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8
- 40
- 10
- 7
- 6
- 5
- 15
- 9
- 8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方青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9年24卷3期 318-3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体内高水平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能够促进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TMAO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等炎症性疾病的关系以及TMAO引起炎症性疾病的潜在分子机制予以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超霞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34卷12期 1829-18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肥胖的发病率正在世界范围内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全球性疾病.作为一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肥胖会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肠道菌群的代谢活动影响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诗诗 陈琼荣 等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4卷1期 71-74页
【摘要】 本文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患者的诊治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消化道少见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秀华 龚黎 等 《武警医学》 2000年11卷3期 15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肠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感染性疾病中居第2位[1,4].由于肠道粘膜的免疫屏障结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其屏障功能被削弱时,外来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易于入侵,轻者出现消化不良、腹泻,重者会发生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崟皓 江学良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5年15卷4期 289-293页ISTIC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肠道菌群失衡、机体免疫异常及肠道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近十年来,肠道气体检测因其无创性、动态监测潜力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作用,已逐渐成为 UC 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阐述氢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妮 江悦 等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年48卷2期 160-16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几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该文对现有报道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钗 徐明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年31卷8期 980-9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或失调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肠道微生态尤其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降尿酸治疗后肠道菌群可发生相应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孟爽 杜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年31卷1期 104-1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的改变是诱发和维持结肠炎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用益生菌制剂作为UC患者的辅助治疗,可平衡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UC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荣强 张天娥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年31卷1期 112-1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AD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超 徐黎娟 等 《微生物学报》 2019年59卷4期 612-6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不仅对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禽沙门菌感染肠道后,可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多种TLRs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在分泌的趋化因子作用下免疫效应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燕 吴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年31卷2期 239-2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爽 李骥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9年58卷3期 224-2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贝赫切特病与克罗恩病均为慢性、复发性、累及多系统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正确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疾病管理.本综述旨在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学改变和影像学检查等多角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丹 杨杏林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9年58卷3期 237-2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发热、腹痛为众多胃肠道受累疾病的常见表现,新近认识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为周期性发热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本例患者48岁女性,因反复发热伴左上腹痛9年,加重3个月入院.发热时伴血炎症指标升高,发热间期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每1~4个月发作1次,应用抗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洁 梁洁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18年38卷5期 312-3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UC 是一种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连续性、倒灌性、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法治愈.我国UC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亦在不断更新.2018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IBD 学组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占举 《中华内科杂志》 2018年57卷2期 81-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发生在胃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璇 冷金花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年53卷7期 504-5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1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近年来,胃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诸多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中胃肠道微生物的种植率和感染率显著升高,对内异症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胃肠道微生物可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胜堂 杨慧霞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年53卷9期 648-6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体内微生物的数量约为人体细胞总量的10余倍,其中大多数微生物为正常的肠道菌群,这些微生物的编码基因总量是人类编码基因数量的50~100倍,被统称为宏基因组(metagenome),也被称为人类的"第二个基因组"[1].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的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红霞 赵玉洁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18年38卷5期 334-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CD和UC[1].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不明确,但普遍认为该病是免疫、遗传、环境、肠道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IBD 好发于青年,临床表现多样,不同患者间症状的异质性明显,且缺乏特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明阳 陈彪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8年37卷10期 1164-11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和神经病理学证据均提示帕金森病可能起源于肠道,同时肠道内有大量定植菌存在,这些菌群的改变可能与P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本文对近10年肠道菌群与PD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洁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年20卷5期 341-3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包括3种主要类型: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和未分型IBD(IBD-U).IBD在成人中发病率高,但近年来,IBD在儿童中发病率越来越高.极早发型IBD(V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达兴 房太勇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18年38卷12期 844-8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肉芽肿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正逐年增高[1],极大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较为认可的是免疫反应占主导地位,遗传和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敏 刘炜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18年38卷9期 634-6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UC是一类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UC自身的炎症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患肿瘤的风险增加 ,而UC的治疗和肿瘤的复发也常相互影响 ,故此类患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现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丽玲 王承党 《中华消化杂志》 2018年38卷5期 337-3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IBD包括UC和CD,是一种原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缓解期IBD患者常出现腹痛、排便异常等IBS样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而且可能导致治疗方案更改,从而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增加等.外界刺激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中华消化杂志》 2017年37卷9期 577-5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UC和CD.治疗IBD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包括人鼠嵌合体IgG1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lim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希梅 王佩国 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年26卷9期 1099-110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放射性肠炎严重影响盆腔肿瘤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放疗相关的肠道炎症,相关的基础研究显示放射性肠炎本质上是一种黏膜的炎症,由于程序性坏死可能介导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因此,同样作为肠道炎症性疾病的一种,程序性坏死可能也介导了放射性肠炎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益民 沙建平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年29卷10期 1234-1240,封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梦楠 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年38卷12期 1085-108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显著影响移植疗效.GVHD主要是由供者T细胞攻击受者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多累及皮肤、肝脏、消化道等器官.从人类胃肠道样本可检测出1 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乌日拉嘎 孙志宏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年29卷5期 604-609,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 (F.prausnitzii)是定植于哺乳动物胃肠道中的共生菌,同时也是健康成人肠道菌群中最丰富的细菌之一.本研究主要对F.prausnitzii与人体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及宿主的...
【关键词】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肠道菌群;代谢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彩云 石岩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17年37卷6期 426-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UC和CD两种临床类型.文献报道,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应答异常激活、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IBD的发生和发展[1].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丽萍 王承党 《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97卷10期 795-7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认为肿瘤坏死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