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5
- 2
- 13
- 13
- 2
- 1
- 1
- 3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雅丽 黎关龙 等 《预防医学》 2017年29卷10期 983-986,990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染毒反复束缚对大鼠生长的影响.方法 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束缚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束缚组大鼠模拟经皮染毒试验每天束缚固定6 h,连续91 d,对照组不作上述处理.观察两组大鼠临床症状、 体重和摄食量变化,试验结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彦斌 李百祥 等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2年28卷4期 212-2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检测多@克@福种衣剂经皮肤接触的亚急性毒性反应.方法wistar大鼠经皮染毒,剂量为215,86,43 mg/kg.观察体重、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脏体比值的变化.结果高、中剂量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飞 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 2012年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经皮给予大剂量乳酸钠后的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
方法:设溶剂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组(2000mg/kg、1000mg/kg、500mg/kg),大鼠连续经皮涂抹90 d.于第7周、第13周和恢复4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聚矩 张照祥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44卷2期 212-21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对苯二胺(PPD)与H2O2混合物诱导BALB/c小鼠产生狼疮样改变的作用.方法 将21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高PPD组(n=7,800 mg/kg)、低PPD组(n=7,400mg/kg)和对照组(n=7,生理盐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凯 林立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年24卷1期 52-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对家兔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方法]利用丹麦产Keypiont神经肌电描记仪,对家兔进行溴氰菊酯25mg/kg染毒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染毒前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飞 曲波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7年23卷10期 1261-12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与铊同属一族.尽管目前铟及其化合物职业中毒报告较少,但资料表明,可溶性铟盐对人和动物有毒[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振玲 王筱芬 等 《卫生研究》 2001年30卷6期 369-3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长期使用染发剂对人体的危害,对某品牌国产染发剂进行了致突变作用实验研究. Ames 活化平板掺入法显示:该染发剂能使TA98的回变菌落数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微核实验结果表明,该染发剂各实验剂量组均不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佩芳 胡善联 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27卷3期 189-1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溶剂汽油对大鼠皮肤真皮层细胞间质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染毒方式为经皮染毒。实验组染毒剂量分别为:250mg/cm2×1 d(A组),250mg/cm2×4d(B组),250mg/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晓东 金锡鹏 等 《劳动医学》 2000年17卷1期 18-2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溶剂汽油对大鼠皮肤皮脂成分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 ,染毒方式为经皮染毒.实验组染毒剂量分别为:250mg/cm2×1d,250mg/cm2×4d,25 0mg/cm2×8d,染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旺旺 李存治 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5年38卷1期 61-62页ISTICCA
【摘要】 取40只SPF级SD大鼠一次性经口染毒2 000、2 514、3 162、3 976、5 000 mg/kg 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DPT),在14 d观察期内各剂量组分别有不同数量的大鼠死亡,观察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真 陈苘 等 《浙江预防医学》 2016年3期 234-239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28 d 经皮给予较高剂量二氯甲烷后 SD 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实验设1个溶剂对照组(橄榄油)、4个二氯甲烷染毒组(0.75、1.5、3.0和6.0 g/kg·BW)和1个恢复组(6.0 g/kg·BW 染毒后恢复2周),每组各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蕾 侯绍英 等 《癌变·畸变·突变》 2009年21卷3期 201-205页ISTICCA
【摘要】 背景与目的:探讨巯基乙酸(thioglycolic acid,TGA)对昆明小鼠排卵以及卵母细胞体内成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选取昆明小鼠12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分别为对照组和TGA高(151.25 mg/kg)、中(75.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春华 甘卉芳 《中国职业医学》 2002年29卷1期 65-6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巯基乙酸(thioglycollic acid以下简称TGA)是目前市售各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其分子式为HS-CH2COOH,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且易经皮吸收[1]。鉴于TGA的主要接触途径是经皮接触,为保护美发业从业人员和烫发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红 金百红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13卷1期 13-14页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氯乙酸中毒血生化改变和病理学改变.方法对经口给予氯乙酸染毒的大鼠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生化指标;对经皮染毒的大鼠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处死分别取脑、心、肺、肝、肾等器官,制片供病理学检验.结果氯乙酸染毒后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液中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君 环飞 等 《毒理学杂志》 2022年36卷4期 330-3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D-柠檬烯重复经皮染毒对SD大鼠的毒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0、62.5、250和1 000 mg/kg·bw·d,每组雌雄各5只,连续4周经皮染毒93%D-柠檬烯.