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1
- 19
- 13
- 4
- 3
- 1
- 10
- 7
- 6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闫齐艳 李春霞 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47卷4期 78-80页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突发性的心脏疾病,患者常出现胸口剧烈疼痛、身体无力、呼吸急促、心跳突然加快或漏拍、手脚冰凉等症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LEARNS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小洁 张敬文 《护理研究》 2015年3期 334-335,336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周期为...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护理干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42卷1期 190-191页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 2017-02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分别54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早期康复护理;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龙 《中国处方药》 2013年6期 72-73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桡动脉的远期影响及其主要因素,为临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且获随访的患者18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血管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8例患者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7例(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振 陈洁琼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年21卷9期 845-8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前臂张力性血肿...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臂张力性血肿;人工压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晓虹 导师:魏丽丽 青岛大学 护理学 护理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术后,不同减压时间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为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TRA-PCI术后护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证据支持。
...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 ; 术后护理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山玉 陈宇瑶 《全科护理》 2024年22卷3期 515-517页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血压波动调节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强度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术后病人术侧手掌肿胀程度及血运的影响.方法:对医院109例TRA-PCI术后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均在TRA-PCI术后30 min开始进行手指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高飞 李达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16卷12期 1340-1342页ISTICPKUCA
【摘要】 虽然非创伤性血管检查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颈部超声等)已经非常成熟,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仍然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股动脉径路(TFA)虽然是神经介入医师的常规选择,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89年Campeau首...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冠状血管造影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中生 陈绍良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年13卷39期 7699-77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日本产的挠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和RDP-700(800)虽然在国内外均有使用,但有关两种产品使用效果的比较尚未见诸报道.课题以"8"字绷带包扎法为对照,验证经挠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挠脉止血装置TR Band和RDP-700(8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雅玲 荆全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年24卷1期 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股动脉内径较大,不易痉挛,介入操作比较方便,临床应用有明显的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由于股动脉解剖部位较深,术后穿刺口压迫止血困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浩 王馨 等 《河北医药》 2018年40卷19期 3035-30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径路和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的介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插管冠状动脉介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冰 李俊峡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542-543,546页ISTIC
【摘要】 目的:比较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置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TR组及RDP组,每组患者90例,分别使用TR Band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兆凯 徐玉鹏 等 《山东医药》 2014年54卷4期 103-104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或是桡动脉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由于经桡动脉诊治时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或是头臂干血管迂曲使导管不易到位,仍有不少患者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诊治.血管穿刺后止血是经股动脉径路突出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一伟 贾珠银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5期 375-378页
【摘要】 经桡动脉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已取代传统的股动脉径路,成为目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主要径路.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是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各地报道的桡动脉痉挛发病率从4%~20%不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葛秀春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40卷7期 734-7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葛秀春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40卷13期 734-7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旭林 于晓多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18卷5期 97-98页ISTIC
【摘要】 <篇首>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林 方玉强 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19卷2期 89-91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桡动脉径路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1 580例经桡动脉径路进行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例,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动脉痉挛2.4%;假性动脉瘤1.4%;出血或上肢肿胀0.9%;术侧手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须雅英 夏文兰 《上海护理》 2010年10卷6期 55-57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方法因其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至今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别是急诊救治中最常用的入路途径[2].但是股动脉穿刺途径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概率较高,且穿刺不当时可出现动静脉瘘和神经损伤[3].1992年首次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玫 苗鹏飞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7卷11期 1370-13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径路,但是此法需要患者24 h 卧床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出现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特别是髂动脉严重狭窄或畸形患者不能通过股动脉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波 田橙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09年26卷11期 784-78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伞性和可行性.方法 156例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造影成功15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胜惠 蒋翎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26卷5期 774-7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经股动脉入径行PCI具有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血管并发症多,容易出现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溃破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性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炜华 马锋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16卷3期 174-175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英 周霞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7卷10期 19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疗效短的特点,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经股动脉行冠脉成形术是通常采用的经典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血管穿刺部位易出血和产生血管并发症.经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的患者不需卧床休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栗冬梅 刘立平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07年36卷20期 766-76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和贵 柯永胜 等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26卷2期 100-10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爱民 赖长春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9卷7期 97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患者28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丕明 李军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12卷3期 173-1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初步评价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40例,与股动脉径路42例比较.结果与股动脉径路对比,桡动脉穿刺时间稍长,术后血管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经股动脉进行同类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 孙党红 等 《医药前沿》 2017年7卷14期 7-8页
【摘要】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发病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最主要、最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技术,其路径有股动脉径路、肱动脉径路及桡动脉径路3种[1].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