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72
- 92
- 19
- 747
- 28
- 25
- 20
- 16
- 155
- 144
- 114
- 94
- 9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明明 蔡圣朝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3卷3期 402-404页ISTIC
【摘要】 从腰骶铺灸疗法的定义、渊源、理论依据等方面对"腰骶铺灸"进行探析.腰骶铺灸是在研究、分析"铺灸"和"督灸"特点及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蔡氏通脉温阳灸演化而来,是一种创新的特色外治技术.运用艾灸结合药物作用于腧穴经络,激发协调诸经,发挥其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长龙 《江苏中医药》 2013年8期 61-62页ISTICCA
【摘要】 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古人首先通过独特的医疗实践发现了腧穴,然后发现了经气运行,最后由腧穴和经气运行推导出经络。然而从经络发现的民族唯一性、针灸学史、循经感传、无腧穴经络等方面看均不支持该观点,古人似乎是先发现了经络,后发现了腧穴,而且,经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鹏 孙霄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4期 628-632页ISTICPKUCA
【摘要】 基于中医学"形气神一体化"理论,系统探讨针刺效应的内在机制.通过分析形气神与经络、腧穴及脉诊的关联,进一步揭示形、气、神三者如何协同影响针刺疗效.结果表明,形是针刺效应的物质基础,针刺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形体结构;气是针刺效应的动力,针刺激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武 张婷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13期 2321-2325页ISTICPKUCA
【摘要】 通过梳理古今针灸腧穴配伍理论与临床应用,探讨腧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古代腧穴配伍理论形成较早,包括按经络取穴、按脏腑取穴、按病症取穴、按病性取穴、按腧穴主治取穴以及按子母补泻取穴等,循经多选取四肢特定穴.现代医家在上述理论基础上,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茗佳 徐振华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9期 1705-1710页PKUCSCDCA
【摘要】 作为中医经络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络脉为十二经脉以下气血输布全身的次级网络,它与十二经脉共同构成了人体主要的气血循环和灌注系统.文章旨在深入探讨《黄帝内经》中关于十五络脉的理论体系,详细分析其组成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应用的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桃 田叶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5期 957-960页PKUCSCDCA
【摘要】 针对《经络腧穴学》教学困境,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出知识贯联教学法.《经络腧穴学》知识贯联教学法以"理-法-方-穴-术"为基本思路,围绕经腧,重在明经络之理,晓腧穴之论;利用医案,理法方穴术,系统贯联.《经络腧穴学》知识贯联教学法具体措施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攀 袁恺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23期 128-131页ISTICCA
【摘要】 经络腧穴学课程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针灸临床思维形成的重要根基.然而,传统经络腧穴实训课存在教学困境:学生多被动模仿操作,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学评价维度单一,难以全面考量学习效果;且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临床迁移应用能力培养不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文婷 王新茹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41卷4期 88-92页ISTIC
【摘要】 本研究从经络、脏腑、腧穴以及现代局部解剖和电项针理论等方面探讨"颈部七线法"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并列举突发性聋、偏头痛与颈椎病等头颈部疾病阐释"颈部七线法"的临床应用.颈项部为经络系统、标本根结纵向贯络以及头气街和髓海横向联络的枢纽,同时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涵予 孙颢珉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6期 674-68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卵巢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相关经穴病理状态下的热辐射特征改变,为诊断DOR筛选可能的优效经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DOR组纳入50例DOR患者,以50例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琳 朱炎贞 等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6期 43-47页ISTIC
【摘要】 《针灸全生》为清代针灸学术的重要文献,为了更好地延续中医文化传统,挖掘其中的学术价值,同时为临床治疗寻找新思路,我们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编排方式简明,主要突出诊断治疗原则和临床经验总结这两个方面,包括注重穴位定位的准确性,操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菲菲 赵佳玥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9期 942-948页ISTIC
【摘要】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神经示踪技术能追踪神经元间的神经网络连接,被广泛应用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研究.近几十年,作为关键工具,神经示踪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研究中.在现有的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研究中,神经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官宏 胡孜岩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5期 4-6页
【摘要】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目前经络腧穴学课程的研究概况,探究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以"经络腧穴学""教学"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运用NoteExpress软件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所纳文献进行整理分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自如 郑琼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32卷24期 138-141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联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3月至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22级两个平行班的1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抽取其中一个班作为试验组(56...
