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7
- 60
- 33
- 15
- 12
- 300
- 68
- 61
- 57
- 57
- 197
- 61
- 54
- 47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淑华 汤小波 等 《中国医院管理》 2019年39卷9期 39-41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索运用DRG评价亚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方法 运用DRG指标,从能力、效率和安全3个维度对样本医院脑缺血性疾病亚专科住院医疗服务进行评价.结果 样本医院2015-2017年亚专科总权重逐年增加,但是高权重病组构成仍低于北京市市属医院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军屏 黄松 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8年24卷4期 329-3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颈动脉分叉部的几何形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187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和头颅MRI检查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黎明 盛梦婷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期 92-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由多种细胞分泌,在生物学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与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白血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密切相关,现针对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定义、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做一论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维海 《吉林中医药》 2018年38卷2期 157-160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脑缺血性疾病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对2016年使用丹参注射液的脑缺血性疾病病例,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现况调查,从患者年龄分布、疾病类型、用药情况、化验指标、用药时患者情况等方面数据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倩 刘韦成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6卷15期 2152-2154页ISTIC
【摘要】 分析近年医学生物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血管新生,其对机体疾病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血管新生使医生对急慢性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产生指导性的意义,如脑梗死等.同时在研究中药地黄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梓醇,有促脑血管新生的作用,为脑缺血性疾病研究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凤丽(综述) 张允岭(审校) 《医学综述》 2016年22卷6期 1055-1058页ISTICCA
【摘要】 从人体整体结构来看,大脑无疑是科研最主要、最复杂的部位,脑缺血性疾病是涉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变化的复杂性疾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方法可以对比健康和疾病状态时蛋白质整体的表达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茜 王辛 等 《山东医药》 2016年56卷27期 104-106页ISTICCA
【摘要】 肌肽在脑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中的给途径有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及口服,其治疗时间窗为6~9 h,1000 mg/kg和2000 mg/kg肌肽腹腔注射具有脑保护作用,但低剂量(250、500和750 mg/kg)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尚存在争议。肌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丽艳 刘诗翔 《中国急救医学》 2016年36卷z2期 211-213页ISTICCSCDCA
【摘要】 睡眠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若睡眠量或睡眠行为发生异常(即睡眠障碍),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脑缺血性疾病于神经内科颇为常见,而睡眠障碍往往是脑缺血性疾病的继发症状,易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带来消极的影响,故而对脑缺血性疾病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平 黄飞文 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卷17期 26-28页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IA患者的DWI、3D-ASL图像作为实验组;另选30例健康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根据图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利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卷13期 106-107页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DWI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研究.方法:将88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均等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观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永立 王辉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7卷8期 139-1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脑外伤后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脑外伤后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按GOS恢复标准评定治疗.结果:良好28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7例.结论:小儿脑外伤后各种原因所导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强 王玫 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16卷4期 147-1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1)技术在早期及超早期脑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72例发病24 h内(其中26例发病时间少于6 h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CT平扫.对其中34例CT平扫阴性者进行螺旋CT灌注成像(MS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不郎 李明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6年29卷1期 66-69页ISTIC
【摘要】 脑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血管内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如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治疗、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及血栓机械碎裂术等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承志 姚轶群 等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5年32卷1期 8-11页ISTIC
【摘要】 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常见,难以修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最有前景的方法.但是脑缺血发生后,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区大量的炎性和凋亡因子及兴奋性氨基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勇 瞿发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5年2卷3期 25-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EGB)在治疗精神、神经疾病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及癫痫的治疗中,辅用EGB可显著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用EGB治疗脑衰弱综合征、脑血管病、脑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朝林 高鹏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1卷4期 43-44页
【摘要】 目的:分析脑缺血性疾病的M R I诊断效果及其临床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80例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均应用MRI进行进行T1WI、T2WI与FLAIR序列扫描,观察患者病灶显示情况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会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32期 14-15,17页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综合内科住院部10年脑血管病的变化。方法:2004-2013年收治首发脑血管病患者54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占内科出院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栓和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后维...
【关键词】 社区医院综合内科住院部;10年;脑血管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顺波 赵咏梅 等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24卷22期 3339-3340页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颅内血管造影,于狭窄的颈动脉、椎动脉处置入Smart支架,术后24小时、3、6、12个月随访.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悦 胡瑞红 等 《世界临床药物》 2017年38卷10期 655-659页ISTICCA
【摘要】 脑缺血性疾病常伴发抑郁障碍.两者症状较相似,不仅增加了临床鉴别诊断的难度,而且不易引起医生及家属的重视.炎症参与脑缺血性疾病的全过程,炎症与抑郁障碍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综述脑缺血性炎症与抑郁障碍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脑缺血性疾病伴发抑郁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珊珊 高广颖 等 《中国医院管理》 2025年45卷2期 35-39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以脑缺血性疾病为例,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下医生实际诊疗项目使用情况,分析实际诊疗项目与临床路径的匹配程度.方法 梳理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实际诊疗项目使用情况及费用占比,构建诊疗项目条目池;基于专家咨询法确定基本诊疗项目,与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俊华 《贵州医药》 2025年49卷2期 270-2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在评估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疑似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ASL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A与ASL诊断结果,统计影像...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脑缺血性疾病;磁共振血管成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汝渭 沈李奎 等 《医学临床研究》 2024年41卷11期 1651-16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VH)/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中的作用.[方法]127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并给予机械取栓术治疗,术后评估其血管再通率及影响...
【关键词】 脑缺血;动脉闭塞性疾病/影像诊断;球囊取栓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庆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8卷12期 92-94页
【摘要】 目的:分析脑缺血性疾病诊断中采取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瓮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采取磁共振3D-ASL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金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8卷17期 19-2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CT+CT血管成像(CTA)及颅脑磁共振(MRI)平扫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脑缺血性疾病患者100例,给予颅脑CT+CTA及颅脑MRI平扫检查.结果:C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安乐 冯文 《卫生经济研究》 2023年40卷12期 14-19页PKU
【摘要】 目的:分析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完善地方DRG分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0年某地级市医保数据,分析4家三级医院和8家二级医院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住院费用,采用多水平模型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彦灼 吴凌智 等 《海南医学》 2023年34卷22期 3333-3340页ISTICCA
【摘要】 GPR30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同时其因为能够与雌激素直接结合而被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作为雌激素的新型受体,其功能被广泛与雌激素已知效应比较.雌激素对神经中枢系统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否能够转化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得到广泛的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兵 徐贵川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42卷16期 3901-390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脑动脉血管壁成像(HR MR-VWI)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100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纳入缺血组;将同期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50例非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纳入非缺血组.全部患者接受HR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万俊 彭剑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39卷2期 143-1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ascular sign,HVS)变化规律及对脑梗死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一鸣 张净瑜 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20卷5期 386-39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急性进展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是特殊类型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通过充分的病史询问、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和适宜的个体化治疗,可以获得较好预后.本文综述急性进展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区别于其他病因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点和分型及治疗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中荣 霍晓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20卷5期 373-380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2015年N Engl J Med发表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证实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有效,从而迎来了机械取栓术的“春天”,改写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自此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模式步入新时代,急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