘要】 针对以延度指标来评价硬质沥青低温性能的局限性,选取4种代表性的硬质沥青进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得到其蠕变劲度模量S、蠕变劲度变化速率m等参数.利用Burgers黏弹模型对低温蠕变柔量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构建了松弛时间λ、新指标m(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三强 颜立景 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0卷2期 244-248页
【摘要】 基于采用红外光谱图特征峰分析沥青指标是快速评价稠油沥青质量的研究热点,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分离分析等手段,对90#A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常规沥青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为99.6%;9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嘉 刘珞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6卷6期 51-55页
【摘要】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储量丰富,但长期以来利用率较低.通过简单的热裂解技术制备了生物油,并考察了不同裂解条件下产物成分的变化.此外对制得的生物沥青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生物质在600℃下快速裂解1 s,生物沥青的针入度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厉安昕 周丽 《石化技术》 2018年25卷5期 26-27,22页
【摘要】 模拟工业延迟焦化反应条件,以辽阳石化俄罗斯原油重油为原料,对复配制备的一种延迟焦化增液剂进行实验室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剂具有增加延迟焦化液体收率,减少焦炭生成的作用.在不改变工艺条件基础上,添加300μg/g,可以提高液体收率3.4%-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新生 邹先清 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13卷3期 185-186页ISTICCA
【摘要】 分别用20mg/只和40mg/只剂量煤焦沥青经气管灌注大鼠.结果染毒60天后,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较染毒前显著增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染毒前显著降低,其变化均与染毒时间、染毒剂量显著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染毒前后无明显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颖 董国强 等 《公路工程》 2016年41卷5期 40-45页
【摘要】 为了综合解决沥青混凝土面层存在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等问题,本文将布顿岩沥青(BRA)和木质素纤维按照不同比例掺入沥青混合料配制宽温域沥青混合料,利用木质素与 BRA 各自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侧重点来对沥青混合料起到综合改性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蓉 高明明 等 《化学工程》 2015年43卷8期 62-68页
【摘要】 综述了原油沥青质在加氢处理中结构组成变化的研究现状.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沥青质加氢过程中H/C原子比随加氢条件变化如何变化,S,N,V,Ni脱除状况,以及加氢处理中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变化,沥青质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氢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彬 王红梅 《建筑机械(上半月)》 2012年12期 68-69,6页
【摘要】 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对沥青混凝土必须进行压实,其目的是提高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疲劳特性.所以良好的路面质量最终要通过碾压来实现而压实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以及路面寿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棋正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36期 103-103页
【摘要】 从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破损形式和破损机理出发,说明及时修补坑槽的功效,按照坑槽修补结构形式,制定道路补坑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从而规范城市道路坑槽修补的操作程序,保证坑槽修补的工程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铭楠 《科技信息》 2011年3期 313-314页
【摘要】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保证施工质量是充分发挥沥青混凝土优良性能的关键,也是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的关键.故从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及陷缺处理四个阶段分析了沥青混凝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卫娟 殷月芬 等 《石油化工》 2010年39卷2期 209-214页
【摘要】 比较了SY/T5119-2008方法、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常规方法和EPA3611方法等柱色谱法对原油族组分的分离效果;并在EPA3611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方法(简称改良方法),改良方法以较少氧化铝为固定相,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纪元 《西藏科技》 2009年10期 68-72页
【摘要】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交通及气候条件对高等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性沥青因为其良好的双向改性性能,近年来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如何做好改性沥青选择和使用非常必要.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施工和研究总结,对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云龙 《中国科技信息》 2009年9期 45-46页
【摘要】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混凝土以其施工简便、行车舒适无接缝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讲述公路施工中沥青面层质量控制,对面层施工有实际参考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昱 林锦明 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47卷3期 397-401页
【摘要】 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巴氏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wil H-42(简称H-42)进行诱变.通过小剂量乙醚抽提、索氏法提取和氯仿提取分析,得到两株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原出发株的突变株, 分别命名为D.bardawil H-42 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京宜 付大海 等 《现代仪器》 2001年6期 25-27页
【摘要】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沥青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在550℃裂解,其裂解产物通过SE-54高效毛细管柱分离和质谱鉴定,提供了有关这三种沥青各自结构的特征信息.通过碎片峰相对峰面积的比较,可区分不同产地的石油沥青样品.具有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静 文庆 等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36卷2期 10-18页
【摘要】 稠油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元热流体(超临界蒸气、CO2 和 N2)吞吐开发技术能够克服传统蒸气驱能耗高、热利用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已成为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前景技术.然而,稠油中的表面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春明 《中国职业医学》 2002年29卷1期 69-6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沥青是一种烃类混合物[1],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还含有高沸点矿物油及少量的氧、硫或氮的化合物.该公司90号2档沥青产品属高粘度石油沥青,该产品在罐车贮存装卸过程中,会分解出多种有害的混合气体,当毒物浓度较高时,易对下罐车作业人员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鑫 《现代职业安全》 2012年8期 114-115页
【摘要】 石油加氢技术是石油产品精制、改制和重油加工的重要手段。加氢精制能有效地使原料油中的硫、氦、氧等非烃化合物氢解,使烯烃、芳烃选择加氢饱和并能脱除金属和沥青质等杂质,具有处理原料范围广、液体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航空煤油加氢装置可以充分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雷 彭旭阳 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1年08卷1期 24-26页
【摘要】 甲醇作为抽提溶剂可以增加芳烃、非烃以及沥青质的抽提效率,对沥青质抽提效果尤为明显.采用二氯甲烷-甲醇(v/v,7∶1)作为土壤中含氧、含硫极性化合物预处理的抽提溶剂,并且在进行土壤有机抽提物族组分分离时,最后增加1ml甲酸淋滤,明显增加了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明 李大平 等 《石油学报》 2007年28卷5期 89-92页
【摘要】 从原油及含油污水中分离并培育出一株能有效地降解稠油中重质组分的菌株3-28,其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用该菌株对渤海和新疆等油田的稠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实验,分析了细菌降解对原油粘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建华 乐建君 等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6年7卷8期 5-8,11页
【摘要】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芽孢杆菌L-510对原油进行生物降解,经室内特性分析实验表明,经芽孢杆菌L-510处理后,原油中轻组分范围变宽,非烃组分含量平均增加2.09%,沥青质含量平均下降1.29%;原油含蜡量平均降幅为17.6%,胶质含量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