【关键词】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经络腧穴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依敏 李莉 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10卷3期 183-186页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就业、升职等问题日益凸显,现代人的身心健康状况随之下降.瑜伽作为现代时尚健身运动,广受大众欢迎,其健身原理与中医经络腧穴理念有诸多相通之处,二者结合具有理论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本文通过阐述中医经络腧穴与阴瑜伽理论相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巫依凌 张继苹 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5年39卷5期 633-637页
【摘要】 目的 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存在的知识体系碎片化、教学资源更新滞后、学生主体性缺失等痛点,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模式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中心"转型.方法 采用"人工框架构建+智能平台映射"混合方式,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完成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映烨 潘攀 等 《中医教育》 2025年44卷5期 128-132页
【摘要】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了解针灸具有重要意义.经络腧穴学理论源于针灸经典,其中富含学理、哲理、传统文化等,是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来源,因此,将针灸经典文献融入经络腧穴学课程思政教育,既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又符合思政教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杰 胡景涵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17卷15期 145-148页
【摘要】 横膈膜是人体胸、腹腔的分野,从针灸经络腧穴系统分析,膈在十二正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联属、关口意义,同时膈区的腧穴具备调节胸腔肺呼吸系统、心血脉系统和腹腔肝脾胃肠消化系统的综合作用.基于与横膈联系的经脉,总结膈区腧穴的功能靶点,可发现其综合涉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延祥 孟向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14期 31-33页
【摘要】 目的 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方评价在经络腧穴学实验取穴操作中的效果.方法 在经络腧穴学实验的取穴操作中注重多方评价(施术者、被施术者和旁观者),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对不同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对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凤 彭祉莹 等 《新中医》 2024年56卷1期 227-230页ISTICCA
【摘要】 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庞杂、基础知识缺乏临床应用、考核形式单一,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急需培养等问题,教学团队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段四相"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三段实施"即线上自主探索、线下任务驱动、课后交流应用;"四相整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诏 刘求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4卷2期 159-162页ISTIC
【摘要】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传统理论之一,其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从宋代开始系统化,至明清逐渐成型.目前八廓学说在古籍内众说纷纭,本文凭借对八廓学说的历史回溯,通过眼周经络与穴位的分布情况,结合五行八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经络腧穴与八廓的对应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海燕 曹汝菡 等 《新中医》 2024年56卷23期 140-145页ISTICCA
【摘要】 中医认识身体是基于体悟的具身思维.中医理论在构建的过程中运用了隐转喻思维,古人在命名经穴时常以天文、地理、人事为始源域,选择其局部特征来指称.以身体观为视角,以经穴命名中的隐喻与转喻为切入点,深入观察中医身体观在经穴命名中的表达及其内涵,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雪枫 邱思淦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4年31卷10期 61-6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腧穴与经络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资助情况和热点研究方向,为该学科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参考.方法 登录NSFC查询网站,检索1991-2022年腧穴与经络学科立项项目,提取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省份、资助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颖 马铁明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1期 46-49页
【摘要】 文章综合分析针灸专业学生学情,结合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最新指示,基于"中医药全球化"与"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的大背景,在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建立"一个中心、两强、三结合"的教学理念,进行专业课课堂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思政混合教学改革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灿灿 孙建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48卷2期 244-248页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在各年龄段均有发作,且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目前对IBS-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主要将其归因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内脏超敏反应、胃肠动力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等.中医学将IBS-D归属"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俭宇 李记泉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1期 21-23页
【摘要】 目的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以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为依据,开展经络腧穴学实践技能三站式阶段性考核,提高课程育人成效.方法 经络腧穴学实践技能考核分为经脉循行与病候、腧穴定位与归经、腧穴解剖与刺法三站内容,分别在第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记泉 戴俭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14期 24-26页
【摘要】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经络腧穴学中的腧穴数量繁多,一直以来都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的难点.针灸歌赋借用文学体例形式,融合针灸学内容,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针灸和经络腧穴的重要载体之一.时过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裕璧 陈铭佳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9期 22-24页
【摘要】 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起辅助和指导作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前、课中、课后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讲述中医文化故事、历代名家验案、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冬冬 王永欣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7期 1-3页
【摘要】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流注的起始经脉,是经络腧穴学腧穴各论教学的先行经脉和重点经脉.因此,讲授好手太阴肺经,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文章提出几点手太阴肺经的教学设计与问题思考:以问题为导向阐释经脉循行原文;巧妙记忆经脉腧穴个数;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诗怡 朱树先 等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22卷6期 121-123页
【摘要】 中医认为,通过望诊和触摸经络腧穴等手段,医者可及时、准确地识别患者的病理反应区,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这种诊断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也强调了辨证施治的原则.经络腧穴不仅是诊断的关键,也是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刺激特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存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3期 297-3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腧穴配伍是针灸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认为针灸临床应重视经络辨证和循经配穴.外经病和脏腑病腧穴配伍特点不同,病位表浅与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的外经病,应注重经脉循行分布特点,局部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