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6
- 7
- 2
- 63
- 6
- 2
- 1
- 1
- 22
- 19
- 15
- 12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潇 《河南中医》 2007年27卷12期 16-17页ISTIC
【摘要】 <篇首> 褚玉霞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妇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河南省医师协会理事,《中华中医妇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爱芳 杨丽娟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37卷7期 9-12页
【摘要】 周惠芳教授认为经断前后诸症病因不独以肾虚为主,治疗亦不单以补肾为主,而应顺应女性渐趋衰老的自然节律,在补肾同时注重清心宁心,舒肝养肝,使心肝肾三脏在不足的水平达到新的平衡,从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治疗上用药精炼,临证注重心理治疗,收效甚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曦阳 陈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29卷5期 3-4页
【摘要】 卵巢早衰属“经水早断”“经断前后诸症”等范畴,与肾精亏虚密切相关,亦与心、肝、脾功能失常有关.应用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辨证论治与食补相结合,多系统、多环节防治卵巢早衰.未来应开展大样本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以期挖掘中医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丛羽 《光明中医》 2013年28卷4期 726-727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调肝安更汤治疗经断前后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经断前后诸症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症状改变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观察.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97.5%.结论 本方具有疏肝解郁、益气养血的功效.治疗前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24卷12期 45-46页
【摘要】 从病因病机(肾阴阳失调、肝功能失调)、治法概要、滋肾补肝、调补肝肾等论述治疗经断前后诸症宜调补肝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红娟 《湖北中医杂志》 2009年31卷1期 36-36页
【摘要】 <篇首> 近年以来,笔者采用补肾舒肝汤治疗经断前后诸症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西贝 王玮婷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6期 159-161页ISTIC
【摘要】 总结许润三辨治经断前后诸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症状繁多且复杂.国医大师许润三以"固肾为本,方随证出"为核心原则,以"肾虚为本,抓五脏气乱"为主证,圆机活法,抓主要矛盾,结合经方与时方治疗经断前后诸证,常出奇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倩 张纯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1期 91-93页ISTIC
【摘要】 经断前后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这时期伴发各种疾病,中医临床治疗不能仅针对于疾病本身,还应顾及患者经断前后的生理状况.徐教授在治疗经断前后诸症伴发他病时,以补益肝肾法治疗经断前后诸症为本,辅以相应专科特色药物治疗伴发疾病,取得良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明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11卷22期 143页
【摘要】 <篇首> 妇女因月经终止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经断前后出现月经由规律而逐渐紊乱、终止,同时有烘热汗出,易怒等精神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晓菲 李岩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15期 137-139页
【摘要】 目的:文章对近年来中医药对经断前后诸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经断前后诸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措施.方法:以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经断前后诸症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5年来有关经断前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超颖 栾毅峰 等 《中医药学报》 2021年49卷7期 75-78页ISTICCA
【摘要】 经断前后诸症以"烦、惊、苦、闷"为特征,既往本病多以肾虚论治,但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虚实并见、多脏受累的病机特点,难以用单一脏腑辨证一概而全."枢机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中"开阖枢"理论,经《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温病之三焦辨证的完善发展,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云 《辽宁中医杂志》 2004年31卷12期 1016-101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绝经标志妇女月经的终结,发生在所有妇女,究竟是正常过程还是一种疾病尚有争论.然而伴随绝经的发生,部分妇女出现异常心理和躯体的各种改变,如月经紊乱,烘然汗出,烦躁易怒,五心烦热,面浮肿胀,阴道干涩而痛,甚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骨质疏松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飞翔 张治芬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49卷9期 60-62页ISTICCSCDCA
【摘要】 介绍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加减治疗经断前后诸症的经验.认为阴阳失衡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平衡阴阳.并举验案1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静 陈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30卷11期 2036-2038页
【摘要】 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导师陈莹教授认为该病以肾虚为致病之本,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同时因虚致瘀.治疗当以补肾为主,养肝健脾为辅,佐以活血化瘀,陈莹教授自拟方药“更年宁”治疗,临床疗效颇佳.文章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艳波 《中国保健营养》 2018年28卷19期 335,338页
【摘要】 现阶段,在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围绝经期妇女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促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这样就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而现代医学大多数都是激素治疗为主,长时间的时间都促使发生中风或者乳腺癌,这样就有很多患者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新颖 李晓琴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15卷11期 1495-149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为虚劳失精而设,主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症.正如徐彬忠所言:"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辛文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27卷4期 57-60页ISTIC
【摘要】 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基础研究及中医临床研究两大方面,总结了中医对本病研究的新近进展.提出了中医药辨证治疗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思路应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角度,分析本病的微观指标变化,弄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内在联系,建立中医辨证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嘉梅 《浙江中医杂志》 2002年37卷3期 97页ISTIC
【摘要】 <篇首> 笔者近年来以自拟更年宁汤治疗本病9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9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45~53岁,病程3个月~5年.诊断依据:停经3个月以上,以阵发性烘热面赤、汗出心烦为主,兼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腰膝酸痛,眼睑、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丽媛 姚美玉 等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35期 71页
【摘要】 目的: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心悸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症候错综复杂,其原因为脏腑阴阳失衡,牵涉多脏腑受累.恩师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波 阚丽君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6年43卷11期 2370-237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探讨循经点穴疗法对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伴有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42例仅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超 陈慧 《河南中医》 2013年33卷11期 2024页ISTIC
【摘要】 经断前后诸症是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楚,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1]在中医理论中,肾虚一直是经断前后诸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方药治疗也大多从补肾阴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培 导师:马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经断前后诸症是指妇人经断之年,因肾精虚衰、天癸枯竭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水不调(经期或提前或推后、量或多或少、色质或粘稠鲜红或清稀暗淡)、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等。现代医学称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旋旋 导师:马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临床)(硕士) 2012年
【摘要】 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心悸失眠,或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或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症,属现代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syndrome)”范畴。现代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旋旋 导师:马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心悸失眠,或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或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症,属现代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范畴.现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尚雯晴 导师:刘宇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2年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症为妇科常见病之一,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临床常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异常、潮热出汗、激动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眩晕耳鸣、情志不舒、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行感、记忆力下降、腰背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佩 张晓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33卷7期 1262-1265页
【摘要】 经断前后诸证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见有烘热汗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及工作质量.张晓甦教授治疗该病临床经验丰富,其秉承国医大师夏桂成先生的心-肾-子宫轴理论,认为该病主要病因病机在于心肾失济,故治疗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永芬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7期 1073-1075页ISTICCA
【摘要】 温经汤是汉代张仲景编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所记载的经典方剂,广泛用于妇科临床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经断前后诸症等妇科疾病.温经汤全方配伍严谨,温而不炽,通而不峻,补而不滞,化瘀而不伤正,旨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临床四诊合参,准确辨证,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智瑞 夏天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3卷4期 249-252页ISTICCA
【摘要】 卵巢储备是指卵巢皮质区中的原始卵泡发育成为可受精的卵母细胞的能力.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即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泡质量下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和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POF).中医中并没有“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继刚 吴煦东 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5卷2期 68-70页ISTIC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1]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是女性特定阶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潮热、盗汗、心烦、焦虑、失眠、健忘等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少华 王晓辉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30卷7期 1265-1267页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即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syndrome,MPS),现代医学认为,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伴神经心理症状.西医主要通过激素替代和精神心理等对症治疗,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