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2
- 3
- 1
- 38
- 23
- 10
- 8
- 7
- 8
- 7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萧惠来 《药物评价研究》 2018年41卷10期 1753-1758页ISTICPKUCA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5月发布了“考虑列入OTC专论的外用药活性成分的最大用量试验:研究要点和考虑的因素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最大用量试验(MUsT)是评估外用药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标准方法,该指导原则对MUsT许多研究要点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文凯 吴黎莉 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41卷4期 213-216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志愿者单次或多次局部外用不同浓度的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后,健康皮肤对受试药物的耐受性,预测受试药物对人体皮肤潜在的不良反应及其强度.方法 34例单次给药受试者分为6组,分别进行他扎罗汀与倍他米松浓度均为0.025%、0.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媛媛 康格格 《心理月刊》 2018年2期 244页
【摘要】 目的 本文将针对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6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虹 付月强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19期 4720-47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我院于2000-06/2006-06在应用湿润烧伤膏(MEB0)治疗烧伤创面的同时,对深Ⅱ度以下的创面,采取早期耕耘治疗效果观察,认为深度创面实行早期耕耘处理,可有效发挥MEBO疗效,总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莹 孙建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32卷5期 276-278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光老化是指皮肤衰老过程中由光线特别是紫外线辐射所造成的损伤.皮肤光老化可并发多种皮肤病甚至与皮肤肿瘤的发生有病因学的联系.因此,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很有必要.随着对光老化认识的加深,对其预防与治疗的方法也取得了相应进展.为此,综述了近年来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玉梅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24卷8期 3986-3987页
【摘要】 <篇首> 由于皮肤为人休最外在器宫,因此,为皮肤外用药物创造良好条件,局部用药时皮损局部药物浓度高,系统吸收少,因而疗效高而不良反应少,因此,外用药物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破损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英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02卷12期 62-63页MEDLINE
【摘要】 皮肤被覆于体表,面积大,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就为局部外用药物的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外用药物的使用其优点在于经皮肤吸收后可直接作用于靶部位而不经过肝脏的药物首过作用避免了药物的早期失活,能迅速减轻和解除症状,但如未按原则使用,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朝霞 江华容 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32卷27期 2118-212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3种皮肤外用药在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芦荟胶组、三乙醇胺乳膏组、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利肤宁)组各40例。3组患者除外用药不同外,其他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央波 导师:崔慧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15年
【摘要】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综述1从表皮生长因了受体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病率、表现形式、发生规律、评定和分级、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以及传统医学对其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综述2对伴有皮肤干燥症...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恶性肿瘤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永萍 汪丹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51卷1期 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41岁,头皮丘疹1年,于2016年9月19日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头顶丘疹,无自觉症状,未诊治.皮损一直无变化.否认局部外伤史,无外用药物史,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光文 张华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51卷6期 4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48岁,背部暗红色萎缩斑块18个月,加重6个月.18个月前,家人发现患者背部一暗红色斑块,中央凹陷萎缩,边缘微隆起,质稍硬,无压痛,无瘙痒,无发热,病情进展缓慢,未就医.6个月前因皮损逐渐变大,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硬皮病、萎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来桂 沈宏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51卷8期 627-6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65岁,因双小腿红斑、糜烂、破溃1月余就诊.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红斑,伴疼痛,未予重视,后红斑基础上逐渐出现糜烂、渗液,形成大片溃疡面,疼痛剧烈,数次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考虑坏疽性脓皮病,予硼酸氯霉素溶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33卷3期 129-13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1 背景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最根本的措施,主要包括清创、感染防治和创面修复等.传统创面处理方法是在外科手术清创的基础上,局部使用外用药物和敷料,并根据烧伤创面深度待其自然愈合或移植皮肤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自然溶解脱落较为缓慢,大量坏死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佳玮 李思哲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50卷12期 927-9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40岁,因全身环形红斑和斑块伴瘙痒1月余,于2016年6月30日来我科就诊.2016年5月底无明显诱因双侧腰部出现2~3个蚕豆大小暗红色质硬丘疹,伴轻度瘙痒,未予治疗.2016年6月中旬,患者因颈肩痛拔火罐后局部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文明 汪宇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50卷9期 6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63岁,因左腹股沟皮疹半月于2015年7月12日就诊,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自行外用药物治疗,皮疹无消退,且呈进行性增多、增大.患者2年前曾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定期化疗,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育洁 王安利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12期 889-8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68岁,右鼻翼皮损2年,于2014年9月22日就诊于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患者2年前发现其右侧鼻翼部位皮肤米粒大小浅红色丘疹,之后缓慢增大,1年半前发现丘疹边缘出现黑褐色色素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无破溃、出血,未予重视。近半年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蓝善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2年45卷9期 6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10岁,腹部色素脱失斑2年.多家医院诊断为白癜风,不规则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无效(具体不详).皮肤科检查:右下腹至大腿根部外侧分布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斑片相互融合,边界清楚,部分白斑内散在点状色素岛.诊断:白癜风,局限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波 李嫦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年32卷14期 1155-115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规范我院激素类外用药物(简称激素药)合理应用,制定我院《皮肤科激素类(外用)药物合理应用指导方案》.方法:采取按发票尾号抽样的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门诊处方10 233张,统计分析干预前后激素药使用率及不合理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鹏 郑百红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8卷5期 8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2.5个月.因全身皮肤红斑于2010年11月16日入院.患儿入院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色皮疹,逐渐演变成红斑,部分形成水疱,中央变为暗红色,凹陷.病初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7.8℃,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详,给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堂德 邓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44卷3期 220-2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外用药使用面积或用药剂量过大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一些皮肤病治疗指南对药物的使用面积和使用剂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如银屑病外用超强效糖皮质激素时不能超过总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的20%,每周用药总量不超过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佳 程永静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1年50卷7期 613-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58岁.因多关节痛,双下肢麻木、水肿2年余,伴皮肤改变2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左肩关节钝痛,伴活动受限,夜间及活动后加重.无关节肿胀、皮温升高、晨僵.外院颈、腰椎MRI及关节X线等检查诊断肩周炎,外用药物无效.2个月后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桢桢 吴信峰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44卷6期 457-4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银屑病是反复发作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自197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甲氨蝶呤(MTX)治疗银屑病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约有44%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系统使用过MTX治疗[1],在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卉 叶丽华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44卷10期 7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80岁,因外阴皮肤瘙痒10余年,增粗变硬1年于2005年收住入院.患者自1995年开始,时常自觉外阴部皮肤瘙痒,阴道有少许分泌物,曾多次诊断为湿疹,予以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004年开始,外阴皮肤增粗、变硬,患者继续当地药物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雪梅 赵芹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年43卷9期 6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54岁,因左胫前结节20余年,破溃3个月,于2008年5月24日就诊.患者20余年前左胫前出现一约2 cm×2 cm硬节,表面少许皮屑,稍痒,间断自用多种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皮损范围逐渐增大.3个月前,自用外敷药物(不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忠旗 陈斯泰 等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0年30卷2期 1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疣有寻常疣、跖疣等,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疗效不理想.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上述2种皮肤疣,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文锋 王芝泽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9年36卷16期 3183-318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吗啡、新斯的明、地塞米松和甲磺酸罗哌卡因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40例ASA Ⅰ~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为20例.Ⅰ组(研究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吗啡2.0 mg+斯的明0.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嵘 徐康康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28卷2期 116-11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烫伤膜的抗感染和促创面愈合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兔用蒸汽烫伤制成烫伤病理模型,烫伤膜予以治疗.结果:烫伤膜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抗炎、透气、皮肤刺激性小等作用.结论:烫伤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外用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