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3
- 1
- 1
- 6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宝 高阳 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5年52卷4期 1156-115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社会信息加工(Social information-processing,SIP)模型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4年1月86例孤独症患儿,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欣蔚 夏凌翔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0年34卷8期 692-6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在大学生中修订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SIP-ABQ).方法:对631名大学生(样本1)和600名大学生(样本2)分别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Buss-Perry攻击问卷(BPAQ)、替代性攻击问卷(DAQ)和SIP-ABQ...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1期 11-13页
【摘要】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五个加工环节,每一环节的运转都离不开个体固有的社会经验和内部认知活动,加工过程中,一旦信息输入有误或者加工环节出现认知偏向,则有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研究表明,稳定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可预测到近80%的攻击行为表现.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姗姗 王平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年30卷1期 164-1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以社会信息加工(SIP)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适用于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团体干预项目,并对其效果进行即时和短期追踪评估.方法:49名4~10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社交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广东 冯丽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年30卷1期 105-111页
【摘要】 反应性与主动性攻击儿童不仅在攻击的原因及功能上不同,二者在社会认知、情绪唤醒、行为表现、同伴关系及父母教养方式上都有区别.反应性攻击儿童有较多的敌意归因偏差及负性情绪,内部心理问题较多,同伴及亲子关系较差;而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攻击的结果期待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佑洁 李艳华 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年30卷3期 225-233页
【摘要】 以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ocial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简称SIP)为理论依据设计社会认知干预方案,将被试(包括132名攻击性儿童)分为实验组、安慰剂(阅读)组和控制组进行短期追踪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雯 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16卷1期 91-97页
【摘要】 儿童攻击行为研究中Dodge等人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强调社会交互作用情境下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与后来的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对于信息加工所依据的数据库则缺乏系统的阐述.领域理论源于对道德认知的思考,将个体的社会知识分为道德、常规和个人三个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沛 胡林成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11卷4期 411-416页
【摘要】 回顾与总结了社会认知中情绪过程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作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情绪过程和认知的关系问题.发现就个人-社会决策活动而言,情绪过程具有核心作用.并且由此介绍了社会情绪-认知整合模型及其对情绪过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沛 胡林成 《心理科学进展》 2002年10卷3期 285-289页
【摘要】 自Wyer和Srull把情境模型理论引入社会信息加工领域以来,情境模型理论成了社会信息加工研究的热点,其自身结构和加工机制也得到研究者的不断完善.该文简要介绍了情境模型理论的内容、结构及其基本假设.即情境模型代表人们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形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 陈冬丽 等 《心理科学》 2025年48卷3期 673-685页
【摘要】 团队层领导-成员交换关系(TLMX)是团队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的总质量或集中趋势.学界发现TLMX能够促进员工的角色外行为,却未考察对组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角色内行为—工作绩效.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探索了 TLMX对员工工作...
