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1
- 10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向必勇 赵安杰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46卷2期 21-21,30页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短角牛乳房炎应用乳康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头患有乳房炎的短角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病牛数量均为20头,其中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实验组使用乳康健治疗,对两组病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治疗,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盖文俊 盖中民 等 《吉林畜牧兽医》 2012年33卷12期 54-55页
【摘要】 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自己培育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培育起始期可以追溯到1936年,吉林、内蒙古和河北的毗邻草原曾引进乳用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强化了杂交改良,1973年成立了三省区草原红牛育种协作组,采用了冷冻精液技术,促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胜全 叶朗惠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18-18页
【摘要】 云南省种羊场短角牛自2000年以来,每年均出现以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贫血、衰竭而死的病例。且一旦出现此病例,采用抗菌、消炎、止泻、补充营养等措施,效果均不理想,使用常规驱虫药,也未见效果。2008年11月20日对死亡牛只444号剖检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仕峰 陈平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07年2期 22-24页
【摘要】 通过在云南省种羊场饲养的从美国引进的短角肉种牛,4年的生长与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初生重40 kg,6月龄断奶重237 kg,12月龄重311 kg,18月龄重439 kg;成年公牛761 kg,母牛556 kg;繁殖成活率68.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玉胜 贾永宏 等 《黄牛杂志》 2000年26卷4期 9-12,26页
【摘要】 对短秦F1、F2和本地母牛初生、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发育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F2牛初生6、12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增加4.3、37.2、35.6kg,相应提高16.6%、2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思凡 张瑞云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24年51卷9期 3817-3827页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去势对短角牛生长育肥、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7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18头短角牛,其中公牛12头(分为2组:放牧公牛组和育肥公牛组,每组6头)、阉割牛6头(育肥阉牛组).放牧公牛组采用放牧饲养;育肥公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胜全 董正勖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5-8页
【摘要】 旨在探究6 月龄短角牛体重与主要体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研究影响短角牛的主要体尺指标及月龄.选取 6 月龄公牛 222 头,母牛 313 头,共 535 头健康短角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的体尺数据,使用最小二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正勖 邵学芬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1-3页
【摘要】 根据2020年出生同期断奶的117头(♂55头、♀62头)短角牛各项体重按5月龄、6月龄、7月龄3个断奶月龄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依次为断奶重公犊170 kg、211 kg、238 kg,母犊153 kg、185 kg、227 kg;周岁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林 叶朗惠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24-27页
【摘要】 为确保美系短角牛选育及推广利用工作顺利进行,对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扩繁选育的全日制放牧条件下近三年的短角牛配种、产犊、受胎率和断奶后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增加母牛分群群组,同时使用系谱分析软件避免近亲,公母牛配比1:20~30是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学芬 董正勖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5期 19-22页
【摘要】 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近亲繁殖,2020年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在短角牛繁殖生产中采用选配分群技术对繁殖母牛进行组群及选配,并与传统的同系禁配技术及无选配(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 耿文诚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08年3期 33-34页
【摘要】 试验对7头放牧型关系短角母牛从出生至7岁的体重动态监测,结果发现:成年母牛体重的80%在1.5岁以前完成,1.5~3.5岁期间生长为成年体重的20%,3.5岁时体重生长已基本结束,达到体成熟;3.5岁以后短角母牛的体重每年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仕峰 陈松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06年33卷6期 15-16页
【摘要】 对美系短角肉种牛自1997年至今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小结,供养殖业界同行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莲 赵仕峰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15页
【摘要】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1997年从美国引进100头短角牛.2010年春初零星有部分牛发生顽固性拉稀,采取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该组饲养56头,出现症状的有23头,死亡1头,发病率为41.07%,发病牛都是成年牛,经过临床诊断,尸体剖检,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武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40卷12期 40页
【摘要】 肉牛舍饲育肥是选用1~2岁的优良肉用品种牛,如海福特、夏洛莱、西门塔尔、短角牛、草原红牛或上述品种的杂交后代(体重为270~310kg以上)进行暖舍饲养,单槽拴喂的育肥技术.1 酒糟育肥法1.1 育肥前期(30d) 日粮配方:玉米面2.5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贺 高英凯 等 《畜牧兽医学报》 2010年41卷6期 639-643页
【摘要】 为了评价E(extension)座位对牛毛色性状的影响,采用DNA序列分析和PCR-RFLP技术对云南地区4个黄牛群体(3个本地群体和1个引进品种)的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基因特征分析和群体变异检测.结果,在文山黄牛...