观察各组大鼠的临床表现,检测各大鼠血液学指标、血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丽 郭营 等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0年27卷6期 564-5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成年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染发剂A组、染发剂B组、染发剂C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3个染发剂组用氧化型染发剂染毒,每隔2 d经皮染毒1次,连续染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颖 朱伟 等 《中国职业医学》 2009年36卷3期 185-186,1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二硫化碳(CS2)经皮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及精子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选择无特异性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NIH小鼠50只,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5个组,分别为:CS2高剂量组[900 mg/kg,即1/2半数致死浓度(LD50)]、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秀玲 金央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3期 234-240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加味五子衍宗方(Jiawei Wuzi Yanzong Prescription,JWYP)凝胶制剂对少弱精子症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损害的修复作用,探讨JWYP凝胶制剂经皮渗透贴敷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JWYP超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琳 刘杰 等 《动物学杂志》 2005年40卷4期 12-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成年鸡为实验动物,对甲胺磷原药诱发鸡的迟发性神经毒性进行了研究.检测了甲胺磷对鸡脑神经病靶标酯酶(NTE)的体外抑制情况以及急性中毒后期鸡神经组织NTE活性变化.毒性试验发现,甲胺磷对京白母鸡(Gallus domestics)的毒性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慧 浦跃朴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2年19卷5期 290-2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苯二胺(PPD)氧化产物经皮吸收后对小鼠的亚慢性毒作用.[方法] 对苯二胺经双氧水氧化后的氧化产物为受试物,每隔3 d在小鼠背部皮肤染毒1次,周期1个月.整个过程中观察小鼠的一般生长情况,并于染毒1个月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利 俞茂华 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27卷3期 192-1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溶剂汽油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活体染毒后,分离皮肤,采用皮肤静式渗透装置,测定氚水(3H)经皮渗透量。结果 连续接触溶剂汽油0.5、1、2h组的大鼠皮肤,氚水经皮渗透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接触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飞 单纯 等 《癌变·畸变·突变》 2013年4期 297-3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经皮给予大剂量乳酸钠后的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方法:设溶剂对照组和乳酸钠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为2000、1000和500 mg/kg),实验组大鼠连续经皮涂抹乳酸钠90 d,溶剂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于第7周、第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卉芳 李百祥 等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1年15卷2期 113-1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巯基乙酸(TGA)是化学卷发剂主成分,该文探讨其经皮毒效应.方法以TGA给动物作常规涂皮染毒.结果经皮LD50大鼠为926 mg/kg,小鼠为1 210 mg/kg.大鼠30 mg/kg涂皮1次,血清AST、LDH升高,TP和血糖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庆峰 吴海清 等 《毒理学杂志》 2012年26卷3期 175-1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效氯氰菊酯β-CP对MCF-7增殖及雌性幼鼠子宫增重作用的剂效关系.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10 -12~10“mol/L剂量范围内的β-CP对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的量效关系;采用3d经皮注射染毒,研究0.1~ 10 mg/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国泰 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 2018年
【摘要】 目的:研究铝灰渣提取物(AAE)经口、经皮和经肺染毒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经口染毒试验,取小鼠,禁食不禁水12h,按20ml/kg体重容量灌胃1次染毒;经皮染毒试验,配制糊精软膏(AAE∶糊精=30ml∶25g),按20ml/kg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正颖 导师:王灿楠 东南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毒死蜱(CPF)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Organphosphorus Pesticides,OPs)品种之一,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体内。国内外学者通过构建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应学(phy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飞 中国毒理学会管理毒理与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经皮给予大剂量化妆品制剂乳酸钠后的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方法:设溶剂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组(2000mg/kg、1000mg/k g、500mg/kg),大鼠连续经皮涂抹90d.于第7周、第13周和恢复4周,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袁慧 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联谊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目的:研究氧化型染发剂经皮吸收后对小鼠的亚慢性毒作用.方法:以氧化型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PPD)经双氧水氧化后的化合物为受试物,对小鼠每隔3天染毒1次,进行为期1个月的经皮染毒.实验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生物学指标观察小鼠的生长情况、血象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云晖 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 2001年
【摘要】 目的 随着我国染发剂生产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使用者健康的影响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氧化型染发剂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DNA损伤作用,且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实验拟观察分析氧化型染发剂的染色体损伤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韩运双 导师:浦跃朴 东南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分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导电聚吡咯膜大鼠角朊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的建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该研究重点探讨了将导电聚吡咯膜与无血清培养基相结合用于大鼠角朊细胞原代培养的技术方法.第二部分,大鼠拟表皮模型的实验研究,采用导电聚吡咯膜技术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