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6
- 2
- 11
- 10
- 9
- 4
- 3
- 11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莫志贤 梁荣能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25卷9期 1105-11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神经细胞在吗啡长时程作用下胞内cAMP及cGMP水平的变化以及青藤碱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7 d的TM神经细胞,加入含100 μmo1/L吗啡的培养液培养48 h,形成类吗啡依赖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雄 王大忠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28卷6期 569-5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组胺是一种重要神经递质/调质,中枢组胺能神经纤维在脑内投射广泛.组胺有H1、H2、H3、H4四种受体,其中H3受体是Arrang等在1983年首次发现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3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发挥多种生理功能,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志华 导师:董海龙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麻醉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第一部分: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下行择期腰椎手术的老年与青年患者血浆orexin-A表达水平差异的研究
背景:苏醒延迟经常发生于全麻的老年患者,但是其原因依然不清楚。研究发现orexin这一新型神经递质促进了从麻醉到觉醒这一过程的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力三 导师:丁美萍 浙江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背景:
癫痫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据统计,癫痫发病率为5‰-7‰,全球约有9000万患者,我国约有650-910万患者。癫痫的危害不仅来自癫痫发作本身,还来自长期癫痫发作带来的记忆障碍等认知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沈滨 2003'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转导专题研讨会 2003年
【摘要】 本文从组胺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组胺能系统对某些脑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组胺等神经传递的紊乱与某些脑疾病之间的关系方面介绍了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建军 第二届海内外青年神经科学工作者学术交流会 2002年
【摘要】 近年来对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研究的进展,除进一步确立了该神经系统是整体脑功能"调节者"的基本认识之外,也使我们对组胺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组胺能系统对某些脑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组胺能神经传递的紊乱与某些脑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本文不拟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琳 谷永胜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5期 360-3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有关,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组胺诱发的血管搏动性头痛与偏头痛特征类似,并在神经源性炎症和伤害性感受的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既往的研究未能明确组胺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且组胺1型受体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烨琨 师乐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年43卷11期 701-7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2年一项全球流行病研究调查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1].目前镇静催眠药物(sedative hypnotics)是治疗失眠障碍的主要手段之一[2-4].镇静催眠药物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是用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 刘俊秀 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年4期 751-7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组胺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活性信号分子,其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在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组胺受体有4型,H1-4,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1]组胺受体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参与调解过敏反应、胃酸分泌、炎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新慧 袁芳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21卷5期 282-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不包括胆碱能性荨麻疹、药物性荨麻疹以及单纯皮肤划痕症,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及湿疹、皮炎者、精神神经系统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者、1周内服用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海瑛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2006年9卷14期 1204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酚噻嗪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组抗精神病药,常用的有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作用机制为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网状结构的多巴胺D2受体,以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同时药物还作用于其他部位的多巴胺D2受体、多巴胺D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志贤 安胜利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26卷12期 1709-17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青风藤及其有效成分青藤碱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脑内组胺(H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位置偏爱箱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9 mg/kg·b.w.)6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志贤 周吉银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年22卷1期 20-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青风藤及其有效成分青藤碱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脑内组胺(HA)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9 mg/kg,sc)6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在位置偏爱训练的第4天开始每天sc吗啡前45mi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志贤 梁荣能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4年24卷9期 984-9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慧菁 姚明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35期 8086-808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回顾近年来关于组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探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02期间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histamine,pain,nocicep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立智 倪家骧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4年10卷5期 286-2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H1受体基因敲除模型鼠[(-/-)(HIKO)]进行的评价性研究,更进一步探索组胺H1受体的生理意义.方法:对(-/-)鼠及野生型鼠(+/+)进行了3项评价性实验:即PCR检测、标记配体[3H]Pyrilamine的H1受体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支玉香 张宏誉 《中国新药杂志》 2003年12卷10期 807-8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疾病十分有效的药物,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执行能力的下降,因此,对该药治疗指数或益处/风险比值的评估十分重要.笔者将对评估方法及结果加以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延娇 尤艳明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16卷4期 373-376页ISTICCA
