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42
- 83
- 58
- 22
- 8
- 779
- 153
- 43
- 38
- 37
- 143
- 101
- 100
- 89
- 6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海 郑定龙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年31期 5021-5025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Pilon骨折的修复方法较多,但效果往往不理想。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折固定原则的根本性转变以及技术和观念的革新,给Pilon骨折修复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生物学固定技术可尽量减少进一步破坏骨折端骨外膜血供,不扰乱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文建 王黎明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年15卷16期 1201-12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研究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对膝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生物学内固定在膝关节内骨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总结近年来根据生物学固定原则,以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O)治疗的膝关节内骨折共21例.以创伤类型及年龄等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本前 徐栋梁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19卷12期 945-9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股骨柄假体表层改为多层粗大孔隙结构联合自体植骨的生物学固定效果. 方法自行设计完成犬骨重建型股骨柄假体,将股骨柄假体近2/3段表层改成粗大、多层立体孔隙结构.对24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实验组将假体表面孔...
【关键词】 股骨柄假体;多层粗大孔隙钛网表面;自体植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7卷18期 54-55页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严格运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传统空心钉内固定,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科伟 彭继红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1卷2期 52-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通过对两组在生物学固定及人体力学方面的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临床疗效的相应优劣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4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锁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莹 葛宝丰 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31卷4期 242-244页ISTIC
【摘要】 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忽略对骨组织血运的保护,增加了术后感染率.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生物学内固定技术有利于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因而骨折固定理念由以往直接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逐渐向间接解剖对线和弹性固定,达到相对稳定方面转变,强调相对稳定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晓松 黄河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28卷5期 30-3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按生物学固定原则(biologic osteosynthesis,BO)治疗严重股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自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间,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按BO原则治疗46例严重股骨骨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鸿辉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年24卷4期 196-198页ISTIC
【摘要】 生物学固定是近年来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新理念.内固定的目的是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一个生物学环境,内固定理念的更新,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将对骨折治疗产生深刻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广辉 吉浩宇 等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3年25卷2期 139-142页ISTIC
【摘要】 回顾分析骨折治疗的现状,认识到AO技术推动了骨折治疗的发展,生物学固定新观念的引入使骨折治疗更加先进和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全洲 白振国 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30卷3期 206-208页
【摘要】 目的:初步评估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11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深部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煜虎 杜胜利 等 《医学信息》 2013年29期 436-437页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6月资料完整的4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骨折分型按A0分型,A2型25例,A3型15例。手术采用MIPPO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彦东 马占忠 等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年24卷7期 4584-458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可吸收张力带生物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的应用研究.方法 本组老年患者36例,平均71岁.采用PDSⅡ结合可吸收螺钉(他喜龙 TAKIRON,聚左旋丙交酯(FIXSORB)全螺纹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结果 本组随访6个月~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仕奎 李斌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29卷9期 107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0年2月~2006年6月共施行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27髋).其中骨关节炎7例,股骨头无茵性坏死5例,先天性半脱位4例,先天性脱位1例(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鹏 袁光华 等 《华中医学杂志》 2008年32卷6期 385,388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四肢骨干骨折达到生物学固定的方法 ,促进骨愈合.方法 在C臂机监测下运用徒手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的方法 治疗胫骨、肱骨、股骨、尺桡骨骨干骨折共计53例.结果 53例中50例得到随访,骨折处愈合,上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恩东 李传平 等 《交通医学》 2007年21卷1期 30-31页
【摘要】 <篇首> 近年,骨折的治疗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机械力学固定(AO)体系逐渐转向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体系.早期传统机械固定主要用牵引或石膏固定的方法以达到骨折复位和制动,但治疗周期长且存在畸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中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14卷31期 4360-4361页
【摘要】 <篇首> 在骨折治疗中更加重视保护血运、减少对血运的再破坏,是现代骨折治疗学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和进步,其主要体现在复位与固定的理念和方法的变化上,生物学固定的概念由此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斌 武作鹏 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0卷4期 82-83,89页
【摘要】 AO(Arbeitsgemeinschaft fiir Osteosynthese)学派所倡导的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观点,对全球范围内的骨折治疗起了指导性作用,并且取得巨大成功,但同时由于"坚强固定"、手术损伤大等原因出现骨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南生 黎早敏 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年6卷4期 474-4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胫腓骨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Bastiani外固定支架固定,2周拆线后开始微动,每2周复查X线至有大量骨痂停止微动,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周已有少量骨痂生长,10~12周有较多骨痂生长...
【关键词】 Bastinani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胫腓骨骨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彦东 邓磊 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25卷3期 252-2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和AO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方法 对42例老年髌骨骨折,采用PDS~Ⅱ结合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A组),50例采用AO张力带内固定(B组).结果 随访6~24个月,按陆裕朴关节功能评定法,术后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文建 杨文贵 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24卷1期 38-4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重建钢板桥接固定和加压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要点.方法 根据生物学固定的理念对21例锁骨骨折采用间接复位、重建钢板桥接固定.以骨折类型及性别、年龄等因素作为配对条件选择加压固定的病例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志成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0年1卷4期 50-51页
【摘要】 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oste Osynthesis,BO)是近年来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新理念,强调在骨折的复位固定过程中,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局部的血供,使骨折的愈合速度更快,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人们对骨生物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峰 张尚杰 等 《化工进展》 2023年42卷1期 30-39页
【摘要】 在当前日趋严重的气候与能源危机下,传统的化工行业亟需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而开发利用更为清洁可持续的原料,如包括甲醇、甲酸和二氧化碳等在内的一碳资源.作为真核生物的酵母由于细胞器的存在能够隔绝一碳化合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渗入细胞质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婷 《生物学教学》 2022年47卷4期 57-60页PKU
【摘要】 本文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教材知识和实验的统整,构建知识网络,实施深层次实验探究和实验改进.同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支架,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多元化场景下深度学习,促进师生高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亚 廖常菊 等 《现代肿瘤医学》 2022年30卷24期 4522-45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Eclips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上不同的通量平滑度,对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的剂量学和放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4月-2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洪兵 《中学生物教学》 2022年24期 58-59页
【摘要】 "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但教材安排的实验流程、实验选材,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实施,容易导致实验失败,为此特对"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进行了改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持辉 陈永新 等 《大医生》 2022年7卷14期 137-140页
【摘要】 近年来,镁合金材料因可生物降解性等生物学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镁合金进入体内后能逐渐吸收、降解、消耗及排泄,手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无需再次手术取出植入材料,能有效减少二次创伤.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具备与骨骼相似的机械性能,被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维 《生物学教学》 2020年45卷11期 55-58页PKU
【摘要】 “教学评一致性”是由课程标准导向的“评—学一致性”“学—教一致性”和“教—评一致性”三个因素组成.本文以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为例,初步探讨了基于课程标准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高考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并在前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涛 孙俊英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40期 6425-643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Ribbed解剖型生物固定柄设计符合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具有初始稳定性好、骨长入快及应力遮挡低等优点,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Ribbed解剖型生物固定股骨柄假体(Ribbed柄)的设计特征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俊柱 朱勋兵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40期 6501-6506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目前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和应用锁定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报道较多,但对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选择报道甚少。
目的:观察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合并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髓内钉结合锁定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轩轩 隆腾飞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年22期 4107-411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