【关键词】 牛;云南;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菲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31卷10期 101页
【摘要】 草原红牛是我国培育成功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采用英国兼用短角牛为父本,以当地蒙古牛为母本经过级进杂交至第2代或第3代,通过选择理想型个体进行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的.从产肉性能来说,肉质性状作为一种综合性状,和其他性状一样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丽波 江红梅 《现代畜牧兽医》 2009年10期 45-46页
【摘要】 <篇首> 泸西县自1996年实施"省列商品牛羊基地",1997年引入肉牛短角牛、西门塔尔进行杂交改良及推广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将畜牧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骨干产业加以培植.但由于农村饲养条件差异,致使所饲牛发生瘤胃积食尤为多见,因民间兽医和部分乡村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勇 祝勤英 《云南畜牧兽医》 2008年1期 25-26页
【摘要】 <篇首> 短角牛是世界闻名的肉牛品种,因其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产肉多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但要想选购到真正纯种、优良的短角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挑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 耿文诚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08年2期 34-35页
【摘要】 <篇首> 短角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是开展遗传育种、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为提高短角牛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一生的生产能力发挥[2],而断奶重是反映犊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 陈平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08年z1期 10-13页
【摘要】 <篇首> 体重是短角牛重要的数量性状,数量性状遗传参数是畜禽品种的重要种性指标,也是研究畜禽遗传规律和育种的主要依据,特别是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在小至个体育种值估计、大至整个育种规划决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角牛的一些优秀性状对中国当地牛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贤钦 阎峻岩 《广西畜牧兽医》 2007年23卷6期 247-248页
【摘要】 <篇首> 1 广西牛品改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广西牛品改始于1946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王丕建教授利用荷兰公牛配本地黄牛生杂种一代母牛3头,是广西最早进行牛杂交改良的尝试.1948年起已有荷兰牛、短角牛与桂北黄牛杂交的一代杂种牛在广西大学农学院牧场陆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松 赵仕峰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06年5期 27页
【摘要】 <篇首> 短角牛是世界上著名、古老的肉用优良品种,自1996年底由云南省政府决定,省畜牧局组织从美国引入云南省种羊场后,通过纯繁场的建立,取得了引种驯化的成功,已向社会提供种牛数百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短角牛的难产率(特别是初产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才 肖兵南 等 《湖南畜牧兽医》 2005年5期 15-17页
【摘要】 对西本杂F15头、短本杂F15头及湘西黄牛5头屠宰测定表明:杂种牛的体尺指标、产肉性能均高于本地牛,差异显著(P<0.05),其中胸围、管围、后躯宽、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差异极显著(P<0.01),西本杂与短本杂相比,西本杂的杂种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贤钦 莫柳忠 等 《广西畜牧兽医》 2005年21卷5期 214-217页
【摘要】 <篇首> 1 品种来源和分布短角牛(Shorthon)原产于英格兰东北部的诺森伯兰郡、达勒姆郡、约克郡和林肯郡.因从梯斯河流域的长角牛改良而来,故称改良后的牛为短角牛.短角牛又分为肉用和乳肉兼用两种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智勇 邵庆勇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05年2期 4-5页
【摘要】 对10头美国短角牛进行超排处理(其中1头中途掉栓),8头牛发情,同期发情率达88%,配种后第7天对7头供体牛采用非手术法回收胚胎35枚,平均5枚/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磨考诗磨考诗黄牛体虱效果好磨考诗 文信旺 《广西畜牧兽医》 2001年17卷3期 28页
【摘要】 某牛场于2000年3月初引进28头短角牛(肉用型),回场后进行隔离观察,实行全舍饲,发现牛体虱较多,每天早上在牛床上都见有吃饱血后脱离牛体的成虱,每平方米10个~20个不等。为了尽快灭虱减少危害,采用阿福丁注射液进行驱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祥康 王宏勋 等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1期 68-72页
【摘要】 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玉溪市云南松纯林内系统地进行了蛀干害虫诱捕试验,共引诱到鞘翅类昆虫4000多头,隶属于9科16种,主要为短角幽天牛、松褐天牛、梗天牛、云南木蠹象、马尾松角胫象、松瘤象等天牛类、象虫类昆虫。对主要害虫种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建设 汤坚年 等 《浙江林业科技》 2013年33卷3期 28-32页
【摘要】 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金华市松林蛀干害虫种类及种群数量,结果表明:钻蛀性害虫有51种,其中钻蛀松树的蛀干害虫有10种,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19.6%,优势种群依次为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松墨天牛(Mono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锦年 余盛明 等 《中国森林病虫》 2004年23卷4期 15-18页
【摘要】 对黄山风景区的松蛀虫及其携带线虫的潜能进行了监测研究.辖区内繁衍着15种松蛀虫,主要有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褐幽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锦年 余盛明 等 《林业科学研究》 2004年17卷1期 72-76页
【摘要】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褐幽天牛和短角幽天牛3种主要松蛀虫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情况.监测显示3种松蛀虫均能携带线虫,以松墨天牛携带机率最高,达61.3%.褐幽天牛和松墨天牛平均携带线虫数量较多,分别为5 128.6、3 62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