【摘要】 慢性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心理功能,常规外用药及口服抗组胺药通常治疗无效,促使临床医生不断深入探讨慢性瘙痒的机制,寻找替代治疗.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可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广泛用于治疗癫痫及神经性疼痛.近年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鑫 闵芳沅 等 《中南药学》 2017年15卷4期 393-398页ISTICCA
【摘要】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综述了雌激素、组胺、姜黄素等多种药物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并探讨它们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此外,本文还综述了直接利用可修饰的外源性星形胶质细胞修复受损中枢神经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菲 徐海涛 等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8期 112-115页ISTICCA
【摘要】 二胺氧化酶( diamine oxidase, DAO)是一种能催化组胺、腐胺和尸胺氧化的酶,能调控组胺和腐胺在组织中的循环水平,可将腐胺氧化成氨基丁醛,并进一步环化成吡咯啉。近年来,随着对DAO研究的不断深入,DAO在活性测定技术、免疫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28卷6期 413-416页ISTIC
【摘要】 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是对症治疗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哮喘以及瘙痒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因其镇静和抗胆碱能等副作用,已被相对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所替代.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无镇静、抗胆碱能作用,不能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密妹 郭梅 等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09卷3期 173-177页ISTIC
【摘要】 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糖、血压、视力以及对驾驶功能有妨碍的药物为潜在驾驶者伤害药物,此类药物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组胺药、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镇痛药等,其主要不良表现为镇静、嗜睡、眩晕、低血压、低血糖、视力模糊、动作失调等.有必要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策 土文珍 等 《浙江医学》 2011年33卷7期 1090-109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国产喹硫平(启维,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而对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亲和力明显低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组胺和肾上腺a1 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年13卷23期 70,7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喹硫平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5-HT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对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亲和力明显低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组胺和肾上腺α1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对肾上腺受体α2的亲和力较低,对胆碱能M受体和苯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卉 樊翌明 《解剖学杂志》 2007年30卷6期 817-81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目前已发现4种组胺受体,即H1、H2、H3、H4受体;这些受体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在一些非神经细胞上也有表达,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罗 韩德民 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3卷4期 273-276页ISTICCSCD
【摘要】 变应性鼻炎的诊疗过程可大体分为诊断阶段、初治阶段和随访阶段.确诊变应性鼻炎应综合评估病史、鼻部检查和体内外试验的结果.目前在临床疗效判定方面仍以患者主诉做为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变可能并不是判断鼻黏膜中炎性反应转归方向可...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Rhinitis,Allergic,Perennial);药物疗法(Drug Therapy);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ie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青 张学军 《世界临床药物》 2003年24卷5期 313-315页ISTICCA
【摘要】 咪唑斯汀是新一代的组胺H1受体阻断剂,具有组胺与5-LO双重抑制功能和抗炎免疫作用,能高度专一性地作用于组胺H1受体,且无抗胆碱、抗肾上腺素和抗5-HT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可能具有微弱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但无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报道的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滨 王建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22卷z1期 35-3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中枢组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下丘脑结节乳头体核,从结节乳头体核发出的组胺能纤维支配包括脊髓在内的几乎所有脑区.由于组胺能系统表现出胞体集中、纤维投射广泛和末梢有曲张体等形态学特征,一般认为组胺能系统起到一个整体脑功能活动"调节者"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国朝 邓伟吾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2年23卷3期 139-14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导致镇静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而且半衰期短,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与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最重要的是它们无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武 夏瑜 等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1年28卷6期 428-431页ISTIC
【摘要】 癫痫是一类常见的大脑机能失调性疾病,大脑神经元细胞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失衡是癫痫发作最根本的原因.中枢组胺作为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影响杏仁核"点燃性"癫痫的发作和预后.本文介绍了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的概况并概述国内外最新的关于中枢组胺抗癫痫作用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