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1
- 22
- 9
- 4
- 19
- 10
- 5
- 5
- 4
- 19
- 15
- 10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肖寿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3期 75-77页
【摘要】 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因其自身的优势,在警务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但在实践中存在认识不足、应用狭窄、研究缺乏、数据库建设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发挥生物识别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改革完善.
【关键词】 生物识别技术;警务应用;biometrics technolog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佳一 索志光 《现代食品》 2025年6期 204-206页
【摘要】 真菌毒素作为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其快速、精准检测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技术因其高灵敏度、特异性及便捷性,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基于不同生物识别元件(如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兵 游智超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4年37卷10期 1125-1132页ISTICPKU
【摘要】 生物识别技术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产生了隐私保护、公平应用等伦理问题.以技术维度为主线,这是生物识别技术伦理高效、敏捷治理的基础.基于技术轨道理论构建了生物识别技术伦理治理框架,梳理了生物识别技术轨道及伦理治理技术.高效治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辉 吴俊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21年16卷4期 9-12,34页ISTIC
【摘要】 随着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以及老龄化加快和疾病谱变化,医保支出压力持续提升,医保控费成为常态.目前采用的按临床路径付费、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支付、医保事后审核等医保控费举措,并未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也未解决医保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久琳 张元 《中国数字医学》 2021年16卷4期 75-7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医保结算,以拓宽支付渠道,提高支付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在门诊诊间引入基于指静脉支付的医保结算系统和基于二维码的聚合支付系统.结果 及结论:指静脉随诊随结系统可利用指静脉的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免密医保支付,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胜 吴宗晟 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2期 36-38页
【摘要】 指纹识别是第三代身份验证技术,是当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准确性、时效性、安全性等特征.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大学生应试者身份鉴别中,可以有效推动考务管理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顺应时代的进步和考务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晓苹 汪天富 等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6期 76-77,81页
【摘要】 手背静脉识别是新颖的身份认证技术,与指纹识别相比,具有活体识别、内部特征、非接触式等优点。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手背图像采集设备具有制作成本低的优势,是实际应用中首选的技术。文章研究了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手背静脉图像采集系统及制作,实验结果表明,在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彦 《医学与法学》 2011年03卷1期 28-29页
【摘要】 人身识别与刑事技术息息相关.个体人身识别注入了刑事技术新的活力,是刑事技术的基本内核和主要骨干;刑事技术是培育生物识别的温床,人身识别技术为刑事技术的拓展提供广阔的历史舞台和发展空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国范 温学兵 《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16期 168页
【摘要】 人体静脉血管近红外图像识别是一项新的非接触式生物认证技术,它在安全保护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人体静脉图像在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光电、手背手指厚度的影响不是很清晰,对比度不是很好,所以对获得的血管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进而进行图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17卷25期 205-206页
【摘要】 介绍了手背静脉识别系统的图像处理和相关法识别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星 刘务勤 等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6年1卷4期 248-253页
【摘要】 本文首次提出中医数字化诊断技术的概念及具体应用内容.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设想中医诊断学在未来有可能引用的生物识别关键技术,包括面部识别技术、虹膜检测技术、指纹、掌纹识别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声音识别技术、电子鼻气味识别技术、神经网络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雅玲 张争 等 《军事医学》 2025年49卷1期 47-53页ISTICCSCDCA
【摘要】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快速发展并与临床检验诊断、表型组学、基因组学、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高度融合,不仅能够实现人员身份识别,也在健康维护领域,特别是军队人员的健康维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广泛研究,旨在探索生物特征与人类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饶原 2006中国数字医学论坛 2006年
【摘要】 随着当前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现行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验证机制以及病人身份数据甄别等应用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当前最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后的一些可行性应用。为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在安全、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文军 2006年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 2006年
【摘要】 可吸入细颗粒物是当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二次污染物,尤其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存在着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问题。本文概述了大气可吸入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环境行为及其界面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顾星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本文首次提出了中医数字化诊断技术的概念,通过对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中医诊断学引用最新生物识别技术的可能性.然后按照中医诊断研究的四个方面,即望、闻、问、切四诊,分别探讨了中国传统医学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文娟 导师:杜明辉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2005年
