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75
- 78
- 24
- 11
- 5
- 104
- 41
- 28
- 16
- 14
- 111
- 41
- 29
- 23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正明 刘晋仙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8期 7435-74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网络如何响应亚高山草甸退化.以五台山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随机矩阵网络构建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育森 赵会宏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7期 7140-7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对浔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以定制刺网、虾笼和钓钩为主要作业网具,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生态网络和零模型等分析方法,探讨广西大藤峡大坝...
【关键词】 大藤峡;浔江;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晓 何建华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4197-42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栖息地破碎、缺失与退化的重要原因.生态网络能保护重要栖息地,促进栖息地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州市为研究区,基于CLUE-S模型预测现状延续、生态保护和城市扩张3种土地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士远 林坤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2期 9383-93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鱼类种间互作及其生态网络特征视角研究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对解析多鱼种共存机制和基于群落水平的多鱼种资源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鱼类资源利用的竞争互作对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2016—2018年8个航次的雷州湾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数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昊天 陈继春 等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43卷5期 18-26页
【摘要】 生态空间网络能够加强破碎的生境斑块、景观之间的连接性,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尤为重要.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区,考虑自然及人为因素,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MCR)进行生态网络的构建,结合重力模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莹 沈春竹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2期 138-1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区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连接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文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3期 5005-50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通过对应用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长期观测数据的应用领域、具体用途、用户特点及不同生态站数据的应用状况与研究主题,以期为提高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的...
【关键词】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文献计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炳旭 汪东川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383-43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保障,快速城镇化致使大型生态源地破碎化、岛屿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构建生态网络不仅能加强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完善生态功能,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炳超 何书言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373-43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岸带地区地处海陆交互作用频繁地带,快速城市化作用下该区域陆海生态斑块破碎化问题突出.以“闽三角”城市群(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为例,提取生境敏感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斑块的空间信息,以陆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楚瑜 李艳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期 73-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恒 汪东川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351-43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天津市蓟州区的景观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虑,选取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建 杨旸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3期 4562-45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生态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强 顾朝林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5期 1729-17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网络概念,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与学者所接受.生态网络结构要素的量化评价成为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发挥在空间上调和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作用的关键.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指数为量化评价提供了方法.探讨如何基于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结果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秋叶 施晓清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4期 4873-48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产业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对其进行研究也是当前产业生态学的新方向.产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产业组分以及环境组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及能量流动等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产业生态网络则是其各组分之间通过物质流等相互作用构成的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远景 俞滨洋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969-69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合理的城市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对于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识别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基质,分析生态网络连接度强弱的空间分布情况,运用GIS技术和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科 刘晓磊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4期 7942-79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分析.依据1987-201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中国经济系统的货币网络流,用生态网络指标量化经济系统的网络特征和变化情况,探讨中国经济系统中增长与发展的变化及其可持续性.主要结论有:(1)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峰 尹海伟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19期 6425-64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快速城市化导致了生境斑块的日益破碎化,景观之间的连通性不断降低。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增加绿地景观的连通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度景观破碎化的四川省巴中西部新城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MSPA)方...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最小路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剑阳 尹海伟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9期 3113-3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网络构建的定量化研究已在生态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却仍旧停留在理论探索与创新阶段.以环太湖地区为例,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采用最短路径分析方法模拟研究区潜在的生态廊道;然后叠加景观、游憩图谱网络,进行无标度网络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娣 Meurk D. Colin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19期 6414-6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生态网络是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识别、评估生境之间的连接是构建生态网络的关键环节。在总结已有连接辨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小费用模型和图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功能性连接的辨识和优先恢复途径。以新西兰基督城为案例,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慧玮 周年兴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2期 6692-67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然遗产地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而生态网络是连接自然遗产地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和合理地构建自然遗产地之间的生态廊道,连接破碎生境,对保护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ArcGIS 9.3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合理估算阻力阈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耕源 杨志峰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8期 5926-59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生态热力学的城市系统结构的研究是实现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实际工作优化与决策的关键理论问题之一.基于生态热力学(火用)流核算方法,建立大连市生态网络模型,通过路径分析探讨了代谢长度与代谢路径数量、连通性的变化关系,确定了城市代谢系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强 宋军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2期 3670-36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扩张不可避免,往往造成栖息地数量、面积、质量锐减、栖息地之间联系破碎等后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栖息地恶化过程.生态网络通过保护恢复重点栖息地及构建栖息地之间物质、信息及能量传播的连接廊道,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海伟 孔繁花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0期 2863-28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型生境斑块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然而,快速城市化使得大型生境斑块变得日益破碎化、岛屿化,连接性不断下降,且日益受到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的强烈影响,已严重威胁着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生态廊道建立或修复破碎生境斑块之间的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繁花 尹海伟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4期 1711-17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绿地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改善与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连接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市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在考虑不同绿地斑块间的距离与景观阻力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定量表征与模拟了研究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飞 王仰麟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3期 399-40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城市景观的发展加速了景观结构的更新,亦使得景观功能日趋完备;同时,由于城市化亦衍生了景观破碎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限制当前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因此,城市景观优化必须在充分考虑经济和生态双重需求的前提下,寻求与自然生态体系协调的生态问题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作志 邱永松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6期 1107-11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1997年~1999年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北部湾生态系统的营养通道模型,模型由16个功能组构成,包括了哺乳动物和海鸟,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北部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珍 张利权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1期 144-1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厦门本岛2000年Landsat-TM卫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系统现状图与规划图为基础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选用多种景观指数,评价了厦门本岛绿地系统的现状与已有规划.在此基础上,应用网络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博平 《生态学报》 1995年15卷2期 163-1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以Markov过程理论为基础,利用转移矩阵对生态网络中物质、能量流动和随机行为进行了描述:将输入的物质、能量在生态网络中宏观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定义为物质、能量流动的时间链,并给出了一般生态网络中物质、能量流动时间链的分析方法.两个稳态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冬秀 张彤 《生物学通报》 2005年40卷5期 18-19页ISTICCA
【摘要】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是世界三大国家级生态网络之一,它由中国科学院1988年组建,目前由36个野外台站,以及生物、水分、土壤、大气、水域生态系统5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所组成.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测、研究、示范3个方面.CERN的生物监...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监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寒梅 赵锐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35卷2期 469-4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识别西北干旱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土空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典型西北干旱区城市——张掖市为例,采用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电路理论、生态敏感性及生态退化评估等方法从生态网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