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11
- 1
- 1
- 1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摘要】 目的:研究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应用到双侧磨牙游离部位缺失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与效果.方法:由2017年3月-2019年3月,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双侧磨牙游离部位缺失病例,依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A组(n=30)、B组(n=30),A组...
【关键词】 双侧磨牙游离部位缺失;治疗;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冬雷 徐景明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17年26卷4期 419-424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磨牙缺失颌间距离不足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一体冠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6例磨牙缺失、颌间距离不足,不能满足常规种植修复5~7 mm的修复空间的患者,共计507颗种植体,采用常规种植一期手术,并运用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一体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涛 李宁 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年10卷2期 155-1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区植入的种植体尖端与下牙槽神经管上缘之间的安全距离.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23例患者全景片中的30颗下颌磨牙区种植体长度,除以对应的种植体实际长度,计算全景片中下颌磨牙区垂直放大率(vertical magnificati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超 任素峰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2年39卷9期 2334-233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微螺钉种植支抗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微螺钉种植种植体为支抗压低33例患者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共计53颗.在头颅侧位片上测己被压低牙齿颌面中点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对比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3~7(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霞 王培志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2卷2期 212-21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与银汞合金粘结后界面的微渗漏情况.方法:收集4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在牙体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A Luting,Panavi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晓艇 刘丽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7卷2期 323-3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镍铬烤瓷冠修复后牙龈组织和龈沟液中镍和铬含量的变化,为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镍铬烤瓷修复后牙龈增生并需行牙龈修整术者作为实验组,需要拔除第三磨牙且口内无任何修复体者为对照组,使用Whatman 3号滤纸汲取龈沟液并切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楚文 刘宇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18年27卷1期 6-10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扫描并三维重建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收集32例多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采用显微CT扫描并三维重建,分析根管数目、形态、分叉位置及5种细微结构(侧支根管、根尖分歧、峡部、袢形结构、根尖三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仟 王云霁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18年27卷4期 370-375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不同截面的最小根间距及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距离,为临床上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琳璐 张志愿 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年15卷4期 310-3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长方形金属标志物的垂直和水平距离以及角度变化,评估体面断层片拍摄成像后的曲变失真情况.方法:由同一医师将大小为1.0 cm×0.6 cm的金属标志物置于115例患者面部的不同位置,分为2组记录,第1组将3个相同规格的金属标志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锁吴采 顾章愉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11年20卷3期 308-313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螺旋CT图像结合simplant软件对低位上颌窦缺牙患者缺牙区上颌窦底不同部位牙槽骨宽度及高度进行测量,探讨患者性别、年龄、缺牙时间及拔牙原因等对牙槽骨宽度与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上颌后牙缺失、全景片示缺牙区牙槽嵴顶距上颌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秀英 徐欣 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年09卷5期 393-3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数字曲面体层片,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wisdom teeth,IWT)根尖距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及其与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SM)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IWT与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建光 王磊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11年20卷4期 373-376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近中移动大鼠第一磨牙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2组均以2颗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矫治装置以结扎丝固定牵引磨牙,另一组采用硅橡胶,取模后制作个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