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17
- 1
- 1
- 10
- 9
- 8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莉娜 李力强 等 《新中医》 2025年57卷8期 39-42页ISTICCA
【摘要】 马大正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习经方40载,临证用之,常有得心应手之妙.尤擅经方叠用治妇科顽疾,每收桴鼓之效.余等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今呈其医案4则,以飨同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奕懿 张淑文 等 《天津中医药》 2023年40卷4期 427-430页ISTICCA
【摘要】 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伤寒论》,是柴胡剂六方之一.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运用此方关键在于把握"肝热脾寒"病机,在临床中将其运用于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取得显著疗效.文章介绍临床上如何从"肝热脾寒"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并结合医案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珊珊 何庆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32卷10期 1748-1751页ISTIC
【摘要】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第一方,临床运用此方应把握其六个关键点:一为阳黄专方,其核心病机是湿、热、瘀互结,枢机不利,致使脾胃肝胆功能异常,郁结于肌肤而发黄;二为亦谷疸专方,因饮食水谷不节,肆食肥甘厚腻、辛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新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年21卷3期 165-1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理中汤合枳术汤愈十二指肠憩室病案:患者某,女,41岁,2002年8月29日初诊.患者右上腹胀满反复发作8年,经纤维胃镜、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十二指肠憩室.右上腹胀满发作时口服吗丁啉片等可缓解,曾用中药香砂六君丸、柴胡疏肝散等治疗,病症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雨晴 钟小雪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26卷1期 53-55页ISTIC
【摘要】 经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能起沉疴.本文主要叙述了何庆勇副教授运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经验.何师指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要方证为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其取效关键在于重剂生姜,一般生姜用至60~90 g,并指出唯生姜一味可引药达表,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辉 高雅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26卷6期 979-980,1017页ISTIC
【摘要】 吴茱萸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是专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逆三证而设.何庆勇临床运用吴茱萸汤取得了较好疗效,其经验主要包括:一是注重方证辨证,认为吴茱萸汤的主要方证是头痛,局部怕风畏寒,干呕,舌淡暗,脉沉迟;二是遵循经方相对剂量,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韬 钟小雪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25卷5期 821-822,825页ISTIC
【摘要】 何庆勇副教授在经方治疗胸痹心痛方面颇有心得体会,常用薏苡附子散来治疗胸痹心痛(寒湿阻痹证).在学术观点上,何庆勇副教授特别强调“方证辨证”“谨守原方原量”“注重经方叠用”3个方面;在运用技巧上,何庆勇教授非常注重“缓急”二字的把握.临床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桂芳 何庆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0卷1期 7-8,12页ISTIC
【摘要】 经方历史悠久,用之得当,效如桴鼓.文章较全面叙述了何庆勇副教授运用经方甘麦大枣汤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方是医圣仲景为脏躁而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海芳 尹湘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4卷9期 1556-1558页ISTIC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性阻塞,导致心肌细胞因长时间缺血而死亡[1].AMI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估计,目前全国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庆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22卷11期 1974-1975页ISTIC
【摘要】 笔者在临床中尝试采用经方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并采用重剂(医圣仲景的原方剂量)浮小麦90 g,葛根60~90 g治疗疑难痼疾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2则,并叙述了笔者用经方的经验,以飨同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爱香 庄步辉 等 《饮食保健》 2024年18期 89-92页
【摘要】 贲门失弛缓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医师对本病治疗仍任重道远.本病属中医"噎膈""食痹"范畴,病因脾胃虚弱为本,气机阻滞为本病最关键病机,痰湿为本病最重要病理因素.我们以健脾理气、降逆化痰为基本治则,经方叠用治疗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韬 何庆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7期 2992-29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优势,文章总结了笔者临床多年用经方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包括活血化痰法、益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温阳散结法、益气养阴法、理气散结法、理气活血法、通阳化饮法以及温阳化湿法,从治法、用药、临证加减等方面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菲 李小可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年27卷9期 2335-23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手法复位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在手法复位后部分患者出现残留症状.目前对于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研究尚少,这种残留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头晕目昏、短暂的走路不稳等,与泽泻汤证之冒眩十分切合.基于方证相...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泽泻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若琳 何庆勇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4年31卷9期 168-172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栀子豉汤临床应用需注重四方面:一是立足于方证思想,分析栀子豉汤主要方证是胸闷窒塞,甚伴烧灼痛,烦热,心烦不寐;二是遵古法剂量,栀子豉汤应用淡豆豉48~55 g,若烦躁尤甚可重用淡豆豉至90 g;三是分析栀子豉汤类方的方证及临床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海芳 张辉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21卷18期 150-151,155页ISTICCA
【摘要】 本文论述了何庆勇主任医师运用小青龙汤的临证经验,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方证"自从孙思邈提出,得到历代医家发展,经方的使用重在方证辨证,尤其是抓主证,临床上遇到小青龙汤主证"咳喘,咳痰,或流涕清稀,后背凉,或遇寒加重",多可用之.第二,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光 何庆勇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期 70-72页ISTICPKUCA
【摘要】 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何庆勇副教授运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其运用小柴胡汤,注重方证辨证,七大方证,但见一症便是;力求原方原量,遵循仲圣原方药物配比;重视煎服法,去滓再煎;擅长叠用活用经方,治疗内科多种疑难杂症,常效如桴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永丽 何庆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37卷2期 61-63页ISTIC
【摘要】 经方多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剂,经方立法严明,配伍精当,虽历经千百年,若用之得宜,仍效如桴鼓.何庆勇副教授善用经方,强调方证辨证,指出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是畏风、肌肉疼痛、阴雨天加重、脉虚浮涩;推崇运用仲景本源相对剂量,特别强调附子的剂量;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庆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年8期 83-84页ISTICCSCDCA
【摘要】 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学习中,依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尝试以肺病治肠法叠用经方治疗肺系重症,收到满意疗效。现举案例二则,以供同道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月 何庆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16卷8期 84-85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医学强调有是证则用是方,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伤寒杂病论>是应用辨证论治的典范.陈鼎祺教授系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专家,研习经方60载,临证用之,方出效捷,常有得心应手之妙.余等曾随陈师门诊2年有余,习得一鳞半爪.近年来,笔者常以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轶 李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卷3期 50-51页
【摘要】 导师李艺在治疗乳腺癌术后绝经前后诸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认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冲任失调,临床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的证型最为常见,治疗当以滋养肝肾,行气解郁.相较于既往单方治疗,使用经方叠加作用强,见效快,甚至超出单纯的叠加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玉华 《国医论坛》 2002年17卷2期 7-8页
【摘要】 <篇首> 1栀子豉汤合小柴胡汤泄热退白(疒咅)江某,38岁,2001年1月11日初诊.二胎剖宫产6天,发热、皮疹2天.患者于剖宫产第5天出现身热,除双小腿以下,其他部位皮肤均见皮疹,细者如麻,大者如豆,状如水晶,晶莹清澈,躯干最多,呈重叠状,融...
【关键词】 白(疒咅)/中医药疗法;栀子豉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应用;乳房挛痛/中医药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惠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1卷10期 1132-1135页ISTIC
【摘要】 经方具有依证立法、依法统方的特点.临床中,满足方证相应即可选用相应的经方进行治疗.选取真武汤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薏苡附子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X综合征、奔豚汤治疗高血压医案4则进行分析,发现方证辨证、经方叠用、灵活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