【关键词】 团队层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工作绩效;团队共享心智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佳彤 杨璐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33卷7期 1155-1169页
【摘要】 食物浪费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信息助推是减少消费者食物浪费的关键机制和手段.本研究将信息助推引入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研究中,一方面从无意识行为干预视角探究行为信息助推对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干预效果与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湘一 吴一琳 《心理科学进展》 2024年32卷11期 1829-1843页
【摘要】 视觉注意作为一种信息选择和认知资源分配机制,不仅是信息加工和认知功能的基础,也是完成各种社会行为的重要条件.大量研究证实视觉注意影响了个体的决策偏好.本文在全面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觉决策、偏好决策和其他社会决策三个方面梳理了视觉注意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郎学美 高静威 等 《心理研究》 2024年17卷4期 291-300页
【摘要】 对面孔、躯体等视觉线索中情绪信息的整合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能力.当前对面孔-躯体情绪整合的研究主要通过改变面孔与躯体的呈现时间、空间排布方式以及调整情绪识别的目标线索等方法,考察面部表情与躯体表情的整合加工.与单独的情绪面孔知觉相比,面孔-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凤秋 郑志伟 等 《心理科学》 2014年37卷5期 1263-1270页
【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了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不断提出各种理论、模型解释亲社会行为.本文通过对亲社会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宏祥 江光荣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年28卷12期 902-9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是用来理解态度改变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本研究检验ELM是否能够预测心理咨询期望的改变过程.方法:采用2(信息质量高低)×2(个人卷入度高低)×2(信息来源可信性高低)三因素的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现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青 纪林芹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年20卷9期 6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在Erikson[1]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同一性被看作是人们解释个人经历,协调个体生活的意义、目标和方向的参照框架.Berzonsky[2]从认知加工的角度考察个体同一性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同一性的社会认知加工模型,并先后编制和修订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增艳 刘爱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19卷4期 441-44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中期退缩行为亚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 本研究以92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问卷法和教师评定法筛选出不同类型的退缩儿童,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然后对筛选出的部分被试进行结构性访谈,了解其社会信息加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琴 王春玲 等 《宁夏医学杂志》 2015年37卷12期 1230-1232页CA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化医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三维牙颌数字模型信息的采集、矫治器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可视化的医技医患沟通,到矫治器的数字化加工,计算机相关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忠 范翠英 等 《心理学探新》 2012年32卷4期 303-309页
【摘要】 Brown和Bigler提出了儿童歧视知觉模型,分析了歧视知觉的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多个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子因素.该模型展示了这些因素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机制.完善该模型需要探讨其与信息加工理论、发...
【关键词】 歧视知觉;社会比较;个体-群体间歧视不一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真 桑标 《心理研究》 2012年5卷6期 35-39页
【摘要】 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一认知整合模型指出.对各种反应的情绪后果预期会影响儿童对反应的提取、决策及对情绪活动的评价。本研究运用规范行为区分任务(原称为社会情境任务)测查不同攻击/受欺类型儿童的情感预期能力,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儿童在3个规范一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寇彧 谭晨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13卷1期 59-65页
【摘要】 攻击性儿童和亲社会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SIP)存在不同:攻击性儿童具有敌意的归因倾向、破坏关系的目标定向和对攻击性反应做积极评价的特点;而亲社会儿童则表现出友善的归因倾向、加强关系的目标定向和对亲社会行为做积极评价的特点.进一步的研究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莉 刘肖会 《心理科学》 2023年46卷1期 238-244页
【摘要】 健康信息回避是指有意识地防止或延迟获取可利用的健康信息的行为,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信息因素对健康信息回避的影响.风险认知理论、信息处理与决策双加工系统理论和威胁资源管理模型为健康信息回避的产生提供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灿 魏华 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年39卷6期 903-912页
【摘要】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以949名学前儿童父母为被试,采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量表、粗暴养育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主管支持感量表探讨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粗暴养育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悦彤 孙晓娟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年26卷5期 1038-10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基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设计以提升羞怯幼儿社交能力为目的的干预项目,并对其效果进行即时和短期追踪评估.方法:25名羞怯幼儿被随机分配到社交能力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的幼儿和家长参加每周两次,每次1个小时的干预训练,共计8次.结果:①训练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向阳 徐富明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2年20卷5期 735-744页
【摘要】 说服效应是指面临说服性信息时,个体态度发生转变并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一种现象,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选举、生活消费及商业广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说服效应的两个主要理论模型包括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信息源的可信度、情绪、信息框架、社会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胥遥山 李永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1年19卷4期 565-572页
【摘要】 酒精摄入可能使个体的社会行为变得极端和更具破坏性.酒精近视理论和酒精期望理论分别从酒精摄入对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和个体对饮酒结果的期望角度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改变的关系.双重加工模型借鉴命题加工和联想加工相互作用的观点将上述两模型进行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乐国安 李绍洪 《心理学探新》 2006年26卷2期 3-8页
【摘要】 心理定势作为个体的一种预备状态,是先前的活动倾向对后来活动的影响,前苏联格鲁吉亚学派围绕它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传统心理定势理论.而该文则希冀超越传统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以信息加工的心理学视角,使用图式理论重新阐释心理定势现象发生的内在作用机制,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