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8
- 1
- 12
- 8
- 2
- 1
- 5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凯 张建国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22卷12期 711-7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可行性、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5例行双侧STN-DBS,1例行单侧STN-DBS.结果 术中利用微电极记录的电信号获得STN的准确靶点定位,电刺激后患者肌张力有不同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峰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年33卷5期 592-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肌张力障碍(dystonia)又称肌张力不全、肌紧张不全,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1].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或称特发性)和继发性(或称症状性),成人仅1/4的肌张力障碍患者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畅 王慧敏 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卷10期 795-799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研究背景 脑深部电刺激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疗效肯定,而对颅脑创伤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尚不确定.本文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颅脑创伤后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和丘脑底核电刺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钢花 张秋珍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年29卷2期 192-1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肌张力障碍又称肌紧张异常、肌紧张不全,是因主动肌与拮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者过度收缩引起,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改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最早由Oppenheim于1911年描述[2].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肌张力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娟 沙晶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49卷8期 67-70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NSE、叶酸水平与老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 ~2019年8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老年患者1017例,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NSE、叶酸水平,住院治疗后随访3个月,期间发生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凤玲 朱莉莉 《护理研究》 2010年24卷33期 3058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持续性扭转或姿势异常的一组病症,是继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及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基底节的结构及功能异常相关[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环 罗曙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年3期 234-235页ISTICCA
【摘要】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及扭转性的姿势和动作异常。1911年由德国神经学家Oppenheim命名了肌张力障碍,1997年Ozelius等[1]发现了肌张力障碍的第一个致病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振晓 于相芬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14卷1期 34-38页ISTICCSCD
【摘要】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之一.据报道,发生率为2.7%~5.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随意肌自主运动困难,或因自主运动困难所致姿势异常.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持久抑制引起突触后多巴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振晓 孙仕田 等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8年6卷4期 260-26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的诊断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1日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1例因奥氮平致TD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奥氮平致TDt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新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0年17卷3期 167-16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病理生理复杂、机制未明的运动障碍病,既往因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常被忽视.国外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70/100万,据此推算,世界约有超过300万人罹患该病,同时存在认识不足造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宜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15卷9期 427-429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脑深部电刺激应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并取得飞快发展.苍白球内侧核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其对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仍不确定.一些文献报道采用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症状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清 李勇杰 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10卷2期 61-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和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疗效.方法1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2例,单纯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b组6例,采用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青 王智樱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1年08卷4期 200-207页
【摘要】 目的 提供2006年版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背景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主要发生于年轻人的临床表现多样的慢性致残性疾病.诊断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分为单纯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和阵发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的评价须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萌萌 王玉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年44卷2期 138-1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临床主要根据发病年龄、部位和病因进行分类: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26岁)、晚发型(>26岁);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局灶性、节段性、偏身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焕光 马羽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年09卷12期 1208-1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3-硝基丙酸(3-NP)诱导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变化,以建立一个可靠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动物模型.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12只,前2组为实验组(低剂量组立体定向注射2000 nmol 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恬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0期 781-781页
【摘要】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的诱因是由构造异常或代谢性等因素引起,涉及到的病因包括中毒、感染发炎、缺氧等多种因素。继发性肌张力病人除了表现出相类似的症状,还会伴有损害锥体系统的危险。近些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医学界的发展趋势也空前迅猛,学术界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建国 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可行性、适应症和并发症.方法: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6例,1例为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1例为外伤性肌张力障碍,2例有出生时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籍炀飞 导师:张博爱 卢宏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位列于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为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1]。它的定义是: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以颈、躯干、四肢、面部肌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焕光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2011年
【摘要】 肌张力障碍是继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及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继发肌张力障碍尚无成熟的动物模型。3-NP是琥珀酸脱氢酶的不可逆抑制剂,影响线粒体功能,Ludolph等(1)报道食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评议 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正>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以持续性的肌肉收缩、重复性扭转运动和异常姿势为特征的神经性肌肉运动障碍.它分为两种类型.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可以由脑部肿瘤、感染或者外界环境的特殊刺激等造成.遗传缺陷在某些患者中被认为是导致原发性肌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庄平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探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基底节核团和运动丘脑细胞异常电活动与肌张力障碍的相关性,为临床外科治疗肌张力障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2例肌张力障碍患者(11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9例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在行丘脑(Vop/VIM)(n=12)...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凯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可行性、适应症和并发症.方法 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6例,其中5例行双侧 STN-DBS,1例行单侧 STN-DBS.结果术中利用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万新华 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四届一次学术大会 2005年
【摘要】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病理生理复杂、机制未明的运动障碍病.对其深入了解将有助于该病的针对性治疗.在本文中我们综述新近对原发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理生理研究,重点是脑功能显像;也将讨论深部脑刺激改善肌张力障碍作用的可能机制. 新近应用电生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凯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2005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电刺激(DBS)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可行性、适应证、并发症.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6例,1例为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1例为外伤性肌张力障碍,2例有出生时窒息缺氧史,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宇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2005年
【摘要】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和核团毁损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并观察手术疗效.方法患者共计18 例,年龄7-38岁,男9例,女9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已排除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