【摘要】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它可以这样描述:对于输入图像或视频流,首先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则提取每个人脸的特征,并将其与已知人脸库中的模板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常海军 导师:钱沄涛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 2005年
【摘要】 生物识别技术是近几年来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该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包括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等。虹膜识别技术是其中极有潜力的生物识别技术,由于其具有不须接触、虹膜个体差异大、形态稳定、不易篡改等特性,在生物识别领域被称为“光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董火明 导师:高隽 合肥工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 2004年
【摘要】 模式识别的协同学方法自Haken教授提出以来,作为一种崭新的模式识别方法,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协同识别理论已被成功的应用于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生物识别技术被认为是终极的身份识别手段,但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如何提高系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永军 导师:胡维平 广西师范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硕士) 2004年
【摘要】 生物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身份识别技术,由于它利用了人体的某些具有终生不变性与唯一性的特征,使得这种技术不但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而且操作方便快捷。在各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中,虹膜不但具有类似指纹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征;而且,虹膜是身体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帅红 班超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39卷5期 121-126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采用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视觉系统等新技术升级库房智能化水平建立智能无人化仓储系统,以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提升耗材管理时效和精细度.方法 针对医院传统的低值耗材仓库管理模式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缘 《西藏科技》 2024年46卷3期 74-80页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每个人独有的人脸信息将成为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然而,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当下,在很多认证场合,人脸识别通常没有对存储的人脸信息进行完备的加密处理,个人的生物信息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伟 李静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24年45卷8期 113-116页
【摘要】 犬鼻纹识别技术是犬生物识别技术之一,是一种非入侵式的识别方法.加强犬鼻纹识别技术的研究,可为犬只档案管理、健康监测、盗犬案件侦查、犬伤人事件调查及犬只保险等工作提供帮助.基于犬鼻纹识别技术的研究资料,从理论假设基础、犬鼻纹提取方法、识别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晓彤 《医学信息》 2024年37卷16期 29-34页
【摘要】 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生物识别信息泄露等问题,且生物识别领域缺乏有效监管和规制,使得生物数据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面临着法律内涵和权属界定不明晰、未涵盖全生命周期、刑法规制中未体现特殊保护等诸多困境.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磊 张湘民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9期 97-100页
【摘要】 采用现代信息化的计算机实验管理模式,通过电脑与生物识别技术相结合,利用每个人体所独有的部分进行身份识别,对实验室进行更加安全、高效的管理.基于人脸识别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SVC分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俊 《中学生物教学》 2023年18期 后插3页
【摘要】 大数据时代,个人、企业甚至国家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十分丰富,其中不乏隐私安全信息.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主要通过密码认证的方式进行防护,但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社会的信息交互更加深入、彻底,密码认证不再绝对安全,如何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对信息数据进行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涛杰 刘双 等 《电子制作》 2023年31卷10期 60-63页
【摘要】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应用,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有各种专业技术融合的产出物,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目前主流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精度较低,且识别过程计算复杂,经常出现识别不出来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PCA人脸识别系统来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培成 《中学生物教学》 2023年21期 后插2页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已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信息化时代便利的同时,各类信息也被网络记录下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在人类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础上,其中个人信息是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的重要数据来源.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其妹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2期 141-142页
【摘要】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银行、社会福利保障和安全防护等各不同领域对个人生物信息相关高新技术广泛使用,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高科技带来的"一切皆有可能".然而利益与风险并存,基于生物信息自身特点及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其产生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Ruth Chadwick 周思成(译)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2期 155-158页ISTICPKU
【摘要】 自1998年第一版《应用伦理学百科全书》出版以来,世界发生了变化。千禧年和“9·11”后的情境使得应对恐怖主义变为重点,例如对生物识别技术等技术手段的关注越来越多。然而不仅社会政治情境发生了改变,在科学领域,人类基因组测序、干细胞科学的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迎春 汪晖 等 《护理学杂志》 2011年26卷9期 49-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了解患者对其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满足患者对身份识别的需求,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例住院患者进行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调查.结果 15.7%~69.0%患者对佩戴手腕标识带的作用如可保护隐私、不同颜色传达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